内容简介 · · · · · ·
2021年度中国好书入围图书
三星堆等四川代表性考古发掘遗址全面集结
十九次与《中国国家地理》同行的发现之旅
一部在脚下遗迹与千年文明间切换的蜀地史
.
全新封面设计,新增五枚独家纪念印章
——————————
【编辑推荐】
《寻蜀记》有两个有趣的点,一是“知行并用”,作者足迹几乎遍布巴蜀,一方面让人领略到巴蜀历史遗产的丰厚博大,一方面是脚下功夫的真诚,“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
二是“透物见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这些文物估计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命运浮沉:壁画墓中,描绘着荆氏家族的迁蜀史;金银器窖藏,淹没了董姓人家避难的流亡之路;钓鱼城遗址,蒙哥折戟,还原金庸《神雕侠侣》大战襄阳城的故事原型;江口沉银遗址,张献忠江底埋藏财富的背后,是一出出悲剧……
现场空间和历史时空的交织,身临其境,见证着裹挟历史洪流下细节深处的巴蜀历史。
——————...
2021年度中国好书入围图书
三星堆等四川代表性考古发掘遗址全面集结
十九次与《中国国家地理》同行的发现之旅
一部在脚下遗迹与千年文明间切换的蜀地史
.
全新封面设计,新增五枚独家纪念印章
——————————
【编辑推荐】
《寻蜀记》有两个有趣的点,一是“知行并用”,作者足迹几乎遍布巴蜀,一方面让人领略到巴蜀历史遗产的丰厚博大,一方面是脚下功夫的真诚,“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
二是“透物见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这些文物估计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命运浮沉:壁画墓中,描绘着荆氏家族的迁蜀史;金银器窖藏,淹没了董姓人家避难的流亡之路;钓鱼城遗址,蒙哥折戟,还原金庸《神雕侠侣》大战襄阳城的故事原型;江口沉银遗址,张献忠江底埋藏财富的背后,是一出出悲剧……
现场空间和历史时空的交织,身临其境,见证着裹挟历史洪流下细节深处的巴蜀历史。
——————————
【内容简介】
作者萧易跟随《中国国家地理》进行考古之旅,选择了四川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以及荒野田畴的遗址,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集结19篇文章,汇成《寻蜀记》。这之中,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也有诸多难得一见的现场见证(如蒲江船棺、江口沉银),还有大量文物出土和遗址留存(如汉阙、龙桥群)。从微观的角度,一一呈现并解读出汉代的石阙、唐代的石窟、宋代的古城、明代的陵墓、清代的建筑……这些文物串连起来,形成一部可以触摸、踏访的历史,从而以考古的角度呈现了四川的历史与沿革,展现四川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
——————————
【本书看点】
★入围2021年度中国好书,入选2021年度广西好书,权威媒体、考古大V一致推荐——
《寻蜀记》自上市以来收到权威媒体、专家学者的广泛推荐,累计入围光明书榜、解放书单、华文好书榜等20余个重磅榜单,入围2021年度中国好书,入选2021年度广西好书。被@考古观察猿、@王朝的废墟等百万粉丝考古大V、历史大V联袂推荐,延伸微博话题#从考古看四川#阅读量近百万,引起大量读者讨论并在各大社交平台自发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南方周末》知名专栏撰稿人萧易最新作品——
但凡考古上有新的发现,萧易总会去现场一探究竟,而《中国国家地理》和《华夏地理》上但凡有和巴蜀地区的石窟、考古相关的文章,几乎都是他写的。《中国国家地理》编辑刘乾坤曾介绍到,自2009年萧易为杂志撰写安岳石窟起,今天的他已经是《中国国家地理》发稿量第一的作家了。此次出版的《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是萧易继《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之后的又一部作品。
★ 历时10年19次亲自踏访,足迹遍布巴蜀的考古寻访发现之旅——
10余年的考古寻访,19次与《中国国家地理》同行的发现之旅,4000余年的文明追溯,汇集成了一部在脚下遗迹与千年文明间切换的蜀地史。书中的考古发掘大多是萧易参与的,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巴蜀,那些荒野中的遗址,也是他一步步踏访、整理的。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作者将四千余年的四川历史作了有序梳理,通过生动的考古发掘,具体而微地讲述历朝历代的故事。那些原本不见于史料记载的人物,也在他笔下变得鲜活起来……
★ 以考古的角度进入历史,集结了四川最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遗址——
萧易选择了四川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以及荒野田畴的遗址,以时间为断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这之中不仅有耳熟能详的三星堆、金沙遗址,也有诸多难得一见的现场见证(如蒲江船棺、江口沉银),还有大量文物出土和遗址留存(如汉阙、龙桥群),而这些文物串连起来,恰恰形成了一部可以触摸、踏访的历史,从而以考古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四川的历史与沿革,展现了四川丰富、深厚的人文历史。
★ 极具人文关怀的民间立场记述,将目光投向那些被史书遗忘的片断——
我们熟悉的历史,往往是通史的书写方式,但还有无数故事的发生,由于未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自然也就鲜为人知了。通过考古发掘,我们得以管窥更多历史的细枝末节,串联各个时期的考古遗址,就翻开了一部史书外的历史。萧易在书中将自己“投射”到历史里去,让历史想象建立在考古实物与文献史料比对之上,并试图从微观的剖面解读蜀地历史——它的主角,大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它的故事,来源于某些被史书遗忘的片段。
★ 新增五枚独家纪念印章,收录300余幅高清配图,内附“出土文物在哪里”古迹导览示意——
修订版新增五枚纪念印章(印刷版),分别位于本书的连根页和扉页,五枚印章均为作者萧易私印,颇具收藏价值。书中收录高清配图300余幅,均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团队拍摄,同时配文物线描图若干幅,生动展现中国文物之美。该书采用了流畅舒适的设计风格,选择了墨绿色皮面材质打造封面,书中还设计了两幅“古墓内景”大拉页,书后还附上了一份“出土文物在哪里”的导览示意,将书中提及的出土文物现在所藏的博物馆信息进行了详细的罗列,大家可以一起寻古迹、看考古、赏文物、知巴蜀。
——————————
【名家推荐】
四川学者萧易独辟蹊径,将目光投向蜀地古代遗迹,他访古城,探古墓,寻遗迹。《寻蜀记》是他与《中国国家地理》十余年合作考察的结晶之一。他用行走丈量土地,用所见阐述历史;《寻蜀记》是他与家乡历史的对话,他用这本书帮我们寻找一个已经渐行渐远的蜀地那些人和事……
——《中国国家地理》主编 单之蔷
.
青年学者萧易新作《寻蜀记》,巧妙精选了19处四川著名考古和文化遗址,通过发掘材料的爬梳、比对文献史料,并亲临现场探访,钩沉出了四川从新石器时代、古蜀方国延绵到明清的隐藏的精彩瞬间,由微见著,将四川历史序列清晰地勾画出来。其深厚的文史功底、娓娓道来的灵动笔法,配以遗址发掘现场和出土文物的珍贵图片,将枯燥坚硬的考古材料润化开来,带给读者的不仅是文史干货条陈缕析的悠长滋味,更有古代生活场景栩栩如生的再现。
——四川大学博物馆科创中心主任、文艺与传媒博士、文物学与艺术史博士后、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张苹
.
萧易固然是斯文的,具有江南读书人的潇洒派头,文史兼修的深厚素养,严谨练达的造句能力,不过,比起这些禀赋和技能,穿透古今的想象力,以及动手动脚的行动力,更值得尊重和学习。
——纪录片 《极地》《炮火下的国宝》《古书复活记》总导演 杜兴
寻蜀记的创作者
· · · · · ·
-
萧易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萧易,1983年生于江苏扬州,200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现担任《天府广记》杂志主编,《中国国家地理》《南方周末》等专栏撰稿人。曾出版《古蜀国旁白》《唤醒纵目神》《纵目神时代》《金沙》《知•道——石窟里的中国道教》《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年的广汉》等专著。
目录 · · · · · ·
纵目之神 三星堆的青铜时代
金沙遗址 沉睡千年的古蜀王都
载魂之舟 追寻开明王朝的背影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秦 汉
合江金棺 汉代生命与死亡的画卷
东汉丹青 中国南方最早的壁画墓
盐源笮人 影子武士
安宁河畔 叩响大石墓中的邛人
南北朝
梵音缭绕 从成都步入“南朝四百八十寺”
唐五代
蓝本之谜 巴蜀大佛多
和陵风云 孟知祥和他的后蜀
宋 代
泸州宋墓 雕刻在石头上的南宋
西蜀梦华 中国宋代金银器第一窖藏
方山为城 四川盆地的南宋城堡
明 清
报恩古寺 皇宫、寺院与家庙
龙隐西南 中国最大的明清龙桥群
江口沉银 八大王的藏宝图
盐亭字库 书写在塔上的文字信仰
.
附 出土文物在哪里
跋 知易行难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兴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为人父母,罔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和陵风云 孟知祥和他的后蜀 -
弥勒在中国主要有三种形象。南北朝时期的弥勒,大多为交脚菩萨形象,其代表作便是敦煌莫高窟275窟交脚弥勒,头部方中带圆,鼻梁高隆,眼球外凸,体态健硕,具有西域少数民族特点,塑造的是弥勒尚未成佛的菩萨形象。大约从北魏开始,中国出现了着佛装、善跏趺坐的弥勒佛,此形象一直持续至晚唐五代。国人熟悉的那个咧嘴长笑、身荷布袋、袒胸露腹、盘腿而坐的胖和尚形象的弥勒佛,其实是五代以后才出现的,学术界普遍认为他的原型是五代高僧契此,契此常常拿着布袋乞食,口诵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蓝本之谜 巴蜀大佛多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寻蜀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先秦诸子与简帛研究 7.5
寻蜀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在那片火锅、熊猫和遇见丁真的打卡地,蕴藏着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化似乎走的是一条消亡之路。古来之道被时间与历史所泯灭,就像沙漠中的一条河,流着流着,便渐渐消失,或隐入地下,或化为水汽。它从哪里来?流经何处?沿途有哪些风景?不得而知。所以要去找,沿着古老的布满沙砾的河床一步一步往回走,于是看见传统,看见人文,看见思想,... (展开)
从先秦到明清,寻找巴蜀顽强生命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 (展开)
考古看巴蜀,细微说古今

>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8.1分 85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圖書館借过的書一覧 (eien99)
- 中国史与汉学研究 (安迪合罕大皇帝)
- 书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分社 (Cassie.)
- 域外 杂篇 (碑亭巷雜貨鋪.)
- 书单|過眼録●中国通、类别史 (eien99)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寻蜀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麒麟 2022-08-13 14:15:14
不错
0 有用 深情歌唱s_mida 2022-08-21 22:12:36 辽宁
虽然我不是蜀人,到从小听说过“少不入川,老不进藏”,对那片土地尤感兴趣,也确实不负所望。
0 有用 宝蓝南 2024-03-10 08:11:57 江苏
可以翻烂的一本!
0 有用 eien99 2024-09-27 16:51:51 江西
作者:知名、4; 装帧开本手感:皮面普通开本线装附绿色飘带、4; 画面图像清晰度:彩图、4; 印刷字体:字小一般清楚、3; 内容:四川历朝历代历史文物、考古遗址介绍、4; 厚度:合适、4; 价格:合适、4;总体不错
0 有用 忧伤可乐 2024-02-04 23:15:10 广东
按照历史的先后,作者介绍了在川蜀大地上的考古遗存,有些那么近,却从来不知它那么辉煌,是本好书,挺遗憾的是有些作者文中施以重墨的文物却没有配上对应的图,比如那个三星堆的龙,我好想看看它是怎样的凶狠的模样(´・ω・ʃ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