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陕北传统曲艺形式“陕北道情”,从唐朝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400多年。或许你很难想象,她的起源与唐朝皇家有关;而其可以被推广,又与老子有很大的关联。
《了不起的陕北话》中说,“道情”的产生和成熟是在东汉末年,那时候一些宗教人士为了吸引信众,因此会将枯燥的教义用故事形式唱出来。

到了唐朝,李隆基曾“命乐工制道调,祀老子”,最终使道家唱情从寺院中脱颖而出。后来宋、元均崇尚道教,“道情”也由坐班清唱发展到广场演出,戏剧的雏形已显现。
再后来,“道情”随着解放大军唱红了大江南北。
“道情”从起源到发展,到如今被列入非遗名录,它的发展吸纳了不少陕北特有的元素,记录了很多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特点。也正是这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让陕北方言更显历史的厚重。
如果你也想了解陕北方言的历史、发展、 特色,不妨来看这本《了不起的陕北话》。

在书中你能了解到陕北民谚俗语、曲艺民歌、剪纸等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故事、27位陕北人的生活日常、还有200余处“土土”的陕北方言的历史出处,从而见证3000年农耕、游牧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