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好手艺:中国古人传统工艺彩绘图志》一书集合了多部清朝时期中国广州一带画师所绘的外销画册,结合大量传世文献,真实的收录、介绍了农耕、造纸、制茶及贸易、纺织、制漆、瓷器制造及贸易、玻璃制作等与生活息息相关,且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详细制作流程。本书通过文字与图画,重新收集、编辑、再创造,留存下这些流散海外的珍贵古代生产工艺资料。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与匠人精神。本书也从侧面,探寻了这股奔涌的“中国潮”,在文化生活与哲学思想方面,是如何影响席卷西方世界的。
好手艺的创作者
· · · · · ·
-
侯印国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侯印国
甘肃定西人。文化学者,高校教师,主要从事文献学和文化传播学的教学和研究。出版有《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清代私家书目研究》等文献学、文化传播学专著,另有整理和主编古籍整理著作《东京梦华录》、教材《国学通识》等,曾获美国百人会英才奖、中国古文献学奖一等奖、中国目录学会优秀论文奖、南京大学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在《扬子晚报》等媒体开设有学术随笔专栏《侯教授的文化简史》。入选南京市优秀文化人才。
目录 · · · · · ·
目录
耕 农耕二十三图 001
纸 造纸二十七图 051
茶 制茶及贸易三十图 091
布 纺织十二图 135
漆 制漆十五图 163
瓷 瓷器制造及贸易五十图 203
玻璃 玻璃制作十二图 271
· · · · · · (收起)
耕 农耕二十三图 001
纸 造纸二十七图 051
茶 制茶及贸易三十图 091
布 纺织十二图 135
漆 制漆十五图 163
瓷 瓷器制造及贸易五十图 203
玻璃 玻璃制作十二图 27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崔豹《古今注》曰:“漆树,以刚斧斫其皮开,以竹管承之,汁滴管中,即成漆也。”从漆树上采集的汁液就是生漆,也叫原漆、粗漆。历史上的采漆,分为火炙法与割漆法两种方式。火炙法是用烧红的金属伸入漆树上钻好的洞,使漆液从伤口处向外流出。这种方法对漆树伤害大,出液少,使用的人不多。割漆法一般用扁铲在漆树木质层与韧皮层之间割出刀口,在刀口下方安插竹筒或蚌壳,用来接取流下的漆液。一般每隔 3—7 天可以重新采割,仍在原有的刀口处割开。刚开始,一般每树只能切开 1—2 个割漆口。大木漆和小木漆分桶收装,桶一般为木质,以榉木桶或桐木桶为最佳,不能使用铁制桶。 漆树在 5—6 月间开花,10—11 月果实成熟。清代邹澍《本经疏证》云:“漆树如柿,高二三丈,皮白,叶似椿,花似槐,子若牛李,六七月以刚斧斫其皮开,钉竹筒其中承之,汁滴则成漆在筒子内。”又有《群芳谱》记载:“漆木高二三丈,皮白,六月中以刚斧斫皮开,以竹筒承之液,滴之则成漆。先取其液,液满则树菑翳。一云取于霜降后者更良。”一般来说,割漆分为头刀漆(小满至小暑期间)、中刀漆(夏至至立秋期间,其中伏天所割的叫伏漆,品质最好)、末刀漆(立秋以后)。割漆期间,每日黎明入漆林开割。明代宁国府(今安徽宣城)地区流传的《割漆谣》说:“周官漆林裨王政,宣州睦州产较胜。吾乡风士颇茂淳,漆栗笔蜜物宜盛。戕皮取汁翻蔚然,割不宜数全其天。唐魏俭啬见篇什,至今利用宁弃捐。 (查看原文) -
英国植物学家福琼(Robert Fortune)19 世纪 40 年代在华走访茶园的考察笔记中提到,“我甚至听人说——我忘了是听中国人还是别的什么人说的——采茶的时候要请猴子来帮忙,具体是这样做的:这些猴子似乎不喜欢干这活,所以并不肯主动采茶,如果看到这些猴子到了种有茶树的岩石上,中国人就朝它们扔石块,这使得猴子们很生气,它们于是开始折断茶树的树枝,把树枝朝着袭击它们的人扔下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茶 制茶及贸易三十图 091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好手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好手艺"的人也喜欢 · · · · · ·
好手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2 条 )
> 更多书评 4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生活美學 (烏普西侖巴)
- 学习强国荐书平台 (就叫我铿爷吧)
- SP猪式会社员工读物(2022年版) (天蝎小猪)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2 (普照)
- 中国史 (qdsxinye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1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好手艺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卧听南窗雨 2022-06-25 12:17:13
书里这一百余幅关于中国古代传统生产工艺记录的精美手绘外销画,人物肖像主要以清代为主,曾经是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是中西文明与国际贸易交织、融汇、东学西渐的沟通桥梁,对世界文化与技术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对我们了解古代生产工艺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史料与文化遗产,科普古代农耕文化与传统工艺的冷热知识,传承传统文明,提升美育与民族自信心,依然能起到积极正面导向的作用与意义,比如农耕生产,造纸与... 书里这一百余幅关于中国古代传统生产工艺记录的精美手绘外销画,人物肖像主要以清代为主,曾经是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是中西文明与国际贸易交织、融汇、东学西渐的沟通桥梁,对世界文化与技术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对我们了解古代生产工艺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史料与文化遗产,科普古代农耕文化与传统工艺的冷热知识,传承传统文明,提升美育与民族自信心,依然能起到积极正面导向的作用与意义,比如农耕生产,造纸与印刷术,桑蚕养殖、纺织、制漆、制茶、制瓷与贸易等。 明末清初,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与扩散作用下,以中国古人传统工艺为代表的先进的物质⽂明和精神⽂明在不断地贸易往来中,积极地对外输出与输入,形成了⽂化渗透与浸润的交汇。据说清初皇家认为“琉璃”一词与“流离”同音,不够吉利,于是通称为“玻璃”。 (展开)
1 有用 茯苓瞳 2022-06-26 16:42:05
在17~18世纪西方掀起了一股狂热的「中国潮」。农耕、造纸、栽茶、纺织、制漆、瓷器、玻璃制作等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都被定制成外销画由西方商人带往国外。 如今这本浙大的侯印国老师在同僚的协作下集图谱于一册,旨在让现代的中国读者能够理解古人的生产工艺。 书中人物形象生动、文字描述尽显文学功底,闲时翻来甚是有趣。
0 有用 一块五 2022-11-02 00:06:49 北京
介绍了耕、纸、茶、布、漆、瓷、玻璃七大工艺,很细致,好像商业机密都暴露了那种细致😆
1 有用 KUN哥喜欢的 2022-06-17 22:08:29
希望介绍更多非主流的工艺
2 有用 hyypia1982 2022-07-08 23:08:48
这本《好手艺》的副题为“中国古人传统工艺彩绘图志”,是侯印国老师从中外古代画册中,“辑”出了农耕、造纸、制茶、纺织、制漆、瓷器制造和玻璃制作七种行当的“画传”,并且通过文字介绍的形式,对这七组古色古香的图片进行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