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过日子:中国古人日常生活彩绘图志》集合了多部清朝时期中国广州一带画师所绘的外销画册,结合大量传世文献,对这些涵盖衣、食、住、行、乐的百余幅手绘图像画作,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解读。力求在更深广的背景中,还原古人丰富有趣的日常生活与风俗习惯。在展示当时中国社会生活、自然生态的“全景图”的同时,本书也侧面探寻挖掘了这股席卷西方世界的“中国潮”。以直观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优秀深厚的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对西方世界的巨大影响。
文字的通俗与趣味性。配合百余幅丰富精美的手绘插图,生动演绎了中国古人生活的丰富多姿,为读者带来一缕绵延百年的自在烟火气,可以在工作学习的放松之余,收获一份知识与力量。
过日子的创作者
· · · · · ·
-
侯印国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侯印国
甘肃定西人,文化学者,高校教师,主要从事文献学和文化传播学的教学和研究。出版有《风月同天:古代文化变迁中的细节》《清代私家书目研究》等文献学、文化传播学专著,另有整理和主编古籍整理著作《东京梦华录》、教材《国学通识》等,曾获美国百人会英才奖、中国古文献学奖一等奖、中国目录学会优秀论文奖、南京大学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在《扬子晚报》等媒体开设有学术随笔专栏《侯教授的文化简史》。入选南京市优秀文化人才。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图里是一位捕食青蛙的平民。乔治·梅森认为:“在中国,下层人民的饮食并不精致。穷人会吃青蛙和老鼠,在士绅们看来,狗肉也是一种古老的珍馐佳肴。”在当时西方介绍中国的书籍中,有不少提到并震惊于中国人吃狗肉的内容。在乔治·梅森另一本介绍中国风俗的图书《中国缩影》中提到一个故事:在一座中国城市里,一位欧洲旅行者被邀请参加一场当地富豪举办的盛宴。落座后,这位绅士习惯性地环顾桌面上的菜肴,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面前的那道菜看上去应该是一只烤鸭。但 是,为了在吃之前使自己更加放心,他转过头去询问站在身后的一个仆人。当然,他知道那人听不懂英语,于是他指着那道菜,用一种询问的语气问道:“呱呱?”仆人向他深施一礼,脸上带着庄重而满足的神情,似乎非常乐于回答这个问题,他说:“汪汪。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衣 服饰二十五图 -
用来做饼的炉子,其形式和蒸食铺炉略相似。在中国古代很长的一段时期,饼实际上是各类面食的总称,比如汤饼是把面条或面片在水中煮熟,类似今天的面条和片 儿汤。三国时期的大帅哥何晏面容细腻洁白,魏明帝怀疑他偷偷擦了粉,就在大热天请他吃汤饼,准备看他大汗淋漓时妆花掉的窘态。何晏果然吃得满头大汗,但脸却越擦越白,居然是纯天然美男子。后来“傅粉何郎”成为形容男子貌美的著名典故。再比如炊饼,也就是蒸饼(据说为了避宋仁宗赵祯的讳,改成了“炊”字),相当于今天的馒头。炉饼和烧饼(最早叫胡饼)则是将面饼放在炉上焙熟,类似今天的大饼,但往往有馅料。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食 炉灶三十二图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过日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过日子"的人也喜欢 · · · · · ·
过日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1 条 )
> 更多书评 4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生活美學 (烏普西侖巴)
- 书单|清代广州外销画系列 (malingcat)
- 2022年D类图书 (北地郡)
- 2022年文史新书 (黄原甫)
- SP猪式会社员工读物(2022年版) (天蝎小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6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过日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付之梨枣 2023-07-19 16:23:39 北京
一缕绵延百年的自在烟火气
0 有用 赤羽 2022-12-08 15:48:41 北京
出口转内销的典型…不过读起来也不累…纯消遣
0 有用 MisfitBiscuit 2022-11-17 17:47:44 广东
不够翔实
0 有用 echoz 2022-12-29 19:35:14 广东
五分。真的只有图画,而且是专以外销为主的商品画。当然,对了解当时的民生民风有一定的作用,但仅仅想通过这一百多幅画就构成古人(清代人)的生活图签,肯定是不足的,虽然对图画还作了一定的解说,但始终不过是给纯粹的门外看的简单说明,难以真的把握到什么精要。只能说,这纯粹是给当时外国人了解中国,既满足其好奇心又满足其审美的风俗图,就是看图有个印象就够了。
4 有用 malingcat 2022-06-26 18:57:49
关于19世纪广州外销通草纸水彩画,目前国内已经有几本著作,这是最新一本。特点是从若干有名的出版物和博物馆中做了筛选,然后利用文献对这些图像所承载的日常生活进行解读。文字不甚长。适合对清代生活和岭南文化有兴趣的读者。用纸有点薄,所以画作在背面就有一点透了,一定是作为外销画粉丝的我要求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