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的原文摘录

  • 娃长到四五岁时,每每道完晚安睡下后,总要起床趿拖鞋施施然到客厅喝一杯水。其间极尽拖延之能事,找杯子,走过去,灌上水,走过来,搁桌上,塌下身,笃定喝;一喝之间,又拆出七十二般变化,变作小猫啜,小鸟嘬,小象虹吸,西施捧心,终至壮士一饮,才见了杯底,却又能空穴来风、杯底生花,越喝越多。 那杯子好似《创世记》的洪水之源,好似上世纪犹然突突可喜的趵突泉,好似铁拐李不见底葫芦,真个掬之不尽,用之不竭。本当责怪,又升起无限父爱。 人类在咖啡馆不也这么干吗?谁会把面前一杯一口闷完?把水喝成蜿蜒不尽的神思,也算得生而为人的福分了。 我的娃,愿你守住这份禀异天赋,来日填学生特长,你或可写上:喝水。 (查看原文)
    周眠 4回复 64赞 2022-06-12 13:39:47
    —— 引自章节:担山第七/王维 辋川集 45
  • 人类文明畸形推衍,和自然人所能适应的悠游世界已相去甚远,其间的破碎、残缺、断裂、不完形,投射在人类大群的一部分心灵上。神将之称为烙印,医学上称忧郁症。忧郁症患者在人类文明初期是弥合人类不完形的人,是巫祝,是渔樵,是边塞诗人,是当初承露而今承担坏漏的铜人。铜人在文明社会中功用消失,先承担人类溃败之重。如今,只能在忧郁症患者身上看到神的浩荡,这不惜时间、不辞精力地粘滞于重。曾经承接人类希望的人,承接人类所有失望。于上古、中古,我们“时时勤拂去”的尘埃,如今落满这些特定的、选定的人。那敏感地细听遥远渭城微小声波的铜人,可以拟想在黄金时代,他们是如何的神采飞扬。 (查看原文)
    幽草 8赞 2022-09-17 09:51:05
    —— 引自章节:星数十八/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188
  • 焚轻车,断熟路,另造生读。 逆刃读,草莽读,破釜读,破壁读,寻初生之子的读法,地马行空的读法,如阅读障碍一般读,不识字一般读。试着用一天,一个礼拜,一个月的时间,深入一首看似容易的诗,代用诗人的眼光看取,深掘诗所蕴藏的古世界。 用很长的时间读一首简单的诗,好像细细地去打开古卷轴画:轻视它,它会湮没尘埃;重看它,它便浮现面目,焕发明光,风神大展。在深一层复深一层的体察中,曾经烂熟的诗变得晦暗而又明亮,读诗的此身,获得诗的回馈。媒体不再俘获我,古诗的石油,灌注在我的灵魂,灌满我迟钝知觉的老爷车,轰隆隆睁开眼目。在菜市场,在停车场,在超级市场,在田野,野渡,高速路和无名路,在山水的水和水泥的水中,古诗的灿烂时辰生动鲜明富丽地浮现于日常,令得此身如怀揣美玉眠觉,自带竹林行走。注目于诗,诗即浮现;深深凝视古诗的时辰,是觉醒的时辰,是你的时辰。 熟睡已久,起造生读;莫作人云亦云的云,去作白云无尽时的云。太白其假设,义山其求证,浩然其江海,摩诘其日月,用古诗的真味,浸润日日新的生活,生发这深沉广大的觉知、照耀遍满的行动——是为唐诗的刹那。 (查看原文)
    周眠 4赞 2022-07-15 13:27:53
    —— 引自章节:序 生读唐诗三百首 *
  • 我们的世界已深受资本、权贵、思维惯性、路径依赖的制约。城市现有的形态,也许只是一种苟且与伤痕。人类在忙些什么?这水泥森林,这拥堵高架,这热岛,这文明病,就是所谓的进步吗?人类通过忙碌的文明获得文明病,并通过治疗文明病的徒劳,终于精疲力竭地消停下来,这就是文明的安顿——困顿? (查看原文)
    幽草 3赞 2022-09-02 10:53:59
    —— 引自章节:担山第七/王维 辋川集 45
  • 雪莱说人世间明日绝不雷同今朝,万古不变者唯有无常。然而有一个珍贵的时辰在过去,并不因时光的过去而失去,却因成为惘然的追忆而倍觉有情。那惊鸿一瞥的地方,在时空中细密留下有情烙印。一切实有的存在,颠倒,折叠,迂回,环绕,迷人地旋转。一个人碎散为像,去站向画楼西畔桂堂东,转为风姿存在。 (查看原文)
    周眠 4赞 2022-11-05 10:42:45
    —— 引自章节:神行廿一/李商隐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207
  • “仁”,字面来讲,是两个人的关系。二人之间,远远近近,一个人心抵达另一个人心,就抵达了“仁”。一颗心拔云抵达另一颗心,是分外难得的事。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到达了另一个人,就到达了所有的人。那么“仁”的获得感,就在于走好从人到另一人的道路,此间道路远远近近,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如寻隐者,不遇是常态,人不知是常态,有朋自远方来是非常态。而不断学而时习之,不断修习此“仁”,则“师”的心若在近前。而不觉间此“松”繁茂,是仁者可以安住的处所。 (查看原文)
    云自小路上飞起 2023-04-07 14:28:05
    —— 引自章节:迹云十五/贾岛 寻隐者不遇 155
  • 古人写诗,很少开心;偶然开心,多交付春景。而这份开心,最好的鉴赏便是去大自然读大自然:以脚为手面,去拍案惊奇一踏青的步数记载着拍案惊奇的篇数。 春来也,春来也,无羁绊,思无邪,去长思,去探眼,藏自己于万物中。 踏春去也。 (查看原文)
    云自小路上飞起 2023-04-07 14:29:29
    —— 引自章节:知时十四/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149
  • 这是造像特异的地方,如莫高窟、龙门石窟等。不应只在意画出、凿出的分形部分,更应在意其间的风场,其间星辰与风的晶体,此间无形的精神,可见《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天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造型是雕塑术,而造像是斫轮术,是把斫从轮上分离,分理出斫的神。“轮”的折损更显出“斫”的精神,这就是为什么古中国多为木建而非石建:在意的不是建筑的实体,而是造出实体之外的奇遇空间。于是,把空的空间留出来交给自在,把容许朽坏的部分交给石块、木头与泥巴。实体只是塑造空间的搭手,实体是负的虚体,是造像者容许朽败、更新、可以留出来交给岁月的部分,这造像的空间比实体更富于意匠。 由此,不是去处理实体、赋予它形态和意义,是让事物化实为虚,融入生命。造像、建筑、彩绘,都是通过处理实体,造向风神,让风流动起来,形成风神的空间。 精髓不在实体本身,而在风神一点。 (查看原文)
    云自小路上飞起 2023-04-15 10:42:45
    —— 引自章节:神行廿一/李商隐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207
  • 美一直存在,且只存在于逝去者的风神复现中。当其风神复现的时候,我们观念中的盛唐才真正开始。 从这个意义上说,盛唐的盛景只在今日,唐诗的诗境也只在此时。 (查看原文)
    云自小路上飞起 2023-04-16 10:47:25
    —— 引自章节:神行廿一/李商隐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207
  • 须先辨识人与植物的“花期”。 折花,植物的第一青春时;折枝,植物到了果实酝酿期。“无花空折枝”,之前折花,之后折果,再之后,果实落地,秋叶灿美,整棵树作一朵花观。树的花开有两次,一次树上生花,一次全树为花。 (查看原文)
    云自小路上飞起 2023-04-16 14:16:13
    —— 引自章节:指化廿二/杜秋娘 金缕衣 253
  • 茱萸沜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 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芙蓉杯——自然的反向仿生,提供陌生化的视角,我们得以用新异眼光打量此杯一说说杯子。 打量这环状有底的围合物,融汇水和能量,补充水分和精神力,这些非必须的玄学物质。每个人的杯子都是各自小小的炼丹炉,小小的湖。 大城市清晨的街头,汹涌人群人手一个咖啡杯匆匆地走,好像要借助咖啡的重量使得重心前倾,加速步伐。或者说,他心爱的湖泊河流拖曳着他去工作。一个人即使到了最现代的城市,仍然需要依赖(或更加需要依赖)他的村落,他的半亩方塘,他的夜雨秋池——杯子。 看一个地方的工作氛围好不好,可以观察早晨去上班的人手里有没有这样的杯子。这可以区分出一天的工作中有没有徜徉、幻想、闲在的时刻,否则,只是务工而已。 芙蓉杯,是一个杯子,但省略到底,是一朵花。 《南垞》中,诗人不急于过岸,而是安于非此非彼的遥遥不识。曾谓张良为“随身带桥的人”,此处王摩诘是“随身带着彼岸的人”。在这里,在“不太急”中,人与水达成“和解”。 (查看原文)
    云自小路上飞起 2023-04-17 19:27:54
    —— 引自章节:担山第七/王维 辋川集 45
  • 此间姿形甚美。但以现今惯常眼光来看,云在拖延。可以说,云是雨的拖延症患者。 由云来说“拖延症”:事情未完成,就是未完成,催促不可使之完成。可催促完成的,只是表象的完成,而需要完成的,终仓皇而未完成。表面完成与实际未完成的看不见的鸿沟,即生活中的克服,秩序的忍受,无尽的噪音,触目的丑陋几何,“时间管理”,“效益”,那些与生命无关而进入日常的,终将反噬人类。 拖延非症,是酝酿,是聚变,是内在生长。草木可以加油去参天,为何四季消长?鸟兽可以膨胀为恐龙,为何越冬蛰藏?寒雨可直落为瀑布,因何徜徉为雪?独独人类无解,加班加点甚忙。不拖延者,不解世之风情。拖延不是病症,是事情的呼吸,是意图着成为云色的我们。 不然何意苦逡巡?会有桃源胜世尘。 竟日青红编作羽,我们何日变成云。 (查看原文)
    云自小路上飞起 2023-04-22 10:50:36
    —— 引自章节:担山第七/王维 辋川集 45
  • 人与树,关系奇妙。苔藓者自然之耳语,树木者自然之谈宴。远观与走近树林,感受不同。在大松树下站,可以感受到树木的姿态,对树下人是一种思无邪的纯净无私的拥抱。 这是远观树木无法体验的一种感受,但走到树下即可获知,这种被拥抱、被覆裹的感觉,令人心神安定,如同身体连接到枝叶的呼吸。仅仅简简单单走到树下,树木缓缓生长的那些长久的时间,便在额头上蔓延,简直可以作为被动冥想的方便法门。这是树木以至自然与人的特殊关系。 而此时,独坐幽篁里。 竹林与人,又与别的树种不同,和别的阔叶林、针叶林都不同。竹,一种很中国化的树木—— 竹林更容易隔绝人的平行视线,却留出层竹掩映的天色。 你以为“人不知”的林中,视线是阻隔开的;向上望去,却看见明月清清朗朗、几乎无阻隔地来相照。 “来”与“相”,两个虚字,却备极曼妙。明月来照,明月相照,都欠意思。来相照,你的故人轻轻来,相看你的心底。 无论是隔绝人世“人不知”,还是通透月明“来相照”,竹林都显现出“幽深”的心。 此诗另有一层幽深,没有明写—— 可以想见,诗人在幽篁里恣情弹啸,无人相看,遂益发舒展长啸。这时,抬起头,望到明月。 也许,由是他更加舒展地弹啸起来;或者,他突然就这样不弹了。是哪一种?我觉得,没有写出来的是,他不再弹了。 而“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最是闲笔传神,对应王摩诘文字“弹琴复长啸”与“明月来相照”之间的空间意会,“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是王摩诘没有写而情感间存在的内容。王摩诘拾头看到月色被正面击中,如传奇电影中神枪手一枪擦到对方手腕打落对方手枪而不伤其手,如铜人承露盘压损铜手腕,如屈原看见霰雪纷其无垠兮忽然不再歌唱。 之后,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一孔子是明月,相照弟子间。 于《鹿柴》中,这是暗用的典:月光下的... (查看原文)
    云自小路上飞起 2023-04-22 11:08:10
    —— 引自章节:担山第七/王维 辋川集 45
  • 而“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最是闲笔传神,对应王摩诘文字“弹琴复长啸”与“明月来相照”之间的空间意会,“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是王摩诘没有写而情感间存在的内容。王摩诘拾头看到月色被正面击中,如传奇电影中神枪手一枪擦到对方手腕打落对方手枪而不伤其手,如铜人承露盘压损铜手腕,如屈原看见霰雪纷其无垠兮忽然不再歌唱。 之后,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一孔子是明月,相照弟子间。 于《鹿柴》中,这是暗用的典:月光下的曾子,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遁入辋川。所以,明月来相照的时候,料想弹琴之手,铿尔舍琴,非但如此,这时候,长啸消歇了,人不知,我也不知,独坐的自己消失。竹林空,竹也空,前三句都消失,天地间只有月光照彻我心。他变成了希腊语的“人类”,本义为“向上看的物种”。王摩诘作此诗时三十二岁,过往的失意得意只是波澜小试,一生即将涌至的幽情、奇遇、重逢、喑哑、梦游、星精、豪侠、弹剑、贤节、歌啸,都在月光里化作清白的况味。 我想象着周游六国一样周游各洲,食不厌精一样咀嚼苦难,乘桴于海一样漂泊万里。 最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我当如子见南子一样见到自己的心地。 (查看原文)
    云自小路上飞起 2023-04-24 13:10:36
    —— 引自章节:担山第七/王维 辋川集 45
  • 何谓“唐诗”?唐朝何以有众多诗人,何以有《全唐诗》这样星汉灿烂的大集? 因为有唐一代对诗人的要求特别低一只要生命中某个刹那是诗人,足矣。对诗的要求却特别高一须道出生命中最好的那个刹那。 (查看原文)
    寒鲲 2024-03-02 14:18:16
    —— 引自章节:萌头第一/孟浩然 春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