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六朝烟水间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酸图图 2022-11-11 21:25:39 浙江

    未读完,这本书适合研究者或者非常熟悉南京的人读

  • 7 吹梦无踪 2022-07-05 20:37:53

    物超所值,纸张选用适合长期保存。作者定居南京七十余年,曾是南京市申报世界文学之都的特聘专家,观点独到。

  • 3 后浪 2022-07-05 11:07:30

    南京文化经典读本、后浪最新彩色图文版:从六朝古都到十代都会、从悲情城市到佛教之都、从和平之城到博爱之都、从人文绿都到文学之都、从赫达·莫里逊镜头下的民国老南京到冯方宇镜头下的21世纪新南京,薛冰集四十年南京史、志、地理、文化研究与写作的经验,将南京的山川形势、人物风流、名胜古迹化作篇篇优美的史话,娓娓道来一座沧桑古城的前世今生。

  • 2 向银河开炮 2022-11-30 10:27:28 上海

    文字干枯,图片精美。增订秦淮河一篇不如不加,加也别放最前面,看完差点想弃了都。

  • 1 朱颐钊 2022-07-05 10:27:52

    文字流畅而不造作,配图和装帧也皆甚精良,为城市人文历史领域的佳作。

  • 3 weictsai 2022-07-09 19:44:05

    作者薛冰在南京定居七十餘年,熟悉南京風土掌故。後浪新版補入了德國攝影師赫達·莫里遜拍攝的1930年代南京老照片以及中國攝影師馮方宇所拍攝的南京照片。全書彩色印刷,圖文並茂。以後去南京旅遊可以按圖索驥。

  • 0 本雅明天会更好 2022-07-17 17:25:51

    太爱南京了,爱的是活在时空里的南京,爱的是存在于印象里的南京。对南京的爱无法量化,也不知所起。或许是小时候电视里的《南京零距离》,或许是笔画组合的诗词文赋,或许是伴随我许多夏天的奥体中心,或许是我追寻人生意义的这六年时光。情感是绝对主观且感性的,没有必要被客观世界的定义左右,哪怕我爱的南京,就如林徽因口中诗人想象的她呢?我偏爱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

  • 4 陆钓雪de飘飘 2022-07-15 11:39:15

    现在就可以形成文旅路线的文学之路,至少有这样几条,如六朝博物馆、总统府、南京图书馆、江宁织造博物馆、1912街区一线、三山街、状元境、夫子庙、中国科举博物馆一线,老门东周处读书台、王伯沆故居、芥子园、姚鼐纪念馆、万籁鸣故居一线,清凉山、虎踞关、龙蟠里、乌龙潭、先锋书店一线,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唯楚书店、学人书店、南京师范大学一线(钓雪按:这一线现在是黄了)。又如民间读书组织群学书院和悦的读书会等设计的“跟着唐诗看南京”,已经成为热门文旅路线。此外还可设计《红楼梦》《儒林外史》《桃花扇》《丹凤街》等名著为主题的行走线路。文学之路的意义,远不止于一种别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路线,更重要的是让市民和游人随时随地可以邂逅文学地标,了解南京的文学底蕴,感受文学氛围的熏陶。让人们在柴米油盐之外看到美好和超越。

  • 2 淮山玉 2022-07-15 19:57:38

    好看,居于六朝烟水之间而不了解大大小小的典故,等于白来。虚度了光阴,也浪费了南京。美中不足在纸会反光,看看就眼疼,影响阅读体验,同出的《南京城市史》是淡黄色纸,看着就舒服。这本彩图多,可能是分别图片页和文字页比较麻烦,为了迁就彩图选用了会反光的纸。

  • 0 旧时代抄碑人 2022-07-21 16:49:32

    20220721翻阅于湖南路。定价过高,是一部不错的地方文史作品。

  • 0 鱼的九思 2022-08-12 12:41:00

    太散了,似是若干短文合集

  • 0 苏野 2022-08-10 19:56:28

    二十年前的旧版重订,增加了不少新旧图片。文史掌故一路,普及为主,有史有据,兼具老南京人的故土情怀,仍为南都的兴衰变迁见证留影。旧文多扣时事,不失针贬火气,时过境迁,已有错位之感。

  • 1 神威 2022-08-30 09:59:35 重庆

    休憩113rd,信息量很大,书做的尤其精美,作者文笔90%部分过硬,往往在收尾处有点强行煽情的感觉,可能太爱南京了吧。可作为叶兆言南京作品读后的延伸阅读

  • 1 魔角之声 2022-09-10 23:06:53 广东

    喜欢南京的人必读。作者对南京的历史和现状有着独到的思考,你未必全然同意,但却可以与之对话。只是不喜欢里面的纯文字部分也和照片一样用带有反光效果的纸印刷。

  • 0 汗青堂 2022-08-04 10:00:34

    南京历史文化读本

  • 0 韧勉 2022-07-29 22:11:09

    一本关于南京城地方历史的文化随笔,更显珍贵的是作者独具慧眼选中了一系列代表南京城每个时代的珍贵图画、照片这些历史烙印,也点明了南京人宽容忠厚的四性格特点,以及对新事物接受慢半拍的谨慎与重义轻利的情怀,亦如本书呈现给读者之特点。

  • 1 柳若冰 2022-07-28 10:57:16

    诙谐的小品文合集~

  • 0 holly2007 2022-07-22 18:45:25

    本作廿年重版,还是百衲本的老毛病,多次补戳,致文气顿滞,颟顸彳亍,既有新材料,何不另起炉灶,更尽其意也。难能可贵,作者间刺其间,尤以揭穿罗尔纲假面,令人拍案。Bug 1 处:P19,第2段,第1行,“浦”为水流汇入段,而非吴人之称河。借阅于大众书局之江北虹悦城店。

  • 0 桂木樨 2022-08-06 03:01:02

    读完此书,为了南京文化之流失生出愤慨。建议城市规划者读读此书。

  • 2 死透气了 2022-06-26 16:26:32

    开会间歇读完。老书再版,和后浪的其他书一样美轮美奂。就内容来说应当算是文章汇集,从南京板鸭到朱元璋,从旧书店到古城墙,无所不谈,夸赞和批判都来自于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爱。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