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播客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译者韩林合谈《纯批》新译本

Tyger Tyger 2022-06-17 11:31:19

出处见北大外哲所公号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hK6eTqSUZYwbM01I_vm6dw

选择一个适当的版本做底本,这点不仅对于古籍整理来说至关重要,对于翻译之事来说同样重要。

《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通常称作“A版”)出版于1781年,第二版(通常称作“B版”)出版于1787年。此后,在康德逝世之前,于1790年、1794年和1799年第三至第五版先后出版。1818年和1828年,第六和第七版出版。在这些版本中,只有第一和第二版是康德亲自改定的版本,并且也积极参与了出版过程。第三至第七版基本上是第二版原版的重印而已(第五版最后附加了两页Grillo的校改意见)。据Erdmann的考证,康德并没有参与第三到第五版的出版过程。

1838年,Rosenkranz和Schubert编辑出版了第一个“康德全集”,第二卷为《纯粹理性批判》。他们选择以第一版的内容为主要文本,而将第二版中主要的不同的内容以附录的形式呈现出来。同年,Hartenstein编辑出版了康德著作集,第二卷为《纯粹理性批判》。该版以第二版的内容为主要文本,而将第一版与第二版主要的不同的内容以附录的形式包括在内。

此后,该书最重要的版本有如下两种:其一为Erdmann主编的科学院版(第三和第四卷),初版分别出版于1904和1903年(1911年第二版);其二为Schmidt编辑的哲学丛书版(第37a卷),第一版出版于1926年,第二版出版于1930年,第3版出版于1990年。

科学院版的基础是第一和第二版原版。该版的一个独特之处是编者直接将一些校改意见吸收进正文之中,并且在必要的情况下在书后以注释的形式提供了其他注家的校改意见。该版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在许多地方径直改动了原版的一些拼写形式和标点符号。Schmidt版也是以第一和第二版原版为基础编辑而成,其独特之处是以页脚注的形式提供了当时及以前所有注家的大量校改意见,而在正文中尽可能不改动康德的相关文本。不过,在其他方面,Schmidt版还是对原版径直做出了许多改动。此外,该版还出现了许多印刷错误,比如将Axxi页上的“Willfährigkeit”(顺从态度)误作“Willfähigkeit”(德语无此词),将A378页上的“Einwürfe”(异议,反对意见)误作“Entwürfe”(草图,计划)等。由于诸如此类的原因,Timmermann对Schmidt版做了大幅修订,该修订版编入新版哲学丛书第505卷,1998年出版。不过,该修订版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修订时Timmermann去掉了Schmidt原版中的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校改意见。

迄今为止,英语世界出版了六个全译本。第一个全译本是于1838年出版的Haywood译本。他所翻译的是第二版。1855年Meiklejohn译本出版,其基础仍然是第二版。Müller译本出版于1881年,其基础为第一版,但第二版中的主要的不同的内容以附录的形式出现。1929年出版的Smith译本以Schmidt版为底本译成,但是只是部分参考了Schmidt版的校改意见。1996年Pluhar译本出版,其底本为科学院版,但也参考了Schmidt版的部分校改意见。Guyer 和Wood译本于1997年面世。该译本没有固定的底本,而是综合参考了几种主要的德文版本译成,而且只是在极少数的情况下参考了Schmidt版和科学院版的校改意见。

现在中文世界出版了七个“全”译本。1931年出版的第一个中文译本即胡仁源译本是从Müller译本转译的。1957年出版的蓝公武译本(翻译时间为1933年至1935年)则转译自Smith译本。分别于1983年和1991年出版的牟宗三译本和韦卓民译本也是由此译本转译。2004年出版的邓晓芒译本以1976年重印的Schmidt版为底本。同一年出版的李秋零译本则以科学院版为底本。2018年出版的王玖兴(主)译本也是以科学院版为底本译成的(该译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全译本,因其缺失了全书最为重要的章节,即有关范畴的先验演绎的部分)。

我1982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当时西方哲学史课是由杨适老师主讲的。杨老师特别重视康德。在他的影响下,大家都从图书馆借《纯粹理性批判》阅读。当时能借到的译本只有蓝公武本。我当时也大致通读过这个译本,但是大部分内容无法理解。1986年后读研究生期间,我主要做维也纳学派和维特根斯坦相关研究,但也偶尔翻看康德著作。1992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后,也间或阅读康德的著作。1995年在奥地利访学,回国时购买了康德三大批判德文版(Weischedel编)。2000年左右在撰写《分析的形而上学》一书时,为了撰写有关存在和同一性的章节阅读了该德文版《纯粹理性批判》的部分相关内容,而且还阅读了康德其他相关著作。2003年在哈佛大学撰写完《虚己以游世》一书之后,一时无他事可做,我便从头到尾第一次系统地读完了德文版《纯粹理性批判》,所用版本是网上下载的Word版A版和B版原版。2015年开始写作《人:遵守规则的动物》一书,康德有关理性的理解构成了这本书的最核心的章节之一。于是,我开始集中阅读康德的相关文献,特别是《纯粹理性批判》。

在此过程中,我翻译了该书的部分相关章节,还翻译了康德其他著作中与我要写的这本书相关的段落(包括《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的一些章节)。在此期间陈小文兄曾经多次向我表达了这样的希望:将《纯粹理性批判》全部译出,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大约在2019年年中,我基本完成了《人:遵守规则的动物》一书的写作。此时我最终决定承担起这个任务。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近日终于完成了这个事情。

最初翻译时,我使用的是2003年从网上下载的Word版A版和B版原版。以B版原版为主要文本,附之以A版原版。在翻译过程中也参考了大量其他能找到的各种德文版本。在彻底修改译稿过程中,鉴于前面提到的版本情况,我决定还是以A版和B版原版为底本,而将科学院版和Schmidt版用作主要“对校本”。当然,为了真正做到这点,我就需要找到A版和B版原书原版。幸运的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此原书原版,同时我在网上找到了此版的高清扫描版,而且还找到了几乎所有德英版本的《纯粹理性批判》。

在修改过程中,我反复比较、斟酌了科学院版和Schmidt版以及其他版本中所包括的所有相关校改意见,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同时将其他重要的校改意见以脚注的形式收入译本之中。

在翻译过程中,主要是为了令人满意地确定《纯粹理性批判》中众多代词所指代的词项,我参考了各种英译本,也查阅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文献。同时,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地在名词术语的中译上与通行的中译习惯保持一致,我比较、参考了各种通行的中译本。


赞
转发 3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纯粹理性批判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感受到自己的渺小(爱丽丝)

此译本与李邓译本某些术语翻译差别之参考(淇刻)

发现一处无关紧要的地方多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字(momo)

《纯粹理性批判》新译本情况介绍(momo)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