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个世纪前,梁漱溟先生出版了现代哲学史上的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开创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先河。
一个世纪以来,比较哲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中中国哲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西印哲学导论》就是硕果之一。作者张祥龙教授多年来在比较哲学研究领域进行了卓越的探索,作为国内和国际上多文明比较哲学的代表性学者,为深化哲学的理解、建构各文明哲学之间的对话,带来了诸多启发。
《中西印哲学导论》是一本带有普及性的哲学导论,按照哲学领域中重要的一些主题阐发了中国、西方和印度三种哲学的观点,比如哲学的定义、终极实在、真理和知识、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等,在比照和互文中呈现不同文明的哲学特质。
中西印哲学导论的创作者
· · · · · ·
-
张祥龙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张祥龙
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为现象学、儒家哲学、比较哲学,已出版著作:《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当代西方哲学笔记》《西方哲学笔记》《思想避难:全球化中的中国古代哲理》《德国哲学、德国文化与中国哲理》《复见天地心》《家与孝》等。
目录 · · · · · ·
序001
开讲辞003
章什么是哲学?
第二章西方哲学的诞生和希腊哲学家
第三章语言塑造哲学,东方哲学家
第四章西方的终极实在观
第五章中国古代的终极实在观
第六章古印度的终极实在观和中西印对比
第七章西方传统哲学中的认识论
第八章先秦真知观
第九章古印度的直觉真知观及中西印真知观比较
第十章西方伦理学的特点(一)
第十一章 西方伦理学的特点(二)
第十二章中国古代的伦理学思想
第十三章 西方政治哲学
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
第十五章美的体验和西方哲人的美论
第十六章印度古代哲学的美学含义及印度诗学
第十七章华夏哲理的美感和诗乐境界(一)
第十八章华夏哲理的美感和诗乐境界(二)
第十九章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一)
第二十章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二)
第二十一章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三)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 · · · · · (收起)
开讲辞003
章什么是哲学?
第二章西方哲学的诞生和希腊哲学家
第三章语言塑造哲学,东方哲学家
第四章西方的终极实在观
第五章中国古代的终极实在观
第六章古印度的终极实在观和中西印对比
第七章西方传统哲学中的认识论
第八章先秦真知观
第九章古印度的直觉真知观及中西印真知观比较
第十章西方伦理学的特点(一)
第十一章 西方伦理学的特点(二)
第十二章中国古代的伦理学思想
第十三章 西方政治哲学
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
第十五章美的体验和西方哲人的美论
第十六章印度古代哲学的美学含义及印度诗学
第十七章华夏哲理的美感和诗乐境界(一)
第十八章华夏哲理的美感和诗乐境界(二)
第十九章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一)
第二十章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二)
第二十一章当代西方哲学思潮(三)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启笛丛书(共25册),
这套丛书还有
《自行车、港口与缝纫机》《重思天下》《后素》《《红楼梦》中的饭局》《勇士、诗人与魔法》
等
。
喜欢读"中西印哲学导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西印哲学导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读书。豆瓣九分以上通识&专业教材。 (Vanessa。)
- 2023年新书选录 (蒹木)
- 书目记录 (哲学问题)
- 新书(暂时高分) (求知若渴&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42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西印哲学导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咦我的杯杯呢 2022-10-29 22:24:16 北京
非常有收获的哲学导读,尤其对西哲片面性的批判很有启发。东方哲学在修身处事方面都有更深刻的见地,然而缺少纵深的发展,似乎在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现实中还是要向科学霸权拥抱。
1 有用 三月 2024-07-17 14:51:15 江苏
张祥龙在古代一定是一位合格的儒者,但在现代社会,称不上一位好的哲学家。其关于中国历史的观点让人怀疑他的历史水平还停留在高中;说中国古代社会大部分人都是自由民,这种观点对于哲学初学者来说就是毒药,他不仅不理解“自由”为何物,还误导了学生对中国历史产生盲目自信。哲学要做的不是重复性的夸赞,而是批判性的反思和进步。
5 有用 暗柳生 2023-07-20 12:58:58 广东
阅读体验不好,感觉无甚高论,博而不当,行文喜发散评论。而且立场先行,讲到古代中国,还说人民“自由得很,可以随意选择职业”。鼓吹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西方哲学传统偏形式化、逻辑化并终将走向没落,但又用喜用现象学词汇阐明中国哲学文化高明之处,如用“前对象化”释“礼”,显得不伦不类。一些讲中国古代认识论的章节竟然无提墨家“三表法”,讲印度文化经常说“限于篇幅不再详谈”。总之,整本书的框架、写法都十分奇怪。本... 阅读体验不好,感觉无甚高论,博而不当,行文喜发散评论。而且立场先行,讲到古代中国,还说人民“自由得很,可以随意选择职业”。鼓吹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西方哲学传统偏形式化、逻辑化并终将走向没落,但又用喜用现象学词汇阐明中国哲学文化高明之处,如用“前对象化”释“礼”,显得不伦不类。一些讲中国古代认识论的章节竟然无提墨家“三表法”,讲印度文化经常说“限于篇幅不再详谈”。总之,整本书的框架、写法都十分奇怪。本来以作者水平和视野,扎扎实实写一本介绍中西印的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的导论专著以帮助后学应该是很简单的事,偏偏将这个机会写成文化随感录。就内容而言,水平远逊几十年前唐君毅先生的《哲学概论》。 (展开)
0 有用 如是 2022-11-07 21:29:30 江苏
如来
3 有用 凝脂 2024-05-05 15:15:38 上海
《中西印哲学导论》×《论东方哲学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