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热情,人类如何度过漫长的一生?
不论是否钟情兰花,你都会爱上这本书。
◎《纽约客》专栏作家、知名纪实作家苏珊·奥尔琳非虚构代表作
一段关于兰花的恩怨情仇
一本包罗万象的兰花百科
当代个人新闻写作经典
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年度十大好书
------------------------------------------------
★内容介绍
兰花有着摄人心魄的魅力,仿佛与人类的精神世界相连,数百年来引无数人为之痴迷和癫狂。前仆后继的养兰人、采兰人、收藏家深入险境,不惜倾家荡产甚至走火入魔。
199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保护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境的兰花偷盗大案。事情引发了《纽约客》知名记者苏珊·奥尔琳的关注,她决定冒险前往当地一探究竟。在臭名昭著的兰花窃贼的带领下,苏珊踏入了这片神秘的保护区沼泽地。她历尽千辛万苦,采访许多兰花养育者后,不仅揭示了事实真相,还深入了解了一个对兰花充满狂热的世界,发现了其中种种恩怨情仇,以及兰花盗贼不被理解的狂热与执着背后的答案。
本书是苏珊·奥尔琳非虚构写作的经典代表。它宛如一本包罗万象的兰花百科,以细腻缜密的调查、独具匠心的观察、非凡的叙事天赋,揭示了原始丛林中的兰花繁育、产业化状况,以及独特的植物犯罪模式,同时也叙述了兰花收藏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那些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奥秘。
------------------------------------------------
★名人&媒体推荐
我想弄清楚生活是真的有命运、定数,还是只是偶然。我们在“活着”这种混乱和不合逻辑的经历中,寻找一种秩序和逻辑。我认为,人会抓住一个小小的立足点,让自己觉得这个世界上是有逻辑的,自己的生活是有一些秩序感的。我们非常渴望这种感觉,这很有意思。
——苏珊·奥尔琳
在当代作家中,我非常喜欢苏珊·奥尔琳的笔调——写作风格自然得体,对书写的主题热情洋溢。更重要的是,还拥有特别的幽默感。
——何伟,《江城》 《寻路中国》作者
苏珊·奥尔琳如梦般的书写。奥尔琳的故事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她剖析了收藏家的痴迷以及当代佛罗里达独特的精神与自然状态。
──迈克尔·波伦,《杂食者的两难》作者
《兰花窃贼》如同兰花一般,于微小之物中蕴藏壮阔,富含高贵与热情,将奥尔琳的天赋绚烂绽放。
——《纽约时报书评》
引人入胜……关于偷窃、憎恨、贪婪、嫉妒、疯癫、陷害的故事……一段令人忘我的旅程。
──《洛杉矶时报》
0 有用 harmenyinn 2023-10-11 00:20:08 上海
前半本好看,“兰花谵妄”这个现象很迷人,几步不是为了巨大的财富,有些为钱跑腿卖命的猎手到最后也在兰花产地定居。感觉看过的此书的读者都要变成半个兰花狂人。但后半本多少丢了线索,高开低走的印象。
0 有用 @晴天 2022-10-25 22:10:59 上海
从《亲爱的图书馆》跟过来的,非虚构写作原来可以如此深入一门学科,相当迷人
0 有用 momo 2023-02-07 16:57:48 河南
“奇妙的植物世界,我们只是其中的访客。” 真有趣,各种植物、Florida、人物、故事和作者的写作风格都很有趣(虽然阅读过程中我也走神了好几次)。遂开始阅读The New Yorker。
0 有用 赫拉扎德 2023-12-13 19:31:05 上海
如果实话实说的话,在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把这本书放在了一边很久一段时间。因为术语太多了,采访兰花狂人的过程有点细碎,我对学名冗长的兰花也一知半解,整本书的故事性不是很强。不过始终吸引着我的是作者繁盛优雅,流转灵动的文风,虽是译本,但译者真的很好地把流畅的行文给翻译了过来。这犹如在温室中自然盛开的兰花一般的文风,实在是让我每一句都在如痴如醉地享受和体会。我爱上了她的文字,就仿佛也爱上了一朵兰花。
1 有用 马拉科的史迪奇 2022-11-21 15:39:33 浙江
没看完,后半部分有点看不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