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的重要性
不少家长对阅读有一个误区,总觉得学生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他们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听写、背诵、写作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这种想法,其实是应试教育衍生出的怪胎。有专家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在这方面,特级教师窦桂梅堪为典范:她所带的一个班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词,1000多条成语,因而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不仅如此,多读课外书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说,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课外阅读的,因为他们可以从课外书中学到好词佳句,可以学到写作的方法,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很多,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
总之,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就会终身受益。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如果一个人养不成读书的习惯,是一个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烦躁的人,是一个眼界不宽的人。
培养计划
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全家总动员,设置读书角。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设计布置属于孩子的读书角,既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又能为孩子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环境最能影响人,这一点对于孩子来说
很重要。
2.选择适合孩子的书籍。
图书种类数目较多,家长可以搜集专家的推荐书目,缩小范围,让选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在此过程中,家长要和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具体了解孩子的阅读需求,在学校、家庭和孩子三方共同交流的前提下,选出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来购买这些书籍。比如:实体店购买、网购、借阅等等,同时告诉孩子书是我们的朋友,要爱护图书,敬惜字纸。
3.全家一起读书。
四年级的孩子不仅要多读书,还要会读书,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全家人一起制订阅读计划,教给孩子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矫正孩子的阅读姿势,在月末的时候搞一个作品展,展示孩子一个月的阅读成果,体会收获的喜悦与家人一起阅读的美好时光。
4.续编故事。
在孩子读书的基础上,让孩子完成相应的练习,使孩子在阅读中的积累得以运用。本阶段家长先教给孩子一些编写和续写故事的技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让孩子没有负担,又能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体会成就感。
5.多元参与活动。
在这个月中,设计可以邀请亲朋好友一块参与的活动,如家庭赏析会、家庭故事会等,既增进彼此间的互动,又给孩子一个更大的展示舞台,同时增强了孩子的信心,让孩子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