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回想录的笔记(89)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ᡩᡠᡩᡝ (霜降水落,自见涯涘。)

    我认为一个刊物的成败,决定于作者……作者真是衣食父母,必须对他们必恭必敬。怎样恭敬法呢,第一当然是尽可能稿酬从丰,次之是每次接到来稿,尽快作复,以及多多联系,常常索稿。对于还没有成名的作者来稿,我的取舍是先宽后严,就是如果来稿虽非佳作,但不无可取,看苗头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那就“从宽录用”。 我只知道要对写稿者恭敬殷勤,不管他有名无名,来稿赶快看,能用的马上通知,不能用的立刻退还,对于未成名作者...

    2022-11-24 00:19:46   6人喜欢

  • 库库ko

    鲁迅之笑骂小品文,我看也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觉得“老朋友”和“老弟”太放肆了,想棒喝一下,不过既然是写文章,就不能不“振振有词”,以示师出有名,不过到底是硬装的斧头柄,文章不是无懈可击的。鲁迅的杂文自有其不朽的可贵处,然而也有偏锋,不无霸气,特别是有些“爹死哭娘”脾气,总而言之,他的文章有些是发脾气之作。

    2022-08-02 20:44:21   4人喜欢

  • 库库ko

    我们前后左右的“同学”之所以被送劳动教养,有的是因为偷看了女同志进浴室,如左铺的李君;有的是在百货公司盯梢女人,如右铺的张君。还有的只为了同邻居口角,更有只为了曾经劳教过或劳改过或管制过。九流三教,五花八门。后来有人说,这次之所以不大分青红皂白,劳教分子多多益善,是因为安徽建筑水库急需三千人工,恰巧上海要安徽供应三千头猪,以人换猪,各取所需,两不吃亏,所以上海方面尽量搜刮大有劣迹或略有劣迹甚至...

    2022-08-06 16:15:33   2人喜欢

  • 库库ko

    祖君原在一所大学做出纳,是校长亲信。现在三反运动,就拿他当老虎打了。一打两打,打得他接二连三地招认贪污,最后贪污的金条达十多条,结果呢,连打老虎的也打得不相信了,经过调查代为翻案,无事释放。

    2022-08-06 15:45:08   2人喜欢

  • 赵客 (忽惊此日仍为客,却想当年似隔生)

    例如了解一位略有微名和我有过一度交往的戈君,第一个来了解的干部态度傲慢颐指气使地略问一二,不多开口,当我说到戈是抗日志士时,他问我他是为谁抗日的,问得我瞠目结舌,因为我不知道抗日有为张三或李四之别。

    2023-02-15 10:54:51   1人喜欢

  • 库库ko

    辞海编辑所忽然要编一本小词典,急于星火。我曾带回家来,一个晚上编了一百多个字,其中有一个“抚”字解释“抚今追昔”,被辞海的一位编审大人评为消极低沉,但怎么积极解释,他倒也不大容易。

    2022-08-06 16:08:27   1人喜欢

  • 库库ko

    解放初的译书,决定译稿取舍者,仿佛冥冥中有苏联老大哥的无形之心和手,所以你要译书,必须先知道有没有俄文译本或苏联对该书的评价,否则以不译为妙,免得白费时间和精力。

    2022-08-06 15:30:11   1人喜欢

  • 库库ko

    当时和他(蒋彝)共居英国的有戏剧作家熊式一和他的三头小熊。 三头小熊,作者说话真有意思。

    2022-08-06 15:23:31   1人喜欢

  • 库库ko

    世界上没有编辑学校,我在接编《论语》之前,虽在生活周刊社工作过二三年,做的并不是编辑工作,所以对于编辑之道、怎样做好一个编辑,我没有经过学习,有什么心得决窍?我只知道要对写稿者恭敬殷勤,不管他有名无名,来稿赶快看,能用的马上通知,不能用的立刻退还,对于未成名作者的文章,我采取先宽后严法,就是文章虽不能说很好很好,但若显露着哪怕一二处好的苗头,例如文字好,有巧思,或者作者的生活特殊,就立刻告诉他...

    2022-08-01 17:38:29   1人喜欢

  • songxiaofeng19

    也许不是没有印象,别人发达了,说太多好像要沾光,忘记了是好借口。 林的生活之所以过的不错,就在于量力而行,萝卜没有两头甜。 杀伐果断,后来去美国,发英文词典这些都是一贯的 周作人缘是真不错,胡适也是大好人。奈何一再选错咯。好良言难劝该死鬼啊,家累太重也是责任心的体现吧。但所谓 “有家室的奴隶,比较好管理”

    2024-11-13 17:21:19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陶庵回想录

>陶庵回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