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阿梦 2024-02-26 20:03:25 湖北

    一般我不会对人进行女性主义审判,因为女性主义应该被用作一种方法,而不应该被用作一种资格。但是这本书让我忍不住翻白眼说:这本书一点儿也不女性主义,有的只是对权贵阶级的歌功颂德。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什么?是《21个故事讲述日本的女性经济学》。作者选取的采访对象带有怎样的特定倾向?作者选取的女性被访者多是一些靠着父母(继承家业)、丈夫(接手事业)获得事业成功。作者拿这样的女性标榜“独立精神”“思维方式”,把阶级特权说成是个人努力就很冒犯。除却内容定位问题,内容本身也写的很水。

  • 3 什逢 2023-03-04 09:57:14 上海

    没有读出意义。正确的废话

  • 7 有鹿 2022-11-06 22:26:07 江苏

    书装帧很美,开本也适合携带,睡前和地铁上看完。关于日本社会经济和男女结构那两章比较浮光掠影翻了一下,作者的观点大约是促进日本社会男女平等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更利于经济的增长。采访的几章看得比较仔细,然而每个被采访的女性的成功都很像一场偶然的冒险,当然有可能每个人的成功都是偶然。有些成功因为女性身份姗姗来迟,更多人应该因为女性身份没有到达成功。读完这本书的午后恰好和前同事们见了面,得知和我差不多大的前女同事们无一例外因为生育目前全部离职在家,只能说女性面对的困境和冲击还太多。

  • 18 祝羽捷 2022-10-13 11:07:25 上海

    一方面我们必须知道,工作场所的性别多样化(更多女性进入公共领域),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经济和商业的需要。一方面,书中的21个女性案例很好地踢开了陈词滥调,女性正为社会注入多样性的力量。

  • 9 冬惊 2023-01-04 16:46:35 北京

    很涨知识,希望有人研究下中国的女性经济学

  • 4 alune 2022-11-11 16:57:56 北京

    独立、参与和连结,让女性被看见

  • 1 Shanique 2022-11-14 19:06:04 四川

    读之前只感觉中国的明天是日本的今天,读之后觉得日本女性更艰难,但会有人看见。

  • 0 zinzin 2022-11-13 22:53:44 四川

    有人提出womenomics是利用女性的职场劳动 但我想 在不平等的情况下 只能女性大加利用womenomics争取到权益再说其他一切 以及 在经济学中家庭内部的劳动没有价值 因为没有促进经济 虽说应该一视同仁 但我希望所有女性争取别做这种被视为无价值的劳动 功利一点 去职场 参与到社会经济中 就当为了自己

  • 0 Nelly.L 2022-11-21 00:38:07 上海

    “所谓‘失去的几十年’的真相是,真正失去的是人力资本,以及创造力和生产力,而日本曾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国家。造成这种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级与各类雇主以不公正和短视的方式对待女性员工,即使性别平等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经获得了快得多的发展。”

  • 2 Wendy. Q 2022-11-30 00:59:37 日本

    题材很好,从21位女性的故事那里就觉得作者写得很匆忙,哪个都没写到位。不如里面挑三位写透彻点儿。能看出来是论文扩充出来的书。

  • 2 疲倦的咖啡 2022-11-30 23:58:41 上海

    三星半。封面设计很美。物理层面,书的质感非常好,读了百分之七十,对本书书写具体案例的方式不是很习惯,看着总是走神,可能因为我找不到一个框架吸收它们。 有一种打破了职场男权叙事框架中的陈词滥调,却在女权主义叙事框架中沦为陈词滥调的感觉。或者说,我不是这本书的最佳读者。

  • 5 修勾啊修勾儿 2022-10-25 14:09:54 江苏

    这些案例里看见女性在工作中会鼓励不加班、为员工共情、为社群利益考虑,这些令我感动,也让我陷入思考。即使我们的工作文化与日本不同,但是不是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 1 麦子 2022-10-26 17:50:55 上海

    “日本的未来取决于能够给与民众怎样的机会”,这本书在讲女性成功者的故事,也是在日本的现状。读的时候,不免会受到她们的鼓舞。但是这个时代,女性的智慧无疑还未充分发挥,男权社会的压制,育婴的压力等等都是女性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场》充分展现了21位女性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独特魅力,可以看出作者对日本社会的观察很深刻。

  • 2 Cheer.S 2022-11-03 13:15:00 江苏

    先从日本的社会发展情况来分析女性在社会/工作中的困境是如何形成的,企业、学校、工作相关的法规制度有哪些影响,以及为什么需要更多的女性参与到社会工作中。第二部分讲述了不同领域成功女性的案例(女性榜样的范本)。她们的经历不具备大众性,有很多先天条件的辅佐,抓住了不普遍的幸运机会,然而的确是鼓舞人心的。比起她们获得的成就及实现成功的路径,给我更多启迪的是她们对待生活与事业的愿景。她们是独立女性,但不会歧视排挤不同境遇不同选择的其他女性。她们一边冲破层层障碍开天辟地,一边将丰满的羽翼覆盖到更多的女性群体之上,推动着整个社会现状的改善。这倒是比作者在最后一章提出的公共性与私人化的建议让我更加相信女性的社会参与度会越来越高,有更大的潜力待挖掘待实现(我就是如此感性的人,没救了)

  • 0 2022-11-06 20:31:25 陕西

    日本失业率低因为非正式劳动力占四成,在生产力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这是一种成本的分摊。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并没有大量裁员的原因就是开始更多的使用非正式劳动力,但是非正式劳动力的薪酬无法满足养家糊口的需求,不充分就业长期在加剧人口的老龄化,老龄化的日本也在政策上趋于保守,改革难以进行。在这个背景下,日本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比之前翻了几倍。人力资本得不到充分利用。第二部分是采访,分享的是一些成功女性的故事。不过案例与其说证明可行性不如说让人看到的更多是有多么不容易。

  • 1 烽烟滚滚照彩虹 2022-11-08 19:38:45 北京

    希望有更多闪闪发光熠熠生辉的女性走上各个岗位!

  • 2 不在暗处 2022-11-09 14:04:39 四川

    第二部分不管是行文还是内容上都流畅很多,涉及面也足够广,读的时候不禁在想如果加一部分对照组会不会更有趣?第一部分中有些论述应该在相关数据和理论的支持下以更严谨的方式呈现。至于建议部分,税法和校制改革十分具有日本特色,其余内容对东亚三国都很有启示性,不过制度和社会结构牵一发动全身,建议更多是一种大众启蒙作用了吧。

  • 4 久枝 2022-10-07 16:36:32

    印象深刻的有这段话:“女性如果要成功地做出自己的选择,与传统和男性偏见的强大洪流相抗衡,她们往往需要有独立的精神。通常情况下,她们会是那种特立独行的人,不因循守旧。然而,如果我们希望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对女性自己的生活产生影响,而是能够对整个日本产生影响,甚至帮助塑造这个国家的未来,那么女性也需要成为她们“群体”(group)的一部分或与之保持联系,因为日本是一个注重社群关系的社会。要改变日本,就必须改变社会各个层面的群体。”

  • 1 bookbug 2022-10-23 19:23:04 北京

    《在场》一书是作者在平成时代社会经济、人口发展、劳动政策等方面的统计学基础上,分析提高女性职场参与度对日本经济的促进与发展,以及对21个成功女性的田野调查和访谈,但成功的背后,依然是漫长而深远的性别难题,是当下,更是未来。正如英文书名所示:一个女性参与度更高的未来。只是这一未来是否及何时到来,依然取决于日本社会与传统拥抱它的意愿和强度。

  • 1 momo 2022-12-06 10:24:36 广东

    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女性对整个社会的作用,虽然集中的人物形象有限,大多数都是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女性,但是仍然可以在她们身上学到很多。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