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美,是引人向上的终极力量。🌺
------------------------------------------------------------
【编辑推荐】
🌈1.一本随身携带的宋画艺术博物馆
❀❀五代十国到南宋,400年绝代文华之旅——作者首创将五代绘画列入,因为宋画迈入艺术的独立门槛,是从五代开始的。
❀❀近30位,文人画家生平故事,有评有传——涉及人物有黄筌、周文矩、顾闳中、董源、郭熙、范宽、李公麟、李煜、赵佶、米芾等。
❀❀近100幅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传世名画,沉浸式观画体验——所谈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宫中图》《写生珍禽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潇湘图》《窠石平远图》《池塘秋晚图》《墨兰图》《晋文公复国图》《李白行吟图》《泼墨山人图》。
这里有你耳熟能详的,也有填补你知识空白点的。
🌈2.绘画史&思想史&文...
🌺美,是引人向上的终极力量。🌺
------------------------------------------------------------
【编辑推荐】
🌈1.一本随身携带的宋画艺术博物馆
❀❀五代十国到南宋,400年绝代文华之旅——作者首创将五代绘画列入,因为宋画迈入艺术的独立门槛,是从五代开始的。
❀❀近30位,文人画家生平故事,有评有传——涉及人物有黄筌、周文矩、顾闳中、董源、郭熙、范宽、李公麟、李煜、赵佶、米芾等。
❀❀近100幅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传世名画,沉浸式观画体验——所谈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宫中图》《写生珍禽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潇湘图》《窠石平远图》《池塘秋晚图》《墨兰图》《晋文公复国图》《李白行吟图》《泼墨山人图》。
这里有你耳熟能详的,也有填补你知识空白点的。
🌈2.绘画史&思想史&文化史大融合的艺术通识书
❀❀有史、有料、有梗——《千里江山图》作者大猜想,赵佶就是希孟?!亡国之君李煜不仅是千古词帝,还是大画家、大书法家?苏轼画竹,其实有家族渊源?梗图《清明上河图》中为什么马少驴多?郭熙的画作被北宋三位皇帝弃若抹布,又奉若拱璧?
❀❀不同于一般艺术史书籍绘画作品的单一陈述,本书更专注画家的艺术人生与审美精神。挥别女性教化,《宫中图》有可能是第一幅女性“禁忌”画?一代简笔大家梁楷其实是追星族,用画笔奔赴与李白的灵魂之约。
🌈3.难以拒绝的装帧设计品质,书架上的颜值天花板
❀❀“世界最美的书”得主朱赢椿老师倾力打造,精致双封,外封全页0.141毫米金线烫金,细致入微,内封书脊包布印白,传统感与现代感交织。
------------------------------------------------------------------------------------------
【内容简介】
两宋时期,社会进步超乎想象,诸如民生与工艺、艺术与哲学、技术与商业无不粲然,域外史家谓之“近世”,或称“新社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宋以文艺复兴,形成新的人文天际线。
文艺复兴带来的审美自由,适合艺术蓬勃地生长,从五代、两宋开始,中国绘画才真正迈进独立的艺术门槛。中国山水画的兴起,尤其水墨山水的兴起,成为 10 世纪至 13 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标志。
本书按照历史顺序,分为五代、北宋和南宋三个时期,解读了近 30 位名家、近 100 幅传世经典画作,探究了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绘画类别由技入艺以至于境的发展过程;讲述个体与王朝相互勾连,命运与天才相激共振的历史事件。创作体例上,赏析与评传结合;方法上,审美与思辨兼济。作者试图以此建构新的中国艺术史,这是一部思想、艺术、文化、美学、文学交织的更大的人文作品。
读过本书,或许你还会发现,去艺术中开拓文化的江山,是一个好去处。追求自由,构建独立人格,安顿自己,这是对中国文化和自我的一次美的救赎。
美,是引人向上的终极力量。
-------------------------------------------------------------
🌺 《走进宋画》作者李冬君,以思想史的研究惯性,展开了独具特色的宋画研究,无论是作品还是艺术家,都被作者放置在思想史的平台上进行分析。精美的画作和优美的文字,无形中带出思想者的高度,施施然展开于思想的天地,艺术品也成为思想的另一种形式。
全书唯美主义的设计风格,与行文之美交织,加上插图尽量多地使用宋画,全书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美感交响曲。如此美不胜收,令人爱不释手。
——孟宪实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走进宋画》作者李冬君有充足的文史训练和审美历练,她洞悉王朝史观,倾心文化江山,对古国美物怀有天然的挚爱。她的笔下,始终有文明的剪影和思想的追光,让我们看到了五代十国及两宋画家的翰墨底色,观念与审美彼此映发,个体与王朝相互勾连,命运与天才相激共振。你一定会读得很兴奋。
——周泽雄 作家、文学评论家
🌺 《走进宋画》真正的题眼不在“宋画”而在于“走进”,是一种心灵对于更大真理尺度的打开与开展,走进“文化中国”而非“王朝中国”的又一次“文艺复兴”。
全书通篇让人沉浸在一种鲜活生命如何力克艰辛而创造精神硕果的艺术家“个人史诗”的性灵之流中,我们会把这样一种对于受众而言消弭主客二元对峙的心智交互模式及其知识传递方式称作“美育”。于是,《走进宋画》的跨学科首先跨越的便是从艺术史学到美育,进而勉力在其中隐秘地揭示历史与心灵更深的禀赋。
——李春光 清华大学社会美育研究所学术委员
作者简介 · · · · · ·
李冬君:
独立历史学者,人称文化江山一女史。
主要著作:
《孔子圣化与儒者革命》《落花一瞬》《乡愁的天际线》《中国私学百年祭——严修新私学与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系年》;
合著:《文化的江山》《回到古典世界》《自由的款式》《通往立宪之路》《中国政治思想通史•近代卷》;
译著:《国权与民权的变奏——日本明治精神结构》《叶隐闻书》
目录 · · · · · ·
从宋画看“中国文艺复兴”
我是怎样进入绘画史的
中国与希腊相看两不厌
两位后主文艺复兴的悲剧
从五代到南宋的笔墨焦虑
PART1让大一统稍息会儿——五代十国
1.用花鸟表达兴衰
黄家花园的花絮
天才也要有人懂
富贵从写生来
黄家体制汉赋风
2.卷轴里的人性与政治
《夜宴图》的辗转
绘事“政治正确”
“明劝诫”化解了猜忌
一卷“千载寂寥”
走进夜宴故事
“韩君轻格”的人格分量
3.颤笔是自我意识在疼痛
赤子的孤绝
人性的贵气
用理性作为悲剧的尺度
在“铁钩锁”里折腾
无常的“金错刀”
饱蘸痛与苦的“撮襟书”
“颤笔”蛛丝与马迹
4.绘画界的后主
“瘦硬战掣”是后主的遗范
没有禁忌的观念冒险
线条突围
绣衣闻异香
画出女人“异端”美
《宫中图》流离
不带女教的仕女图
5.十世纪末山川觉醒
中国山水精神的建构
一个人的观念转型
他是梭罗先驱
给自己画了一个圈
独立全景山水
只缘身在太行中
写出山水“气质”
“我思”的山川倒影
水墨无限可分
6.一个浩瀚的灵魂
《潇湘图》前世今生
走出皇家山水遗范
淡设色桃花源
唯美的治愈力
灵魂的水墨印象
浩瀚的留白谱系
雪底蓬勃的消息
PART2 文艺复兴来了——北宋
7.山水画中的“蒙娜丽莎”
文艺复兴的国家样式——皇家画院
画家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了——制度安排
宣和年“四大名著”——国家工程
把顽石画到点头为止
自我无意识
皴的欢乐颂
对完美的卑从
散点透视中想象昂扬
有光穿透寒林
8.“卷云皴”的青云路
“卷云皴”有来历
焦虑转化为审美情绪
把石画成云朵的“道理”
皇家青云也靠不住
《画史》为何漏掉他?
米芾看不上他的格法
代表皇家的俗气
毕竟还有一卷云
9.古调独奏成白描
伯时出岂容道子独步
如青瓷开片的白描绘事
用写意手法写像
10.癫狂的水墨
为什么是米芾?
从西园到皇家“宁作我”
墨戏的精神暗线
“癫乐”的“米家云山”
一朵“癫云”的独立宣言
墨的波粒二象性
“米家云山”在江南
皇家不收大写意
写意是写什么
11.《千里江山图》的内心独白
《千里江山图》的出场
希孟就是皇子赵佶
“希孟”是一个王道理想
12.宣和年的年终奖
《清明上河图》的终结意味
《清明上河图》里的“全景式”世相
年终奖的终结
13.花鸟中庸调
“游于艺”的喜悦
花开鸟鸣的写实“戒尺”
工笔写意的调和分寸
色是江南“落墨花”
皇帝也有个体性
PART3 文艺复兴的挫折——南宋
14.南宋的画院梦
金朝有个画院
南宋无画院
画家去了哪里
还想有个画院
15.南宋画坛失踪的群彦
高宗麾下的宫廷画家们
南宋士人画的失踪
艺术批评的价值坐标
16.“残山剩水”的画格
“残山剩水”无态度
“归正人”的态度控
山水无常有态度
17.一个至乐的悲剧身影
在历史里寥寥“留白”
人物画的禅宗话头
狂禅的悲剧精神
18.宋画关键词里的“王孙美学”
向“士人人格共同体”靠拢
《画继》的启示
自我身份认同
在青绿设色上写意
春草忆王孙
后记
写给美的感谢信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一个人走进大山里,像老和尚那样“独坐大维峰”,这时候,你不追求自由,自由也会向你逼来,因为你除了拿自由来证明自已的存在一“我自由故我在”,其他一切都消失了,最起码,暂时消失了,你已经·一无所有”。没有了社会化身份,也不再成为体制性符号,主流评价体系与你无关了,脱离了它们,你无比自由,你就是你自己。… 当孤独的个体独自面对自我与自然时,作为“意义动物”的人,就要给个体存在的“意义”重新定义。/荆浩在自然的山川中重新定位自己的“意义”,在价值重建中重启了自我意识。 荆浩从体制内出走的那一刻起,他便不是儒家政治与道德体用的工具,也不是君臣关系中的一分子,而是面对完全没有意义压力的大自然,自己给自己定义的纯粹个体,就像后来梭罗在《瓦尔登湖》里给自己的定义一样:我是我自己的国王。 过去的意义不复存在,那就创造出新的意义,因为,就像梭罗在书中说的那样: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浆草,或一只马蝇,或大黄蜂更寂寞。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融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寂寞。唯其寂寞,所以懂得如何原始地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他是梭罗先驱 -
艺术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消费品,一个能为艺术而工作的王朝国家,除了财力有余之外,还要有一种爱的热情。艺术是一种传递爱的行为,是一种爱“爱”的方式,爱自然,爱生活,爱人,爱一切美好的事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7.山水画中的“蒙娜丽莎”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走进宋画"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走进宋画"的人也喜欢 · · · · · ·
走进宋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走进宋画》实拍图和部分附赠品(限渠)——以下... | 来自沉香木 | 2023-01-19 12:52:52 | |
如何欣赏一幅古画 | 来自印 | 2023-01-06 20:41:37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 (无心恋战)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 微读书目 (无心恋战)
- 藝術類 待購 (Tony_Yeung)
- 书影阅评 (闰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4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走进宋画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司愚安 2023-02-14 12:54:22
千年揽胜,唯赵宋入梦。还是宋画风雅。
7 有用 沉香木 2022-06-21 00:14:19
美是引人向上的终极力量。走进中国画巅峰世界,观看艺术和人生,以及人性当中,审美的、有关品位不妥协的文心一片。审美,以及获得不被闹哄哄的世界和周遭奴役的力量。漫荡哲思文采:文字美丽,思想同样深沉。(木心说:文艺复兴是一种心情)
9 有用 黎戈 2023-02-04 09:34:59 江苏
美术史不同于断代史,艺术江山的改朝换代得自更幽微的隐脉……艺术是历史、军事、政治、思想、美学隐性互动的结果,所以,本书主题是宋代,却用大量的篇幅去梳理五代十国的画家,评析赏鉴中,宋代的文艺复兴已然呈勃发之势,与大历史也勾连上了。承后细写的北宋南宋,画师士人,院体写意,也各有了落墨安放之处,这是一场探索宋画地质层的《深时之旅》。
3 有用 夜航船 2023-04-07 11:47:35 北京
本来期待着是对宋画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试读了一下,基本都是耳熟能详的论点,用矫饰的语句填充了下,干货太少,选的画基本也是传统的那些著名画作,没什么惊喜,入门看个热闹的可以看看,想找找干货的就不是很推荐
4 有用 苏辛 2023-03-02 14:13:55 河南
确是一本又美又耐读的好书。 封面这个烫金工艺,看似清雅,实则豪奢,也真像北宋的气韵:雅是以富为底的。如晏殊说,富贵气象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且细条纵横,无端让人想起“勾栏”,想起“金错刀”——文中却也真写了金错刀。 原以为内容是宋画鉴赏,没想到作者学养与志向都远超于此,她谈的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于我而言,这是新鲜的话题,而里面写到的人物,又是我素来感兴趣的。 真是一... 确是一本又美又耐读的好书。 封面这个烫金工艺,看似清雅,实则豪奢,也真像北宋的气韵:雅是以富为底的。如晏殊说,富贵气象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且细条纵横,无端让人想起“勾栏”,想起“金错刀”——文中却也真写了金错刀。 原以为内容是宋画鉴赏,没想到作者学养与志向都远超于此,她谈的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于我而言,这是新鲜的话题,而里面写到的人物,又是我素来感兴趣的。 真是一顿扎实的文字大餐哇~ (展开)
0 有用 . 2023-05-24 13:26:36 北京
通篇都是作者在抒情yy,真正讲画的部分不如百度百科
1 有用 等待小薄荷 2023-05-20 17:29:41 河南
纵和深都足够,和哲学观互动一起看艺术,是能有多收益和反思
0 有用 大叔 2023-05-19 17:19:53 湖南
不好看,提不起兴趣
1 有用 小镇的理想国 2023-05-09 23:10:23 山东
好的艺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五代十国到宋朝,经历了一次次飞跃式的发展。那些艺术家的出现,为中国绘画史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
0 有用 烦 2023-05-09 01:41:59 贵州
文人顾影自怜的样子看得心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