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标题诈骗。简单翻了下,可说是编年史。
在冷战时期,1962年,戴高乐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有一种声音可以被听到,有一种行动可以在取代冷战的秩序方面发挥效力,那就是法国的声音和法国的行动。但条件是,这个声音和行动,来自法国,而且,法国伸出的手是自由的。 戴高乐以身作则,将国家为民族服务的宗旨,书写得淋漓尽致!
侧重了戴高乐在外交领域的纵横捭阖。戴高乐如何将“自由法国”这样一个弱小的抵抗组织,建设成法国唯一的合法代表,这其中的政治手腕与政治谋略,绝非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 成为美国承认的唯一抵抗组织,能够吸收其他组织的军事力量,在战后的舞台上参与欧洲事务的运作,戴高乐在每一个步骤中都做到了尽善尽美。 戴高乐“将军”最引人瞩目的,还是他在政治上的卓绝表现。 本书的描述侧重于事件的概括与综述,其中戴高乐个人的表现则是着墨不多。想要更细致地了解戴高乐的一生,这本三百余页篇幅的小书,真是远远不够。
不夸张的讲,法国没有戴高乐真的就是三流国家,戴高乐不止把被打碎的法国捏到了一起,还争取到了五常的位置,戴高乐主义才是让法国MFGA的唯一途径,而不是依附于美国连战略自主都没有。
可以戴高乐主义迄今荡然无存了。
这本书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史料引用,展现了戴高乐从一名军人到法国领导人的一生。戴高乐面对种种不不利局面,不断与盟国之间、政坛对手之间展开政治博弈,并为法国争取了大量的利益。通过阅读,不仅能了解到许多具体事件背后的真相,更能体会到历史发展中的复杂和不确定性。
本书的写作紧紧围绕着这样一条核心思想:“唯一重要的是,要将戴高乐置于整个事件的背景/环境中。”作者不惜将传主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裁切,并基于比较边缘化(背景化)的档案文献资料对其中的“关键帧”予以细致分析。故此,本书呈现的绝非如戴高乐自己或其他传记作者所作的那种“纪录片”,而更类似于一幅幅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刻画精细的人物肖像,也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至于戴高乐本人,作者所做的总括性评价也十分有趣——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在做出清醒的判断之后,仍能将毕生精力投入“让法国再次伟大”这一终究不能竟全功的事业,并取得相当程度上的成果,不免让人纠结:书末那句“最后,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究竟是悲观主义者的无奈,还是一个积极成事者的自傲? ps.两星扣在翻译和编辑上,与其说不专业,倒更像是没用心。
翻译很奇怪
如同书名所暗示的那样,本书并非以编年方式展现的关于这一杰出人物生平的传统传记,没有涵盖戴高乐人生中所有重大事件和细节,毋宁说这是一幅人物速写,是通过对戴高乐人生中关键时刻的描述,展开对他的解读和评论。
大号字体:这本不是传记! 有思想会历史人物作品常见的隐形“特点”:面上聊着点啥,其实着重分析的是某一线索某个观点某个原因。想完整介绍戴高乐的作品并不少见,历史遗产级别的欧洲大国领导人,执政时间久,过往交际名人多,段子多,形象辨识度高,他名字后面加“主义”2个字就是个正经词条,他的政见现在看起来也挺有道理。但面面俱到明显不是Jean-Paul Cointet教授写这本书的本意,因为之前他已写过戴高乐传记作品,这本《戴高乐:军人政治家的肖像》则更像围绕戴的行为性格中“军人政治家”特征,按时间线梳理原因、经过、行为结果得失,并佐证相关文件信函类资料加以说明。如果对戴大致情况已有了解的话,这本书内容是不错的补充,从译文意思看原文应该挺调侃的,可惜译文句子结构很拘谨,读起来很电报。
第一次阅读近代政治人物的传记,期间对戴高乐生平中的重要节点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其中二战部分篇幅较大,大量出现的法国政治人物容易让异国读者走神与分不清。对二战后戴高乐主义的缘起和举措篇幅偏少。不过如果对戴高乐本人感兴趣,也许应当去读他本人的著作。另外,部分人名的翻译似乎与常见翻译不同。
第一次阅读戴高乐的传记,给我一个观察20世纪历史的新视角。一战欧洲的阴云密布,以及一战二战的战火纷风。法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摧残,国内民生凋敝,各种基础设施几乎被摧毁殆尽,显现出一股悲伤痛苦之感。二战后的世界局势发生了风云变幻,美国苏联迅速崛起,英法沦为二流国家。戴高乐带领法国走向第四共和国的步伐(1945至1958,1959步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新宪法的颂布】)在戴高乐主义的影响之下,法国努力推动自身独立自主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上和法国核工业的发展)。随着戴高乐时代的落幕,法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如今,所为欧洲联盟的领导国家之一,法国在新时代会有怎么的发展?会走上怎样的一条重振法兰西雄风的康庄大道?
本作强调戴高乐“军人—政客”的双重角色,他在两种身份间的切换是其中的叙述重点:提倡军事改革;号召(政府、精英,最后是普通人)继续抵抗;处理与内部及盟国的矛盾;以军人眼光应对冷战格局和后殖民世界。无论哪种角色,戴高乐的眼光和手腕展现了在民主宪政框架下,如何调和战略与政策,服务于唯一的目标——法国的伟大。
翻译很一般,想了解戴高乐生平也不推荐这种碎片式传纪
书里主要是当时情景➕对戴高乐的书籍和信件等拆解,来展现他这个人的极端个性。高度成熟的军事精神、无可置疑的品质但过于自信和全身心被自己的想法占据而对他人极度挑剔的双面品质。很多举措也映现如大家所说的“他是爱法国,不是爱法国人。” 本来以为这本是传记,其实不是,内容松散不整洁,带着很多作者的主观论断,不值得读。
2024.1.3读
很好读的一本传记。戴高乐在国家沦陷的时期在英国组建起自由法国,努力从英国美国争取支持,还要面对维希政府的压力,太不容易了。战后重建法国,推进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发展核能力巩固国防。正如副标题:军人政治家。但是更应该加上“伟大”二字。本书若是更详细些就好了,期待更多的戴高乐主题的书
精炼中肯的好书。没有过多的查家谱和唠闲嗑,在法国传记作者里很令人意外,总体的分析也比较清晰简单(同是新书,朱利安杰克逊那本简直拍纪录片一样漫无边际),但是中文译文实在是太生涩了,实在令人头痛。
> 戴高乐
1 有用 假装 2022-11-22 18:10:56 上海
标题诈骗。简单翻了下,可说是编年史。
0 有用 卧听南窗雨 2022-09-15 17:59:08
在冷战时期,1962年,戴高乐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有一种声音可以被听到,有一种行动可以在取代冷战的秩序方面发挥效力,那就是法国的声音和法国的行动。但条件是,这个声音和行动,来自法国,而且,法国伸出的手是自由的。 戴高乐以身作则,将国家为民族服务的宗旨,书写得淋漓尽致!
0 有用 tiiiiin 2022-12-05 21:52:39 山东
侧重了戴高乐在外交领域的纵横捭阖。戴高乐如何将“自由法国”这样一个弱小的抵抗组织,建设成法国唯一的合法代表,这其中的政治手腕与政治谋略,绝非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 成为美国承认的唯一抵抗组织,能够吸收其他组织的军事力量,在战后的舞台上参与欧洲事务的运作,戴高乐在每一个步骤中都做到了尽善尽美。 戴高乐“将军”最引人瞩目的,还是他在政治上的卓绝表现。 本书的描述侧重于事件的概括与综述,其中戴高乐个人的表现则是着墨不多。想要更细致地了解戴高乐的一生,这本三百余页篇幅的小书,真是远远不够。
0 有用 sojeuhe 2023-08-17 13:07:24 广东
不夸张的讲,法国没有戴高乐真的就是三流国家,戴高乐不止把被打碎的法国捏到了一起,还争取到了五常的位置,戴高乐主义才是让法国MFGA的唯一途径,而不是依附于美国连战略自主都没有。
0 有用 峰峦叠翠 2023-06-24 16:53:38 上海
可以戴高乐主义迄今荡然无存了。
1 有用 李卿 2022-08-22 22:38:18
这本书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和史料引用,展现了戴高乐从一名军人到法国领导人的一生。戴高乐面对种种不不利局面,不断与盟国之间、政坛对手之间展开政治博弈,并为法国争取了大量的利益。通过阅读,不仅能了解到许多具体事件背后的真相,更能体会到历史发展中的复杂和不确定性。
3 有用 某羊 2022-08-23 00:06:01 江苏
本书的写作紧紧围绕着这样一条核心思想:“唯一重要的是,要将戴高乐置于整个事件的背景/环境中。”作者不惜将传主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大刀阔斧地裁切,并基于比较边缘化(背景化)的档案文献资料对其中的“关键帧”予以细致分析。故此,本书呈现的绝非如戴高乐自己或其他传记作者所作的那种“纪录片”,而更类似于一幅幅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刻画精细的人物肖像,也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至于戴高乐本人,作者所做的总括性评价也十分有趣——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在做出清醒的判断之后,仍能将毕生精力投入“让法国再次伟大”这一终究不能竟全功的事业,并取得相当程度上的成果,不免让人纠结:书末那句“最后,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究竟是悲观主义者的无奈,还是一个积极成事者的自傲? ps.两星扣在翻译和编辑上,与其说不专业,倒更像是没用心。
3 有用 disguiser 2022-08-26 22:17:36 辽宁
翻译很奇怪
0 有用 煎茶 2022-08-29 12:27:34 江苏
如同书名所暗示的那样,本书并非以编年方式展现的关于这一杰出人物生平的传统传记,没有涵盖戴高乐人生中所有重大事件和细节,毋宁说这是一幅人物速写,是通过对戴高乐人生中关键时刻的描述,展开对他的解读和评论。
3 有用 小包子 2022-08-29 23:35:05
大号字体:这本不是传记! 有思想会历史人物作品常见的隐形“特点”:面上聊着点啥,其实着重分析的是某一线索某个观点某个原因。想完整介绍戴高乐的作品并不少见,历史遗产级别的欧洲大国领导人,执政时间久,过往交际名人多,段子多,形象辨识度高,他名字后面加“主义”2个字就是个正经词条,他的政见现在看起来也挺有道理。但面面俱到明显不是Jean-Paul Cointet教授写这本书的本意,因为之前他已写过戴高乐传记作品,这本《戴高乐:军人政治家的肖像》则更像围绕戴的行为性格中“军人政治家”特征,按时间线梳理原因、经过、行为结果得失,并佐证相关文件信函类资料加以说明。如果对戴大致情况已有了解的话,这本书内容是不错的补充,从译文意思看原文应该挺调侃的,可惜译文句子结构很拘谨,读起来很电报。
0 有用 倔强的星空 2022-09-04 23:43:24
第一次阅读近代政治人物的传记,期间对戴高乐生平中的重要节点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其中二战部分篇幅较大,大量出现的法国政治人物容易让异国读者走神与分不清。对二战后戴高乐主义的缘起和举措篇幅偏少。不过如果对戴高乐本人感兴趣,也许应当去读他本人的著作。另外,部分人名的翻译似乎与常见翻译不同。
1 有用 横转中子星 2022-08-05 21:12:33
第一次阅读戴高乐的传记,给我一个观察20世纪历史的新视角。一战欧洲的阴云密布,以及一战二战的战火纷风。法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摧残,国内民生凋敝,各种基础设施几乎被摧毁殆尽,显现出一股悲伤痛苦之感。二战后的世界局势发生了风云变幻,美国苏联迅速崛起,英法沦为二流国家。戴高乐带领法国走向第四共和国的步伐(1945至1958,1959步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新宪法的颂布】)在戴高乐主义的影响之下,法国努力推动自身独立自主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上和法国核工业的发展)。随着戴高乐时代的落幕,法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如今,所为欧洲联盟的领导国家之一,法国在新时代会有怎么的发展?会走上怎样的一条重振法兰西雄风的康庄大道?
0 有用 Leon 2022-10-06 20:47:14
本作强调戴高乐“军人—政客”的双重角色,他在两种身份间的切换是其中的叙述重点:提倡军事改革;号召(政府、精英,最后是普通人)继续抵抗;处理与内部及盟国的矛盾;以军人眼光应对冷战格局和后殖民世界。无论哪种角色,戴高乐的眼光和手腕展现了在民主宪政框架下,如何调和战略与政策,服务于唯一的目标——法国的伟大。
1 有用 小轨 2024-07-06 15:50:14 广东
翻译很一般,想了解戴高乐生平也不推荐这种碎片式传纪
0 有用 游 2025-01-05 13:39:11 广东
书里主要是当时情景➕对戴高乐的书籍和信件等拆解,来展现他这个人的极端个性。高度成熟的军事精神、无可置疑的品质但过于自信和全身心被自己的想法占据而对他人极度挑剔的双面品质。很多举措也映现如大家所说的“他是爱法国,不是爱法国人。” 本来以为这本是传记,其实不是,内容松散不整洁,带着很多作者的主观论断,不值得读。
0 有用 小步同学 2024-01-14 07:18:56 北京
2024.1.3读
0 有用 千寻 2022-08-15 09:56:16
很好读的一本传记。戴高乐在国家沦陷的时期在英国组建起自由法国,努力从英国美国争取支持,还要面对维希政府的压力,太不容易了。战后重建法国,推进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发展核能力巩固国防。正如副标题:军人政治家。但是更应该加上“伟大”二字。本书若是更详细些就好了,期待更多的戴高乐主题的书
0 有用 无花的蔷薇 2022-12-31 22:08:37 天津
精炼中肯的好书。没有过多的查家谱和唠闲嗑,在法国传记作者里很令人意外,总体的分析也比较清晰简单(同是新书,朱利安杰克逊那本简直拍纪录片一样漫无边际),但是中文译文实在是太生涩了,实在令人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