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我喜欢你 你看不到你身上所蕴藏的能量 表露真心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异常痛苦的事情 而你却可以表达的如此流畅自然 我能看到你的灵魂深处 那汹涌的感情如潮水般彼此起伏 浇灌着 浸润着我贫瘠干涸的心灵 这便是你闪闪发光的存在 这便是你对我如此重要的意义 我喜欢你 但请你务必答应我去做自己
看到倒数第三章主人公终于重逢然后开始疯狂探讨内心之后我:黑塞个老头果然又在为了一碟醋包一大盘饺子!
全书最震撼我的就是纳尔奇思的表白部分。
我好喜欢对纳尔齐斯心理的大片泼墨的描写和大片留白。仔细品味其实挺虐的。
这种意识分裂终于用最浅白最直接的方式体现出来了,而且用寓言性质的语言掩盖住了荒原狼式裂解的痛苦以及时代重负之下佝偻的形体。
打扰了,把滥情、乱搞说得如此高贵,无感。铁打的Goldmund,流水的女人排着队奉献,我一脸问号。另一位的性格和做派倒是很得我心。
有一些启发,但也有很多对我来说不新鲜,同时还得不断忍受男作家书写女人的偏狭。“漂亮女子的勾引”、“少妇的挑逗”、“处女气十足的细嫩手臂”、““佝偻的老处女”…不止是在女权框架下的想法,而是男的真管太宽了,凭什么觉得自己在“经历”过很多女性之后就有权作出概括?这里缺乏了一个来自自我的视角,“我”作为女人、母亲如何看待自己和身边的女性,“我”如何塑造自己,又如何超越。我期待着是一名女性雕刻人类之母。除此之外对歌尔得蒙还有一层讨厌:他是一个把整个世界当作素材库大快朵颐的人,一个彻底的艺术家和玩家。但他眼里好像除了纳尔奇思之外没有平等的人。他不结交男性朋友,而所遭遇的那些女人,他也从不把她们真正当作人,而是在征服、在收集、在采拮某种统一“母性形象”的碎片。这一点很残忍,也让人怀疑他本身的美和价值。
开头和结尾最为精妙,但没有中间的漫漫,也成就不了结尾。常见通病:把女性化的,母性化的事物等等通通归结于爱情,实际上汹涌澎湃的只有男性个体的欲望。某种程度讲,这本书很浅,作者想要表达的念头,通通摊开在面上讲,而非藏之又藏;情节也不比密密织就的蛛网,一条线直通到底,隐喻交叉乏乏。有些论述壮丽动人,倒也确实。
写女人的部分太多也太不必要了。
随机选的这本 一口气翻完,完了老挂记着,心里起了雾
等三十岁再读一遍,哭自己业已枯萎的、虚度了的青春。
一口气读完,黑塞的作品还是一如既往的吸引我。黑塞说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给他影响最为深刻,这本小说里也有这种东方哲学的色彩。 其实我们都是纳尔奇思和歌尔德蒙,我们充满了理性和感性,也有艺术和科学,只是每个人比重不同而已。其实篇章大段都在描写歌尔德蒙,开始其实我不太喜欢和赞同歌尔德蒙,总觉得他纯感官,母性,欲望的太过。但是最后我看到了歌尔德蒙闪光的部分,以及他同纳尔奇思的相互“观照”。 其实很多时候我是歌尔德蒙,感性又有丰富的感受,热爱生活和自然,但不会任由情欲泛滥。而内心本质是纳尔奇思,向往逻辑,理性和哲思。而我喜欢这种分配比例的自己。
“我们的使命不在于走到一起,我们的目标也不是相互说服,而是相互认识,并学会看出和尊重对方的本来面目,即自身的反面和补充。”感谢我生命里那些或理智或感性的故事,极大地丰富了我的世界。而我呢,究竟是要搭建通向完满的思想阶梯,还是投身到残酷的混沌中去造孽,承担其后果?
读完德米安时和朋友说:如果能更年轻的时候看就好了。 读完这本时,觉得一切都还来得及,是会常看常新的书。 两人重逢之后的部分写得太好了!人生一体两面,互相理解渗透,做彼此的指引者。
去流浪吧,去流不被定义的浪。 比少年之间的惺惺相惜更吸引我的,是他流浪了半生归来,依旧能够拯救彼此的那个瞬间,理性的大脑与感性的灵魂相互缠绕,带着几分宿命与救赎的味道。
第二本黑塞。比《悉达多》更加易读有代入感。少年歌尔德蒙的成长史看似是异教徒的经历,沉沦于情欲肉体中,不羁流浪,偷盗杀人纵欲没有道德感,却也是促使他成为艺术雕塑家的因素。内心的思想变化能看出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纳尔奇斯和歌尔德蒙这一对旗鼓相当的惺惺相惜的挚友像人性中的理智和感性的两面,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结合体。生命转瞬即逝,唯有艺术作品的精神可以永恒。深以为然。
友谊、激情、灵感,甚至人本身的存在,大概是幻觉,是在梦中披甲骑马。歌尔得蒙想把纳尔奇思刻成永恒的雕塑,那么纳尔奇思呢?在帮助朋友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后,他有多少想念,又会不会记起在修道院里的相互陪伴?一首浪漫的长诗,瘟疫和同行者让我想起《第七封印》。伯格曼和黑塞是欧洲最后一代骑士,身上有让人嫉妒的珍宝。
还是一个主题:遵循内心的召唤,走向自己。
我好像就是歌尔德蒙,年轻时候不喜欢束缚,不喜欢规矩,喜欢撒野,喜欢做一个另类的人。然而过了而立之年,经历过了太多该经历的,心就慢慢沉淀了下来。只是,我没有一个纳尔奇思可以指引开悟我,我也没有一个纳尔奇思去爱。这是一本奇奇怪怪的书,年轻流浪者的歌尔得蒙和年老艺术家的歌尔得蒙,都是真正的歌尔得蒙。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黑塞,可能是因为在歌尔得蒙激烈动荡的生活风暴中,有一个理智又稳定的朋友。
> 纳尔奇思与歌尔得蒙
18 有用 毛毛 2022-11-28 16:08:51 陕西
我喜欢你 你看不到你身上所蕴藏的能量 表露真心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异常痛苦的事情 而你却可以表达的如此流畅自然 我能看到你的灵魂深处 那汹涌的感情如潮水般彼此起伏 浇灌着 浸润着我贫瘠干涸的心灵 这便是你闪闪发光的存在 这便是你对我如此重要的意义 我喜欢你 但请你务必答应我去做自己
12 有用 🍊 2023-12-21 19:21:29 山东
看到倒数第三章主人公终于重逢然后开始疯狂探讨内心之后我:黑塞个老头果然又在为了一碟醋包一大盘饺子!
6 有用 花生院典明 2024-07-16 01:55:08 湖南
全书最震撼我的就是纳尔奇思的表白部分。
3 有用 姜映晚 2022-12-03 12:52:02 河南
我好喜欢对纳尔齐斯心理的大片泼墨的描写和大片留白。仔细品味其实挺虐的。
2 有用 茄白 2024-07-06 00:08:11 浙江
这种意识分裂终于用最浅白最直接的方式体现出来了,而且用寓言性质的语言掩盖住了荒原狼式裂解的痛苦以及时代重负之下佝偻的形体。
2 有用 GARETH_飛艇 2023-07-17 21:38:04 中国香港
打扰了,把滥情、乱搞说得如此高贵,无感。铁打的Goldmund,流水的女人排着队奉献,我一脸问号。另一位的性格和做派倒是很得我心。
1 有用 逃命扇贝 2023-11-02 09:46:47 澳大利亚
有一些启发,但也有很多对我来说不新鲜,同时还得不断忍受男作家书写女人的偏狭。“漂亮女子的勾引”、“少妇的挑逗”、“处女气十足的细嫩手臂”、““佝偻的老处女”…不止是在女权框架下的想法,而是男的真管太宽了,凭什么觉得自己在“经历”过很多女性之后就有权作出概括?这里缺乏了一个来自自我的视角,“我”作为女人、母亲如何看待自己和身边的女性,“我”如何塑造自己,又如何超越。我期待着是一名女性雕刻人类之母。除此之外对歌尔得蒙还有一层讨厌:他是一个把整个世界当作素材库大快朵颐的人,一个彻底的艺术家和玩家。但他眼里好像除了纳尔奇思之外没有平等的人。他不结交男性朋友,而所遭遇的那些女人,他也从不把她们真正当作人,而是在征服、在收集、在采拮某种统一“母性形象”的碎片。这一点很残忍,也让人怀疑他本身的美和价值。
2 有用 记录record 2023-02-07 13:52:42 浙江
开头和结尾最为精妙,但没有中间的漫漫,也成就不了结尾。常见通病:把女性化的,母性化的事物等等通通归结于爱情,实际上汹涌澎湃的只有男性个体的欲望。某种程度讲,这本书很浅,作者想要表达的念头,通通摊开在面上讲,而非藏之又藏;情节也不比密密织就的蛛网,一条线直通到底,隐喻交叉乏乏。有些论述壮丽动人,倒也确实。
1 有用 何以及之 2024-11-26 15:40:41 广东
写女人的部分太多也太不必要了。
1 有用 HEDY 2023-11-19 18:41:07 重庆
随机选的这本 一口气翻完,完了老挂记着,心里起了雾
2 有用 笼盖四野 2023-10-02 13:11:05 北京
等三十岁再读一遍,哭自己业已枯萎的、虚度了的青春。
1 有用 > Alsa < 2022-10-29 20:25:29 浙江
一口气读完,黑塞的作品还是一如既往的吸引我。黑塞说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给他影响最为深刻,这本小说里也有这种东方哲学的色彩。 其实我们都是纳尔奇思和歌尔德蒙,我们充满了理性和感性,也有艺术和科学,只是每个人比重不同而已。其实篇章大段都在描写歌尔德蒙,开始其实我不太喜欢和赞同歌尔德蒙,总觉得他纯感官,母性,欲望的太过。但是最后我看到了歌尔德蒙闪光的部分,以及他同纳尔奇思的相互“观照”。 其实很多时候我是歌尔德蒙,感性又有丰富的感受,热爱生活和自然,但不会任由情欲泛滥。而内心本质是纳尔奇思,向往逻辑,理性和哲思。而我喜欢这种分配比例的自己。
1 有用 小工人理论研究 2022-11-07 23:27:45 江苏
“我们的使命不在于走到一起,我们的目标也不是相互说服,而是相互认识,并学会看出和尊重对方的本来面目,即自身的反面和补充。”感谢我生命里那些或理智或感性的故事,极大地丰富了我的世界。而我呢,究竟是要搭建通向完满的思想阶梯,还是投身到残酷的混沌中去造孽,承担其后果?
2 有用 sirouto 2022-11-08 19:28:35 云南
读完德米安时和朋友说:如果能更年轻的时候看就好了。 读完这本时,觉得一切都还来得及,是会常看常新的书。 两人重逢之后的部分写得太好了!人生一体两面,互相理解渗透,做彼此的指引者。
3 有用 犀川奈奈 2022-10-13 15:11:09 黑龙江
去流浪吧,去流不被定义的浪。 比少年之间的惺惺相惜更吸引我的,是他流浪了半生归来,依旧能够拯救彼此的那个瞬间,理性的大脑与感性的灵魂相互缠绕,带着几分宿命与救赎的味道。
2 有用 Rec LING 2022-10-17 17:44:32 吉林
第二本黑塞。比《悉达多》更加易读有代入感。少年歌尔德蒙的成长史看似是异教徒的经历,沉沦于情欲肉体中,不羁流浪,偷盗杀人纵欲没有道德感,却也是促使他成为艺术雕塑家的因素。内心的思想变化能看出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纳尔奇斯和歌尔德蒙这一对旗鼓相当的惺惺相惜的挚友像人性中的理智和感性的两面,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结合体。生命转瞬即逝,唯有艺术作品的精神可以永恒。深以为然。
2 有用 草尉雨山 2022-10-09 23:56:22 云南
友谊、激情、灵感,甚至人本身的存在,大概是幻觉,是在梦中披甲骑马。歌尔得蒙想把纳尔奇思刻成永恒的雕塑,那么纳尔奇思呢?在帮助朋友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后,他有多少想念,又会不会记起在修道院里的相互陪伴?一首浪漫的长诗,瘟疫和同行者让我想起《第七封印》。伯格曼和黑塞是欧洲最后一代骑士,身上有让人嫉妒的珍宝。
0 有用 salt 2022-12-13 17:20:24 广东
还是一个主题:遵循内心的召唤,走向自己。
1 有用 小饺子是婷婷呀 2022-12-14 19:44:07 吉林
我好像就是歌尔德蒙,年轻时候不喜欢束缚,不喜欢规矩,喜欢撒野,喜欢做一个另类的人。然而过了而立之年,经历过了太多该经历的,心就慢慢沉淀了下来。只是,我没有一个纳尔奇思可以指引开悟我,我也没有一个纳尔奇思去爱。这是一本奇奇怪怪的书,年轻流浪者的歌尔得蒙和年老艺术家的歌尔得蒙,都是真正的歌尔得蒙。
0 有用 五元 2022-12-18 12:03:09 北京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黑塞,可能是因为在歌尔得蒙激烈动荡的生活风暴中,有一个理智又稳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