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译本第二版
原作名: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译者: 冯钢
出版年: 2022-6
页数: 272
定价: 88
装帧: 精装
丛书: 戈夫曼文集
ISBN: 978730132977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译本第二版
原作名: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译者: 冯钢
出版年: 2022-6
页数: 272
定价: 88
装帧: 精装
丛书: 戈夫曼文集
ISBN: 9787301329771
内容简介 · · · · ·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我们了解自己的一本佳作,它对微观的社会互动做了详尽的论述,探讨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特别是我们如何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作者没有对社会互动做面面俱到的系统性分析,也没有试图总结互动类型、区分互动性质,他的兴趣在于研究人与人面对面交往的具体互动细节。
在对许多地区社会习俗的观察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个体比作演员,用诸如印象管理、前台、后台、剧班、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戏剧表演的概念,来分析种种舞台表演行为。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向他人展示自己和自己的行动,试图引导和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并采用某些技巧来维持自己的表演,就像演员向观众展示一个角色一样,这不失为一种表演的艺术。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欧文·戈夫曼(1922—1982),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拟剧论倡导者,美国社会学协会第73任主席。著有《避难所》《邂逅》《污名》《公共场所的行为》和《交谈方式》等。
目录 · · · · ·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中译本第二版)目录
目录
导论/ 001
第一章表演/ 017
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017
前台/ 021
戏剧实现/ 030
理想化/ 034
表达控制的维持/ 050
误传/ 057
神秘化/ 066
真实与人为/ 069
第二章剧班/ 082
第三章区域与区域行为/ 112
第四章不协调的角色/ 146
第五章角色外的沟通/ 173
缺席对待/ 176
上演闲谈/ 181
剧班共谋/ 182
再合作的行为/ 195
第六章印象管理艺术/ 217
防卫性的品质和措施/ 221
保护性措施/ 236
有关巧妙的巧妙/ 241
第七章结束语/ 246
框架/ 246
分析的背景/ 247
人格—互动—社会/ 250
比较与研究/ 252
扮演角色传达着自我印象/ 257
舞台表演与自我/ 260
· · · · · · (收起)
目录
导论/ 001
第一章表演/ 017
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017
前台/ 021
戏剧实现/ 030
理想化/ 034
表达控制的维持/ 050
误传/ 057
神秘化/ 066
真实与人为/ 069
第二章剧班/ 082
第三章区域与区域行为/ 112
第四章不协调的角色/ 146
第五章角色外的沟通/ 173
缺席对待/ 176
上演闲谈/ 181
剧班共谋/ 182
再合作的行为/ 195
第六章印象管理艺术/ 217
防卫性的品质和措施/ 221
保护性措施/ 236
有关巧妙的巧妙/ 241
第七章结束语/ 246
框架/ 246
分析的背景/ 247
人格—互动—社会/ 250
比较与研究/ 252
扮演角色传达着自我印象/ 257
舞台表演与自我/ 260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戈夫曼文集(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公共场所的行为》《框架分析》
。
喜欢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人也喜欢 · · · · ·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1 条 )



《微信中的自我呈现》
本文参照戈夫曼一书《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使用拟剧理论撰写此文,表达笔者对“微信”社交的一点思考 ,如有错缺,请多指教。 微信作为一个及时通讯软件,已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目前,个人微信账号可最多添加5000人为好友,一定程度上它对我们的意义早已经不再是方便沟通...
(展开)




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是一个巨大舞台,理论高度解释“戏精是怎样练成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by喜马讲书 20181012 生活的表演艺术:包括演员、剧班、舞台和观众四个方面 演员:表演是人之为人的基础 角色扮演:通过模仿互动,成为人群中的一员 明白人群的“组织”方式:扮医生、病人,理解医疗场景。 懂得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扮新郎新娘结婚,明白谁是主角、谁是观众。 意... (展开)论坛 · · · · · ·
读书笔记 01 | 导论 | 来自狗叼花 | 2023-09-16 10:47:0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8.6分 7328人读过
-
Anchor (1959)8.9分 231人读过
-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8.2分 342人读过
-
桂冠 (1992)8.6分 11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记下二单吧。。 (Orpheus)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全向:致力于自我的发展 (小隐)
- 想象乌托邦 (Kdropinstant)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45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延徽 2023-12-12 17:46:14 北京
感觉读了之后也没什么醍醐灌顶之感,然而从经验分析出发,意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是值得反思与分析的这件事本身就是创新。
1 有用 YUANYUAN 2023-08-30 00:37:06 贵州
读完布尔斯廷的《幻象》,接上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的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就完美组合出了意象文化生成图景。对比布尔斯廷以“伪事件”的制造为切口展开尖锐批判的热切,戈夫曼冷峻地解剖了情景定义需要的产生与影响,他的拟剧论因其抽象反而能更好地呈现“幻象”的内核,而二者都把注意力引向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如何理解“现实”,它是一种修辞,还是一种客观实在?这不仅限于我们所谓“日常生活”,... 读完布尔斯廷的《幻象》,接上符号互动论代表人物的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就完美组合出了意象文化生成图景。对比布尔斯廷以“伪事件”的制造为切口展开尖锐批判的热切,戈夫曼冷峻地解剖了情景定义需要的产生与影响,他的拟剧论因其抽象反而能更好地呈现“幻象”的内核,而二者都把注意力引向了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如何理解“现实”,它是一种修辞,还是一种客观实在?这不仅限于我们所谓“日常生活”,更包含了我们如何理解自己的存在方式、其他个体的存在方式、彼此看待对方的方式,以及互动关系。 (展开)
6 有用 泊濤 2022-11-14 16:07:48 江苏
实在没有再版的必要啊
18 有用 Alain 2022-09-06 14:07:25 北京
另一种意义上的景观社会,甚至和景观(spectacle)这个词更贴切,在人际的剧场里,你我皆是演员。
3 有用 背风 2022-12-13 11:05:13 浙江
这本书对我而言精彩的部分在于作者各种信手拈来的生活实例,反倒是理论部分得出的过程过于轻便了,以至于作者一开始说理我就开始走神。人生就是一出戏,因此,尽管打开本书对其理论不知所云,合上书本进入生活却都是它描写的生活意象。从这个角度说,本书可以是外星文明研究地球人类的日常生活呈现的上佳书籍。 另,读此书时,想到了另一本书《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提到的萨特的一句话:相信是知道自己相信,而知道自己相信是不相... 这本书对我而言精彩的部分在于作者各种信手拈来的生活实例,反倒是理论部分得出的过程过于轻便了,以至于作者一开始说理我就开始走神。人生就是一出戏,因此,尽管打开本书对其理论不知所云,合上书本进入生活却都是它描写的生活意象。从这个角度说,本书可以是外星文明研究地球人类的日常生活呈现的上佳书籍。 另,读此书时,想到了另一本书《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提到的萨特的一句话:相信是知道自己相信,而知道自己相信是不相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