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 短评

热门
  • 7 未曾有 2024-03-09 17:16:38 广东

    读的很痛苦,每个字都认识,连成一句话就看不懂了。

  • 11 赵淫楠 2022-07-16 11:31:37

    非常我行我素的写作方式,非常天才的学者。

  • 5 Engelsüß 2025-01-14 12:51:34 中国香港

    希腊语στίγμα(Stigma)最初指施加在有罪者身上的烙印。在今天的英文语境中,这个词汇已经失去了身体性的意象,表示“污名”——它被附着在由那些性倒错、妓女、爵士乐手、放荡不羁的艺术家等声名狼藉者组成的越轨者社群上,这些人永远处在常人社会的彼端。然而在基督教时代,Stigmata的意思是“圣痕”。

  • 3 或洛 2023-01-28 16:47:12 辽宁

    我不知道是翻译差还是作者本来就写得这么佶屈聱牙、绕来绕去,总之为表达扣一颗星,大概有30%的字句我根本无法理解要指示什么、表达什么。而我能看懂的部分中,又有一些内容完全是把有点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的事绕着弯儿说出来。“在约束中生活“那部分挺感人的,但仅仅就是感人,只是分析,没什么启发。

  • 2 谨知 2022-11-06 03:11:53 湖北

    很矛盾。感觉讲了很多,又感觉没讲什么。

  • 4 耿一文 2022-10-21 21:01:40 广东

    提醒感兴趣的朋友,这个版本翻译得及其糟糕,很难称得上是人话,且诸多错误。有条件的建议看群学版或原版。

  • 1 尤大木 2023-05-03 22:18:34 重庆

    戈夫曼的书,很奇怪。你说它是社会学学术著作吧,却少了点学术意义上的一板一眼;你说它只是一本通俗类读物吧,内容却又一针见血,信息量满满,读完之后感觉收获颇丰,但又没有一种系统性的逻辑理论链条,像是几篇散论文的集合。不过说实话,我对“污名”一词的理解更多地偏向于在当下社交媒体时代的“道德污名”层面——即通过道德绑架、攻击的方式来抹黑某人物的公众形象(用戈夫曼的话说就是“社会身份”)。这种“污名”往往是一种他者化的呈现,以及社交群体对被污名者主体性表达权利的剥夺。而戈夫曼的关注重点则在特殊疾病、身体缺陷、特殊职业和民族的“污名者”身上,用大段大段的小说、传记引用来剖析社交互动场域下污名者的各种行为逻辑。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都是正常人,也都是“污名者”,如何平衡两种角色,如何切换角色,是个问题。

  • 3 redca 2022-11-17 09:31:56 广东

    部分翻译有点拗口,但也挡不住戈夫曼那闪耀着的智慧光芒。PS:看到译后小记才真正理解社会身份、个人身份和自我身份。社会身份:他人根据我们所属的群体而对我们产生的理解;个人身份:使我们独一无二的东西,它由“身份挂钩”和生平细节构成;自我身份:我们的自我理解。

  • 2 勺子 2022-10-10 22:24:09 北京

    遴选许多桥段和人物叙述,很真实,击穿我的面具

  • 0 菱歌 2023-03-12 00:32:55 天津

    人,无往而不在污名之中

  • 0 一颗蚕豆 2023-07-31 21:59:45 北京

    要观察也要理解人性,保护得体的互动是温情,放任偶尔的越轨是真情。

  • 0 漂流野犬万岁 2023-05-23 13:48:06 四川

    理论化 但不是特别有深度的书 翻过

  • 2 布魯克沒有林 2022-11-11 14:02:17 中国台湾

    为了写期末小论看的文献!

  • 5 AnyV_Vay 2022-11-12 17:17:51 广东

    我来说说别的,书是好书,再版也是挺好,但是换了个半精装的壳这么薄一本书就能卖45了,属实……

  • 0 希维德鹿 2022-11-21 15:46:42 上海

    每个人都可能是蒙受污名之人,不论是不是常人,都存在着自己的社会身份,个人身份,自我身份之间差距的困扰,又有谁不是在装呢。

  • 1 江河 2022-11-30 21:24:28 四川

    第二部戈夫曼的著作,爱死他了,细腻亲切,引用得当,科学严谨,没有过高的门槛。 对于污名者,观察得很仔细,没有居高临下的视角,而是自我代入式的,仿佛他就是“污名者”。作为符号学派的代表人物,戈夫曼在本书也带入进去一些特有的符号,造成了污名。而污名者身份的变化,也在不同场景展现出来。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是“污名者”,重要是如何去和自己和解

  • 3 事有難言齋主人 2022-12-02 11:42:30 河北

    “他鄙视那个拒绝他的社会,但这种鄙视只有用那个社会关于自尊、尊严和独立的概念才能理解。简言之,除非有什么外来文化可以依靠,否则他在结构上越是与常人隔离,就越有可能在文化上变得像常人。”(第123页)

  • 0 浪丝丝 2022-09-25 19:10:33 上海

    终于再版了,毫无保留地支持!

  • 0 Never Grow Up 2022-10-04 12:52:36 江苏

    “如果一个人有公众形象,它似乎是由一小部分关于他的真相组成的,这小部分真相被夸大,具有了戏剧性和新闻价值的外观,然后被当成他的完整肖像。结果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污名化。此人在日常生活中当着惯常交往者的面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很有可能被其公众形象所带来的虚拟要求(无论好坏)矮化和损害。”

  • 1 Desargues 2022-10-08 22:40:54 广东

    关于污名者如何自我管理以适应社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读出部分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是污名者。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