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比萨斜塔》—当代娜拉出走以后:还没出走就回去了 《她弥留之际》—有钱没钱的单身女人总要找个丈夫 《不正常的女人》—男人的魅力源自女人的想象力 《在别人的烛光下》—她失去的是所有财物,我失去的可是爱情啊! 《我预先支付!》—富婆要包养60岁已婚大叔 《比萨斜塔》是里面最好的,中年夫妻相看两厌,但是有《玩偶之家》珠玉在前,显得这部剧作也没有太大新意。 作者太太太太太性缘脑了。前两个戏剧居然是一个作家写出来的,有点割裂,一边看破婚姻,一边造cp。《她弥留之际》如果创作于一百年前可能还好,放在现在看是如此不合时宜。对爱情的歌颂挺离谱的,后面四个剧的未来不就是《比萨斜塔》吗?
如果不是读了前三部剧本,是不会思考戏剧和小品间的差别。一旦觉察出了春晚的意境,哪怕一些小幽默也变得惊悚,何况字里行间跪舔男性的姿态。让我回答一下简介里的提问吧:隐忍20年的妻子能否走出婚姻围墙?不能;60岁的单身妇能否在母亲弥留之际遂其心愿出嫁?能;她向陌生人求爱,成功后却断然离开?因为对方有妻女。
五部剧本几乎均创作于苏联解体后整个俄罗斯国家向新体制过渡的时期。剧本中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境遇显而易见:狼狈不堪的生活、无奈从事的非专业工作、戏剧性的女人命运、日渐退化的男性气质、“生活在别处”的向往。再加上爱情褪色、中年危机,剧作勾勒出国家巨变之下俄罗斯人的心理诉求与精神愿景。故事基于虚构和想象,却从未远离现实,远离人类生存的真相,可笑、荒诞、悲凉的同时浸透着希望和憧憬,蕴含着作家强烈的此在关怀。始终在场的爱情神话、“不正常”的女性形象、亲切温暖的幽默,成就了普图什金娜的精神乌托邦奇迹剧。剧本中,爱情故事光怪陆离:求之不得的爱,失而复得的爱,荒唐至极的爱,阴差阳错的爱,勇于放手的爱,迟暮的爱……在这些“爱情与命运的游戏”里,任何元素都可能缺失,唯有爱是不变的神话。
翻译差到几度读不下去
最喜欢《不正常的女人》。
现代剧,居然没有人物小传,大概是想表达一种现代社会里的普遍群像吧。
娜杰日达·普图什金娜太擅长推动人物关系的转变,用她女性独有的细腻敏锐和幽默感,巧妙捕捉了很多不易察觉或者不愿意被承认的心理活动,让几个与衰败婚姻相关的故事也重生出了一种特有的曼妙。 不仅婚姻关系描写得很精准透彻,她笔下的「巧合」和「蓄谋已久」也让人为之着迷。 五个剧本每一篇的可读性都非常强,真的是超高水准!
喜欢戏剧的“倾斜感”,但《比萨斜塔》反而不是我喜欢的一篇,另外四篇反而斜的像坐跷跷板,更有意思。(此外,翻译有时不是太好,把人从俄罗斯剧场拉到中国家庭。)
好有趣啊
“不正常的女人”看得都很精彩,对现状不满但力求改变,喜欢《我预先支付!》和《比萨斜塔》,《比萨斜塔》之前看过国话的现场了,预先支付如果能排出来应该会好看吧,都是很抓马的程度,还有《不正常的女人》《在别人的烛光下》也不错,《她弥留之际》看了剧本都觉得是很窒息的程度,可能不太符合现在的国内语境了
她弥留之际
写的真好,后苏联时代的家庭婚姻乱象,有讽刺,有孤独,更多是一种暖心
感谢赠书!从序开始阅读体验就很好,她好真诚,每一篇都充满生活感,哪怕是大篇幅独白也切分得恰到好处,人物一下就立在眼前了。圣像绝了 这好像是我第一次读女性剧作家的作品,也是第一次读到只有女性角色的剧本
关注身边生活,关注情感世界,让活在当下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奔向未知的黎明
后记里写到:2017年7月,莫斯科大学俄罗斯戏剧研究专家莫尼索娃教授来南开大学讲学时,正值中文版《比萨斜塔》在国家话剧院上演。落款是南开大学西南村。恍若隔世。
为《比萨斜塔》和《我预先支付!》打满星!然后是《在别人的烛光下》《不正常的女人》,《她弥留之际》总觉得以后会发生在我身上因此头皮发麻囫囵吞过。
五篇都很喜欢;译后记里“克服噩梦和幻灭的有效处方,那份曾经被邪恶和绝望放逐了的善,那份唯一能够缓解内心寒冷的爱”,感觉非常符合;的确光怪陆离;
女人的爱情与男人的爱情在父权制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质感与追求,女性被赋予的感性气质引诱走向抽象的感情世界,男性被分配的理性气质唆使走向具象的利益世界,二者相遇之时即是两个世界开始拔河游戏之时,你来我往之间两个世界渐渐融为一座高塔,并带着塔中的人逐日地倾斜于各自的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得偿所愿,也无法轻易地见好就收。生活不缺乏戏剧性,在误会中纠缠,在纠缠中误会,人们在充斥着戏剧性的生活里没完没了地相遇、分开、再相遇、再分开,爱恨与冷漠交织。
非常好!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的看剧本类书籍,对话犀利又有趣,完全可以脑补出一幕幕真实琐碎的婚姻生活。
> 比萨斜塔
6 有用 正宗傻白甜 2024-07-16 17:39:56 黑龙江
《比萨斜塔》—当代娜拉出走以后:还没出走就回去了 《她弥留之际》—有钱没钱的单身女人总要找个丈夫 《不正常的女人》—男人的魅力源自女人的想象力 《在别人的烛光下》—她失去的是所有财物,我失去的可是爱情啊! 《我预先支付!》—富婆要包养60岁已婚大叔 《比萨斜塔》是里面最好的,中年夫妻相看两厌,但是有《玩偶之家》珠玉在前,显得这部剧作也没有太大新意。 作者太太太太太性缘脑了。前两个戏剧居然是一个作家写出来的,有点割裂,一边看破婚姻,一边造cp。《她弥留之际》如果创作于一百年前可能还好,放在现在看是如此不合时宜。对爱情的歌颂挺离谱的,后面四个剧的未来不就是《比萨斜塔》吗?
5 有用 3 2023-10-28 08:59:32 广东
如果不是读了前三部剧本,是不会思考戏剧和小品间的差别。一旦觉察出了春晚的意境,哪怕一些小幽默也变得惊悚,何况字里行间跪舔男性的姿态。让我回答一下简介里的提问吧:隐忍20年的妻子能否走出婚姻围墙?不能;60岁的单身妇能否在母亲弥留之际遂其心愿出嫁?能;她向陌生人求爱,成功后却断然离开?因为对方有妻女。
4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22-08-30 11:21:24 山东
五部剧本几乎均创作于苏联解体后整个俄罗斯国家向新体制过渡的时期。剧本中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境遇显而易见:狼狈不堪的生活、无奈从事的非专业工作、戏剧性的女人命运、日渐退化的男性气质、“生活在别处”的向往。再加上爱情褪色、中年危机,剧作勾勒出国家巨变之下俄罗斯人的心理诉求与精神愿景。故事基于虚构和想象,却从未远离现实,远离人类生存的真相,可笑、荒诞、悲凉的同时浸透着希望和憧憬,蕴含着作家强烈的此在关怀。始终在场的爱情神话、“不正常”的女性形象、亲切温暖的幽默,成就了普图什金娜的精神乌托邦奇迹剧。剧本中,爱情故事光怪陆离:求之不得的爱,失而复得的爱,荒唐至极的爱,阴差阳错的爱,勇于放手的爱,迟暮的爱……在这些“爱情与命运的游戏”里,任何元素都可能缺失,唯有爱是不变的神话。
1 有用 婴银 2023-01-16 17:28:58 河北
翻译差到几度读不下去
3 有用 让我们休息 2022-11-09 23:37:31 江苏
最喜欢《不正常的女人》。
0 有用 零露1902 2022-11-12 13:52:29 北京
现代剧,居然没有人物小传,大概是想表达一种现代社会里的普遍群像吧。
2 有用 ibelieve 2022-11-13 02:27:37 广东
娜杰日达·普图什金娜太擅长推动人物关系的转变,用她女性独有的细腻敏锐和幽默感,巧妙捕捉了很多不易察觉或者不愿意被承认的心理活动,让几个与衰败婚姻相关的故事也重生出了一种特有的曼妙。 不仅婚姻关系描写得很精准透彻,她笔下的「巧合」和「蓄谋已久」也让人为之着迷。 五个剧本每一篇的可读性都非常强,真的是超高水准!
0 有用 请把我包括在外 2022-11-28 21:50:46 广东
喜欢戏剧的“倾斜感”,但《比萨斜塔》反而不是我喜欢的一篇,另外四篇反而斜的像坐跷跷板,更有意思。(此外,翻译有时不是太好,把人从俄罗斯剧场拉到中国家庭。)
1 有用 彭彭 2022-11-30 21:34:32 江苏
好有趣啊
0 有用 咪咪眼 2022-11-30 04:49:06 湖北
“不正常的女人”看得都很精彩,对现状不满但力求改变,喜欢《我预先支付!》和《比萨斜塔》,《比萨斜塔》之前看过国话的现场了,预先支付如果能排出来应该会好看吧,都是很抓马的程度,还有《不正常的女人》《在别人的烛光下》也不错,《她弥留之际》看了剧本都觉得是很窒息的程度,可能不太符合现在的国内语境了
0 有用 to Véra 2022-09-20 15:25:38 广东
她弥留之际
0 有用 梅土豆 2022-09-30 21:51:34 河南
写的真好,后苏联时代的家庭婚姻乱象,有讽刺,有孤独,更多是一种暖心
0 有用 mawwa 2022-10-02 19:13:37 北京
感谢赠书!从序开始阅读体验就很好,她好真诚,每一篇都充满生活感,哪怕是大篇幅独白也切分得恰到好处,人物一下就立在眼前了。圣像绝了 这好像是我第一次读女性剧作家的作品,也是第一次读到只有女性角色的剧本
0 有用 奥兰多🌈 2022-10-09 01:54:49 新疆
关注身边生活,关注情感世界,让活在当下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0 有用 小鹅妙妙屋 2022-10-25 10:52:09 上海
奔向未知的黎明
1 有用 〇 2022-11-04 16:36:19 江苏
后记里写到:2017年7月,莫斯科大学俄罗斯戏剧研究专家莫尼索娃教授来南开大学讲学时,正值中文版《比萨斜塔》在国家话剧院上演。落款是南开大学西南村。恍若隔世。
2 有用 AsuraHu 2022-10-25 03:37:33 北京
为《比萨斜塔》和《我预先支付!》打满星!然后是《在别人的烛光下》《不正常的女人》,《她弥留之际》总觉得以后会发生在我身上因此头皮发麻囫囵吞过。
0 有用 sfff 2022-10-15 19:16:16 上海
五篇都很喜欢;译后记里“克服噩梦和幻灭的有效处方,那份曾经被邪恶和绝望放逐了的善,那份唯一能够缓解内心寒冷的爱”,感觉非常符合;的确光怪陆离;
0 有用 阿梦 2022-10-20 17:09:17 湖北
女人的爱情与男人的爱情在父权制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质感与追求,女性被赋予的感性气质引诱走向抽象的感情世界,男性被分配的理性气质唆使走向具象的利益世界,二者相遇之时即是两个世界开始拔河游戏之时,你来我往之间两个世界渐渐融为一座高塔,并带着塔中的人逐日地倾斜于各自的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得偿所愿,也无法轻易地见好就收。生活不缺乏戏剧性,在误会中纠缠,在纠缠中误会,人们在充斥着戏剧性的生活里没完没了地相遇、分开、再相遇、再分开,爱恨与冷漠交织。
1 有用 kido🖖🏻 2022-10-18 15:59:24 上海
非常好!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的看剧本类书籍,对话犀利又有趣,完全可以脑补出一幕幕真实琐碎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