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短视频艺术的概念与原理/ 001
第一节 短视频为何是一门艺术/ 004
一、从艺术的概念构成来看/ 006
二、从短视频的艺术介质来看/ 009
三、从短视频的传播内容来看/ 016
第二节 短视频艺术与传统影视艺术的关系/ 019
一、短视频艺术对传统影视艺术的传承与联系/ 019
二、短视频艺术对传统影视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021
第二章 短视频艺术的媒介特征/ 027
第一节 短视频艺术的媒介属性/ 028
一、短视频艺术的数字影像属性/ 028
二、短视频艺术的新媒介属性/ 030
第二节 短视频艺术的认知进路/ 034
一、从表征到非表征: 理解短视频艺术的视角转换/ 035
二、短视频艺术的价值支点/ 040
第三章 短视频艺术的影像构成/ 045
第一节 空镜模式/ 046
一、空镜模式的含义及来源/ 046
二、短视频空镜模式的艺术性体现/ 047
三、空镜模式是短视频艺术“位置属性” 的重要呈现方式/ 050
第二节 动作模式/ 051
一、作为“身体图像” 的动作模式/ 051
二、短视频动作模式的艺术特征/ 053
第三节 剧情模式/ 057
一、剧情模式的构成和视角/ 057
二、剧情模式的短视频的现状与问题/ 059
第四节 言辞模式/ 061
一、言辞模式的含义及来源/ 061
二、短视频言辞模式的艺术性体现/ 063
第四章 短视频艺术的传播功能/ 067
第一节 重建与主体的连接/ 068
一、传统影视艺术中的主体/ 068
二、短视频艺术对于主体的重建/ 071
第二节 重建与地方的连接/ 074
一、地方的概念及其与传播的关系/ 074
二、短视频艺术与地方的新型连接/ 077
第三节 重建与生产的连接/ 077
一、短视频艺术与物质生产的连接/ 078
二、短视频艺术与文化生产的连接/ 079
第四节 重建与生活的连接/ 081
第五节 重建与历史的连接/ 082
一、短视频艺术重建了历史的影像书写主体/ 082
二、短视频艺术重建了当今社会进入历史的影像方式/ 083
第五章 短视频艺术的审美特性/ 085
第一节 短视频艺术的个人性/ 086
一、影像方式的个人性/ 086
二、影像内容的个人性/ 089
第二节 短视频艺术的表演性/ 092
一、何谓表演与表演性/ 092
二、短视频艺术中不同形式的表演/ 094
三、短视频艺术的表演性意涵/ 096
第三节 短视频艺术的平民性/ 097
一、平民性的概念及其形成/ 097
二、平民性对短视频艺术生产的影响/ 101
第四节 短视频艺术的性别偏向/ 102
一、传统影视艺术的媒介性别: 男性媒介/ 103
二、短视频艺术的媒介性别: 女性媒介/ 107
三、短视频艺术女性偏向的文化影响/ 110
第六章 短视频艺术的文化属性/ 115
第一节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116
一、生活方式的文化本质/ 116
二、媒介形塑文化的作用日渐强大/ 119
第二节 作为文化创新的空间/ 122
一、短视频艺术作为文化创新的新媒介影像范式/ 122
二、短视频艺术传播怎样推动文化创新/ 125
三、短视频艺术的创新文化的主要方式/ 128
第三节 作为跨文化传播的新渠道/ 133
一、短视频艺术打开跨文化传播的新局面/ 133
二、短视频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媒介优势/ 137
三、短视频艺术跨文化传播需要创新影像话语表达/ 139
四、短视频艺术跨文化传播需要扩展内涵范围/ 143
第七章 短视频艺术的社会实践/ 147
第一节 打卡: 重塑地方声名/ 148
一、传统影视艺术对地方的忽略/ 148
二、短视频艺术对地方声名的重塑方式/ 149
三、“网红打卡” 对地方形象宣传和地方营造的影响/ 156
第二节 怀旧: 影像资料库的价值重塑/ 160
一、电视媒体资源管理的思维局限/ 160
二、更新电视媒体资源管理思维, 着眼再传播/ 161
三、电视媒体资源再传播的理论基础与社会价值/ 162
第三节 家庭影像: 情感的表达与纪念/ 167
一、作为家庭仪式新内容的短视频/ 168
二、作为家庭成员情感表达和纪念载体的短视频/ 169
第八章 短视频艺术的生产方式/ 173
第一节 个体: 我拍故我在/ 174
一、记录和传播是短视频艺术创作者的基本动机/ 174
二、记录和传输赋予短视频艺术创作者新的生命
体验/ 177
三、短视频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资本的赋予形式/ 178
第二节 MCN: 职业化商业生产/ 182
一、MCN 的由来/ 182
二、MCN 机构的快速崛起与激烈竞争/ 183
三、MCN 机构的短视频生产模式/ 184
四、MCN 机构的未来趋势/ 188
第三节 算法: 优质内容激励机制/ 189
一、算法的概念及由来/ 190
二、算法推送的运行逻辑/ 191
三、算法的双重效应/ 192
第九章 短视频艺术的未来展望/ 195
主要参考文献/ 200
后 记/ 208
· · · · · · (
收起)
0 有用 Yes 2022-06-29 11:20:31
本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同时紧密贴合实践,以考察短视频艺术的传播实践和创作实践为研究出发点,从实践中进行分析,从实践中提炼观点,学理性与实务性并重,基础性与专业性共存。 非常推荐大家一读
0 有用 牛肉蛋炒原味鸡 2022-06-29 11:43:18
现如今短视频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是无处不在,这本书刷新了过往公众对于短视频的看法,原来短视频也是艺术的一种,它能够像其他艺术一样“通过形式或呈现制造意义、创造意象”。短视频艺术继承了传统影视艺术的的生产方式,又在创作主体、传播内容观看方式等方面与传统影视艺术有着根本的不同。这本书将拓宽学术论文写作的视野,同时对于媒体行业的从业者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非常值得一读!!
0 有用 笑忘书 2022-06-29 11:37:55
人类社会实践产生经验与认知,对经验和认知的系统化反思产生新的知识。实践无休无止,则理论知识更新也应与时俱进。短视频作为近年来崛起的新影像传播形态,这种新影像传播形态表现出的艺术特性,与传统影视艺术有着很大不同,需要用全新的思维和研究视野。但目前国内还缺少对它的艺术审美特征的系统性和专门性研究。本书弥补了这个空白,力图跳出传统影视艺术传播的“再现”、“表征”等认知范式,以新的理论范式来思考短视频这种... 人类社会实践产生经验与认知,对经验和认知的系统化反思产生新的知识。实践无休无止,则理论知识更新也应与时俱进。短视频作为近年来崛起的新影像传播形态,这种新影像传播形态表现出的艺术特性,与传统影视艺术有着很大不同,需要用全新的思维和研究视野。但目前国内还缺少对它的艺术审美特征的系统性和专门性研究。本书弥补了这个空白,力图跳出传统影视艺术传播的“再现”、“表征”等认知范式,以新的理论范式来思考短视频这种新型数字媒体的艺术特质,能够道他人之所未道,言他人之所未言。 (展开)
0 有用 Saraid 2022-06-29 12:42:43
短视频艺术兼具数字影像属性和新媒介属性两种基本的本体属性,这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以再现、表征为中心的认知范式,以超越再现或表征的思考进路去考察短视频艺术以及其他数字新媒介影像的价值维度和价值支点。本书认为,短视频艺术重建了与主体、地方、生产、生活、历史的联接,短视频艺术具有个人性、表演性、平民性的特征,并且具有不同于传统影视艺术的性别偏向。短视频艺术在文化属性上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的新创造空... 短视频艺术兼具数字影像属性和新媒介属性两种基本的本体属性,这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以再现、表征为中心的认知范式,以超越再现或表征的思考进路去考察短视频艺术以及其他数字新媒介影像的价值维度和价值支点。本书认为,短视频艺术重建了与主体、地方、生产、生活、历史的联接,短视频艺术具有个人性、表演性、平民性的特征,并且具有不同于传统影视艺术的性别偏向。短视频艺术在文化属性上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的新创造空间和跨文化传播的新渠道。 全书分九章,从探讨短视频的艺术属性和传播特性入手,阐述并确立了短视频艺术的基本概念、内涵和影像原理,提出了认识和理解短视频的认知进路和价值维度,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短视频艺术的媒介特征、影像构成、传播功能、审美特征、文化属性、社会属性、生产方式等,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
1 有用 Lemon 2022-06-29 11:40:23
本书全面、系统、深入地从学理上探讨了短视频作为一种艺术的媒介特征、影像构成、审美特征以及社会文化属性。作者观点新颖,还列举了大量案例帮助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让人深受启发。总之,不论从写作视角还是从易读性来看,都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