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历史节点,作者从唐朝一系列制度设计的缺陷开始讲起,对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内部复杂的社会经济危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唐朝外部军事政权的变化进行了深入考察,试图追溯唐朝伟大的盛世如何一步步建立,又是如何迅速崩溃的,探究大厦将倾的历史背景下皇帝、贤相、武将、聚敛集团,以及于洪流中挣扎、沉浮不定的文人们的不同选择和结局。他们共同见证和造就了这一盛世,也在崩塌之时以己之力试图挽救,但都无力回天……
本书分为《盛世》和《崩塌》两大部分,立足两唐书、《资治通鉴》原典,结合相关历史笔记、诗文等资料,用通俗流畅的叙事笔法,细致还原安史之乱历史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探寻唐帝国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以及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编辑推荐:
1. 郭建龙2022重磅历史大作
继《汴京之围》畅销20万册后,“唐宋盛世双联剧”第二部,再次用风靡西方读者...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历史节点,作者从唐朝一系列制度设计的缺陷开始讲起,对安史之乱前后唐帝国内部复杂的社会经济危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唐朝外部军事政权的变化进行了深入考察,试图追溯唐朝伟大的盛世如何一步步建立,又是如何迅速崩溃的,探究大厦将倾的历史背景下皇帝、贤相、武将、聚敛集团,以及于洪流中挣扎、沉浮不定的文人们的不同选择和结局。他们共同见证和造就了这一盛世,也在崩塌之时以己之力试图挽救,但都无力回天……
本书分为《盛世》和《崩塌》两大部分,立足两唐书、《资治通鉴》原典,结合相关历史笔记、诗文等资料,用通俗流畅的叙事笔法,细致还原安史之乱历史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探寻唐帝国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以及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编辑推荐:
1. 郭建龙2022重磅历史大作
继《汴京之围》畅销20万册后,“唐宋盛世双联剧”第二部,再次用风靡西方读者的叙事史笔法写作中国历史关键节点,延续独特的“郭氏”中国史写作风格。真实,有料,好看!
2. 一部视角新颖、全面的大唐盛世崩塌史
完整复原唐朝自初建到盛世,以及盛世迅速崩塌的全景画卷与人间百态,带你一起了解唐朝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得与失。没有底线的内斗,不断挤压中央政府财政空间的北部边患以及混乱不堪的财政系统,书中将会从三大维度为读者详解这个盛世背后致命的顽疾如何将唐朝一步步拖向倾颓的深渊。
3. 把脉帝国系统性痼疾,读懂古代王朝衰亡的历史逻辑
恶性党争、财政危机、土地问题、兵制改革、军事痼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君臣百姓各种矛盾激化……这些问题如何将唐朝拉入深渊,造成毁灭性后果?本书追溯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的完整历史细节,聚焦唐朝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刻,解构帝国内外的危机根源,探寻大唐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
4. 一卷帝国衰亡史,一部成败启示录!
唐朝在血的开局中历经几代帝王努力,终于迎来了开元盛世,然而仅仅十数年,这个盛世便在同一位帝王的见证下崩塌。大唐王朝从盛世到没落,只有短短八年!书中详细解读唐帝国兴亡的策略得失,深度发掘历史带给我们的现代启示,给国家、给企业一份生存和管理指南,让读者获得受用终身的战略和决策智慧。
5. 依据严谨史料,聚焦各色人物的真实命运
《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隋书》《读史方舆纪要》《安禄山事迹》《全唐文》《唐才子传》……作者自正史及野史乃至唐人诗文中深入挖掘盛唐与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治、战争与诗,除了描写能左右大局的帝王将相,也给了盛唐重要的诗人群体一席之地。诗人们在历史洪流中挣扎、沉浮不定,他们不只是盛世的注脚,更是这个时代参与者的缩影。
6.众多大咖一致推荐:俞敏洪、张宏杰、罗振宇、蒙曼、施展、马伯庸、张明扬等。
7.内含精美彩插,精选唐朝传世书画,帮助读者更好了解大唐盛世;附赠精美手绘图,方便读者理解安史之乱时期诸多地理及多方对峙、形势示意。
作者简介 · · · · · ·
郭建龙,自由作家,社会观察家,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世界近代史。近十年来,实地探访几乎整个中国以及非洲、欧洲、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地数十个国家,用游走的方式观察和记录世界。善于从不同的宗教、文化根源入手,多视角叩问地域文化,带领读者在历史和现实之间穿梭,透视千年文明的兴衰存亡。
已出版历史畅销书《丝绸之路大历史》、《汴京之围》、“帝国密码三部曲”《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历史游记《穿越非洲两百年》《穿越百年中东》等。译有甲骨文丛书《一把海贝:从奴隶贸易兴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墨洛温王朝:创建与变革》等。
目录 · · · · · ·
楔子 盛世毁于战争
上部 盛世
第一章 血的开局
又一次政变
内斗不断的王朝
帝国早期的边患
混乱的财政系统
女皇帝的功与过
第二章 拨乱反正
寻找贤相
休养出的盛世
从鸵鸟政策到怀柔远人
读书人的科考往事
诗的进化
第三章 盛世阴影
贤相集团的更迭
战争与财政
聚敛集团的出现
文人的宦游时代
第四章 危局之成
贤相集团的覆灭
聚敛集团的内斗
脱缰的战争
土皇帝的职位
漂泊的诗人
第五章 战争前夜
权相的更迭
节度使的罪与罚
外族节度使
战争前夜的文人
被“逼”的叛乱
下部 崩塌
第六章 战争的开局
唐代的军事地理
安禄山之谋
大燕皇帝
河北的抵抗
又一次危机
绞杀与反绞杀
第七章 逃亡的皇帝
急转直下
太子的行踪
危急时刻
深陷战争的文人
构建反击基础
宗室之乱
第八章 血肉抗战
死守太原
再次失败的光复行动
血战睢阳
拯救罪人李白
第九章 从全局战争到局部战争
收复两京
重建朝政
差点儿结束的叛乱
纷争再起
再失东都
第十章 找不回的盛世
另一场叛乱的预兆
改朝换代
叛乱的终结
乱世开启
诗人之死
尾声 盛世的丘墟
附录
参考书籍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人们在日后谈论玄宗时代,总是采取一刀切的二分法,将皇帝的前期和后期截然分开,前期的皇帝英明神武,后期的皇帝昏聩不堪。但事实上,皇帝并没有这么大的变化。在前期,他已经表现出极强的私欲和炫耀武力的虚荣心,只是因为拨乱反正的需要,不得不任命武后时期留下来的一批贤相,首先来稳定局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官僚集团的膨胀,贤相们只知道要求皇帝省钱和节制私欲,这已经不能满足皇帝的需要了。于是,聚敛集团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发展,并取代了贤相集团。两个集团的交接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只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逐渐达成的结果而已。可以说,开元年间和天宝年间的玄宗皇帝从来没有变过,他只是在不停地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宰相,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之后,终于找到最适合的人选罢了。在他寻找的过程中,由于在初期无法突破官僚的限制让自己的私欲去干扰民间,从而无意中造就了盛世,可是一旦找到了那一双能够帮助他实现梦想的手,他对民间的干扰骤然增加,盛世也就成了过去。事实上,中国不缺乏雄才大略的皇帝,缺乏的恰是放手、不干扰民间的智者。这才是任何自诩为盛世的时期最需要警惕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贤相集团的覆灭 -
从这时开始,节度使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不再是升官,因为升官不能保护他们的安全。他们必须做三件事:第一,练兵,牢牢常握住军队,只有这样才能保卫自己。但这还是不够的,因为每一个节度使的地盘都太小了,不足以应付势力范围之外的世界,于是就有了第二手,联保。几个节度使可以通过婚姻或者其他纽带,形成互相保护的结构,一方有难八方支授,共同对抗皇帝。虽然他们的力量依然有限,但皇帝在对付任何一个时,必须掂量一下值不值得。最后一手,则是世袭。唐朝一直试图避免地方势力形成世袭集团,但节度使要想获得安全,必须让自己的儿子继承权力,才能在自己老了之后,不被皇帝清算。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另一场叛乱的预兆
喜欢读"盛世的崩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盛世的崩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 更多书评 10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闰闰 (亦步亦趋如履薄冰,也要稳扎稳打)
从这时开始,节度使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不再是升官,因为升官不能保护他们的安全。他们必须做三件事:第一,练兵,牢牢常握住军队,只有这样才能保卫自己。但这还是不够的,因为每一个节度使的地盘都太小了,不足以应付势力范围之外的世界,于是就有了第二手,联保。几个节度使可以通过婚姻或者其他纽带,形成互相保护的结构,一方有难八方支授,共同对抗皇帝。虽然他们的力量依然有限,但皇帝在对付任何一个时,必须掂量一下值不...2022-08-14 01:35:08 1人喜欢
从这时开始,节度使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不再是升官,因为升官不能保护他们的安全。他们必须做三件事:第一,练兵,牢牢常握住军队,只有这样才能保卫自己。但这还是不够的,因为每一个节度使的地盘都太小了,不足以应付势力范围之外的世界,于是就有了第二手,联保。几个节度使可以通过婚姻或者其他纽带,形成互相保护的结构,一方有难八方支授,共同对抗皇帝。虽然他们的力量依然有限,但皇帝在对付任何一个时,必须掂量一下值不值得。最后一手,则是世袭。唐朝一直试图避免地方势力形成世袭集团,但节度使要想获得安全,必须让自己的儿子继承权力,才能在自己老了之后,不被皇帝清算。 引自 另一场叛乱的预兆 回应 2022-08-14 01:35:08 -
人们在日后谈论玄宗时代,总是采取一刀切的二分法,将皇帝的前期和后期截然分开,前期的皇帝英明神武,后期的皇帝昏聩不堪。但事实上,皇帝并没有这么大的变化。在前期,他已经表现出极强的私欲和炫耀武力的虚荣心,只是因为拨乱反正的需要,不得不任命武后时期留下来的一批贤相,首先来稳定局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官僚集团的膨胀,贤相们只知道要求皇帝省钱和节制私欲,这已经不能满足皇帝的需要了。于是,聚敛集团在这样的...
2022-08-02 20:51:53 1人喜欢
人们在日后谈论玄宗时代,总是采取一刀切的二分法,将皇帝的前期和后期截然分开,前期的皇帝英明神武,后期的皇帝昏聩不堪。但事实上,皇帝并没有这么大的变化。在前期,他已经表现出极强的私欲和炫耀武力的虚荣心,只是因为拨乱反正的需要,不得不任命武后时期留下来的一批贤相,首先来稳定局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官僚集团的膨胀,贤相们只知道要求皇帝省钱和节制私欲,这已经不能满足皇帝的需要了。于是,聚敛集团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发展,并取代了贤相集团。两个集团的交接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只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逐渐达成的结果而已。可以说,开元年间和天宝年间的玄宗皇帝从来没有变过,他只是在不停地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宰相,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之后,终于找到最适合的人选罢了。在他寻找的过程中,由于在初期无法突破官僚的限制让自己的私欲去干扰民间,从而无意中造就了盛世,可是一旦找到了那一双能够帮助他实现梦想的手,他对民间的干扰骤然增加,盛世也就成了过去。事实上,中国不缺乏雄才大略的皇帝,缺乏的恰是放手、不干扰民间的智者。这才是任何自诩为盛世的时期最需要警惕的。 引自 贤相集团的覆灭 回应 2022-08-02 20:51:53
-
闰闰 (亦步亦趋如履薄冰,也要稳扎稳打)
从这时开始,节度使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不再是升官,因为升官不能保护他们的安全。他们必须做三件事:第一,练兵,牢牢常握住军队,只有这样才能保卫自己。但这还是不够的,因为每一个节度使的地盘都太小了,不足以应付势力范围之外的世界,于是就有了第二手,联保。几个节度使可以通过婚姻或者其他纽带,形成互相保护的结构,一方有难八方支授,共同对抗皇帝。虽然他们的力量依然有限,但皇帝在对付任何一个时,必须掂量一下值不...2022-08-14 01:35:08 1人喜欢
从这时开始,节度使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不再是升官,因为升官不能保护他们的安全。他们必须做三件事:第一,练兵,牢牢常握住军队,只有这样才能保卫自己。但这还是不够的,因为每一个节度使的地盘都太小了,不足以应付势力范围之外的世界,于是就有了第二手,联保。几个节度使可以通过婚姻或者其他纽带,形成互相保护的结构,一方有难八方支授,共同对抗皇帝。虽然他们的力量依然有限,但皇帝在对付任何一个时,必须掂量一下值不值得。最后一手,则是世袭。唐朝一直试图避免地方势力形成世袭集团,但节度使要想获得安全,必须让自己的儿子继承权力,才能在自己老了之后,不被皇帝清算。 引自 另一场叛乱的预兆 回应 2022-08-14 01:35:08 -
人们在日后谈论玄宗时代,总是采取一刀切的二分法,将皇帝的前期和后期截然分开,前期的皇帝英明神武,后期的皇帝昏聩不堪。但事实上,皇帝并没有这么大的变化。在前期,他已经表现出极强的私欲和炫耀武力的虚荣心,只是因为拨乱反正的需要,不得不任命武后时期留下来的一批贤相,首先来稳定局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官僚集团的膨胀,贤相们只知道要求皇帝省钱和节制私欲,这已经不能满足皇帝的需要了。于是,聚敛集团在这样的...
2022-08-02 20:51:53 1人喜欢
人们在日后谈论玄宗时代,总是采取一刀切的二分法,将皇帝的前期和后期截然分开,前期的皇帝英明神武,后期的皇帝昏聩不堪。但事实上,皇帝并没有这么大的变化。在前期,他已经表现出极强的私欲和炫耀武力的虚荣心,只是因为拨乱反正的需要,不得不任命武后时期留下来的一批贤相,首先来稳定局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官僚集团的膨胀,贤相们只知道要求皇帝省钱和节制私欲,这已经不能满足皇帝的需要了。于是,聚敛集团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发展,并取代了贤相集团。两个集团的交接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只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逐渐达成的结果而已。可以说,开元年间和天宝年间的玄宗皇帝从来没有变过,他只是在不停地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宰相,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之后,终于找到最适合的人选罢了。在他寻找的过程中,由于在初期无法突破官僚的限制让自己的私欲去干扰民间,从而无意中造就了盛世,可是一旦找到了那一双能够帮助他实现梦想的手,他对民间的干扰骤然增加,盛世也就成了过去。事实上,中国不缺乏雄才大略的皇帝,缺乏的恰是放手、不干扰民间的智者。这才是任何自诩为盛世的时期最需要警惕的。 引自 贤相集团的覆灭 回应 2022-08-02 20:51:53
-
闰闰 (亦步亦趋如履薄冰,也要稳扎稳打)
从这时开始,节度使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不再是升官,因为升官不能保护他们的安全。他们必须做三件事:第一,练兵,牢牢常握住军队,只有这样才能保卫自己。但这还是不够的,因为每一个节度使的地盘都太小了,不足以应付势力范围之外的世界,于是就有了第二手,联保。几个节度使可以通过婚姻或者其他纽带,形成互相保护的结构,一方有难八方支授,共同对抗皇帝。虽然他们的力量依然有限,但皇帝在对付任何一个时,必须掂量一下值不...2022-08-14 01:35:08 1人喜欢
从这时开始,节度使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不再是升官,因为升官不能保护他们的安全。他们必须做三件事:第一,练兵,牢牢常握住军队,只有这样才能保卫自己。但这还是不够的,因为每一个节度使的地盘都太小了,不足以应付势力范围之外的世界,于是就有了第二手,联保。几个节度使可以通过婚姻或者其他纽带,形成互相保护的结构,一方有难八方支授,共同对抗皇帝。虽然他们的力量依然有限,但皇帝在对付任何一个时,必须掂量一下值不值得。最后一手,则是世袭。唐朝一直试图避免地方势力形成世袭集团,但节度使要想获得安全,必须让自己的儿子继承权力,才能在自己老了之后,不被皇帝清算。 引自 另一场叛乱的预兆 回应 2022-08-14 01:35:08 -
人们在日后谈论玄宗时代,总是采取一刀切的二分法,将皇帝的前期和后期截然分开,前期的皇帝英明神武,后期的皇帝昏聩不堪。但事实上,皇帝并没有这么大的变化。在前期,他已经表现出极强的私欲和炫耀武力的虚荣心,只是因为拨乱反正的需要,不得不任命武后时期留下来的一批贤相,首先来稳定局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官僚集团的膨胀,贤相们只知道要求皇帝省钱和节制私欲,这已经不能满足皇帝的需要了。于是,聚敛集团在这样的...
2022-08-02 20:51:53 1人喜欢
人们在日后谈论玄宗时代,总是采取一刀切的二分法,将皇帝的前期和后期截然分开,前期的皇帝英明神武,后期的皇帝昏聩不堪。但事实上,皇帝并没有这么大的变化。在前期,他已经表现出极强的私欲和炫耀武力的虚荣心,只是因为拨乱反正的需要,不得不任命武后时期留下来的一批贤相,首先来稳定局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官僚集团的膨胀,贤相们只知道要求皇帝省钱和节制私欲,这已经不能满足皇帝的需要了。于是,聚敛集团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发展,并取代了贤相集团。两个集团的交接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只是随着事态的发展而逐渐达成的结果而已。可以说,开元年间和天宝年间的玄宗皇帝从来没有变过,他只是在不停地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宰相,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之后,终于找到最适合的人选罢了。在他寻找的过程中,由于在初期无法突破官僚的限制让自己的私欲去干扰民间,从而无意中造就了盛世,可是一旦找到了那一双能够帮助他实现梦想的手,他对民间的干扰骤然增加,盛世也就成了过去。事实上,中国不缺乏雄才大略的皇帝,缺乏的恰是放手、不干扰民间的智者。这才是任何自诩为盛世的时期最需要警惕的。 引自 贤相集团的覆灭 回应 2022-08-02 20:51:53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 (无心恋战)
- 关注中的书 (xyzing)
- 文化漫笔 (森森)
- 读书:历史学类 (桐斋主人)
- 《新書大全》 (社柯)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盛世的崩塌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韧勉 2022-08-03 14:31:58
本书以较为通俗的笔法讲述了唐代从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至郭子仪勤王平乱之间,唐代盛世及其崩塌阶段的历史进程,探讨盛世崩塌的原因主要在于贤相消失之后,政府仍旧缺乏完整的官僚体制,一旦顶级人才缺失,君主要不猜疑下属让人寒心,要不直接就任用小人,昏庸挥霍,国家就容易崩溃,继而盛世不在。
1 有用 茯苓瞳 2022-08-04 11:28:56
历朝历代最喜欢唐朝,知道作者郭建龙是通过《汴京之围》,这周想穿越时空,沉浸在唐朝,二倍速感受“盛世”与“崩塌”。
3 有用 鱼的九思 2022-08-12 10:25:31
前几天正好读过张明扬的“弃长安”,同样的题材,甚至于连副标题都很像:“安史之乱前后的内廷、诗人、政争与叛乱” vs. “盛唐与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治、战争与诗”。两相对比,郭建龙这本就处理得不如弃长安,取舍失当,有点流水账的意思;几点结论也大可商榷,玄宗时期存在过一个所谓“贤相集团”?政治生态中缺乏安全感只是唐朝特有?终章引用一个宋人的笔记到访长安有点意思。
1 有用 把噗 2022-08-02 16:13:14
阅读历史,有助于理解当下。
1 有用 Tto 2022-07-29 14:59:51
郭老师又有新书了!赶紧读起来
0 有用 macao 2022-08-15 13:16:38
写的有点散,可读性不是太强,不过总体是本好书,推荐。 “一个盛世的结束,往往源于政府大把地花钱,其中花钱最大的项目往往是战争或者对外关系。如果不知道克制,一味地炫耀盛世武功,往往适得其反,由于财政花费过度,必然通过加税或者让渡中央权力的方式来解决财政问题,这就会造成整个政治的失衡,从而导致盛世的崩塌” 还有就是内斗不能太狠,如果总是以杀掉对方作为胜利代价,人人没有安全感,不仅交往成本高,从钢丝上摔... 写的有点散,可读性不是太强,不过总体是本好书,推荐。 “一个盛世的结束,往往源于政府大把地花钱,其中花钱最大的项目往往是战争或者对外关系。如果不知道克制,一味地炫耀盛世武功,往往适得其反,由于财政花费过度,必然通过加税或者让渡中央权力的方式来解决财政问题,这就会造成整个政治的失衡,从而导致盛世的崩塌” 还有就是内斗不能太狠,如果总是以杀掉对方作为胜利代价,人人没有安全感,不仅交往成本高,从钢丝上摔下来也很危险。 (展开)
0 有用 丢失的可爱兔 2022-08-14 22:58:26
混乱的朝廷与内外相差甚远的军事力量让安史之乱成为唐朝历史上最大的污点,而拥有土地、人民、兵力、财赋的节度使则成为毁掉开元盛世的最后一击。
0 有用 欧阳杼 2022-08-14 22:20:04
普及向的安史之乱科普读物,当然作者在书中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安史之乱本质上是因为唐朝官僚和皇帝之间无法建立相互信任的制度。记得以前历史书上评价开元盛世的一个标志是中枢大员和封疆大吏经常轮换,如果用本书的观点来诠释的话,这恰好是皇帝和官僚相互不信任的一个体现。
0 有用 告别悲伤 2022-08-14 19:09:29
看过了密码之后再看这本,感觉突破不大
0 有用 离群de孤雁 2022-08-14 15:43:56
郭老师的新作写得并不深,不过依然揭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关于唐朝无底线的政治斗争和不健全的财政制度的总结,仍然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