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卡拉马佑夫 2022-09-04 16:44:28 黑龙江

    在小人物、特别是小知识分子心理拿捏方面,太稳了。典型的“离去-归来-再离去”模式,返乡意味着对过往的重构与和解,撕扯、无奈、溃败之后的接受,无论中外,人类的终极悲观永远相通。

  • 1 ladyfolly 2022-12-03 00:07:35 山东

    除了俗套的不得不直面过去的阴影的大段心理描写,这个啰里八嗦让人烦躁的故事最大的问题是马里奥的言行完全就不像个四岁的孩子

  • 1 D-503 2022-11-29 22:31:54 北京

    一个老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结果觉得自己碌碌无为。

  • 1 dodo 2022-09-18 20:36:05 上海

    出走一生,回来仍是那个不成功的自己,只是更老了

  • 1 chiiiii 2022-11-10 20:47:43 上海

    还是害怕多一些。

  • 1 萌呆 2022-11-19 07:12:44 上海

    总感觉和主人公有些相似的地方是躁郁、完美主义,但是这些共鸣都完美被对小孩的恐惧盖住。熊孩子真的太恐怖了

  • 3 Herbst 2022-11-18 15:52:00 上海

    代际关系,天真的残忍和衰老的腐败,藏在体面之下的腥臭与平庸。关于成长、关于天赋、关于环境,以及关于灵魂。非常厉害的书写和陈英老师同样厉害的翻译,阅读体验极佳,五星推荐。

  • 0 Eugene. 2022-11-13 21:24:37 四川

    比较惊异的一点是亨利詹姆斯和那本《欢乐角》是真实存在的人和小说。能以一本在大众视角内不知名的小说(或许在欧洲是一本基础读物?)的核心作为创作源头,并以通常而言琐碎而生活化的片段和一种袒露却不低级的心理描写去对常常被包装为宏大和神圣的叙事主题做揭露,这种轻中有重的写法我很喜欢。作为相互理解的第一步,可以认为它是我们这个患上了标签化和简单化病症的社会所需要的养分。

  • 1 宇宙人小早👽 2022-11-16 19:33:45 北京

    很少见到和斯塔尔诺内一样擅长描写衰老的作家,但这本阅读体验不如《鞋带》好。今天和财富自由的同事吃 farewell 午餐,他说很羡慕我走得如此潇洒自在,我说真正的自由是你才对吧,为什么还要留在这里。他说不知道要做什么,人总是需要一份工作维系生活的意义。书里写的老画家也是如此,即使功成名就也还兢兢业业,“五十多年来,我都生活在截稿日期的压力下,我一直都很担心自己没法面对那些编辑和合作者。顺利交稿后,我总是很喜悦。坦白来说,这种情绪起伏就像秋千一样,这是我的生活方式,假如失去的话,我真无法想象怎么生活……我需要这份工作,并不是因为钱,我害怕的是那种没有工作催着我的生活。”

  • 1 Echo 2022-11-21 19:11:34 辽宁

    三星半,比鞋带好,这本在探索衰老和天赋,熟悉的那不勒斯,熟悉的摆脱故乡,方言和暴力,用作者的话说,是“漫不经心的生活在别处”““你唯一的态度就是把头转向一边,你并不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而是你尽量漫不经心地生活。”

  • 0 冻过水 2022-11-28 22:37:04 北京

    挺好,正在育儿的我觉得很适合我读哈哈哈

  • 1 子泉 2022-11-28 04:21:23 上海

    玩笑是少年人的冒险与戏谑,也是暮年人一生的反思。

  • 0 Ehdn~ 2022-12-02 09:37:06 内蒙古

    继《鞋带》之后的有关家庭关系的故事,更是一个老年人的自我和解的过程,用玩笑为题,不同昆德拉的反讽,更多是对人生经历的反思。隔代人之间的短暂相处,想起年少时的自己对成功的执念,太过看重的东西后来发现其实也没那么重要,到底追求的最后还是虚无…

  • 0 Quizas 2022-09-20 00:38:31 陕西

    不能停止下来、不分场合的玩笑是恐怖的,至少我读完是对这个割裂的小孩产生了恐惧:天真有邪的心灵以及他身上不配套的成人做派和语气都让人毛骨悚然。这本不如《鞋带》。

  • 0 十一 Onze 2022-09-20 20:35:35 北京

    阅读体验比《鞋带》要好,仅个人经验,因为阅读《鞋带》那一年事情过多,拖了太久,削弱了阅读的体验。小孩儿真的是又可怕又可爱。很喜欢这本《玩笑》。

  • 0 xxiaosunie 2022-09-23 06:48:14 河南

    迟暮老人对自己灵感枯竭的担忧与对新生力量天赋异禀的活跃生命力的嫉妒,“玩笑”开大了,老人和小孩其实一样难搞

  • 0 独对青山 2022-09-27 12:52:33 北京

    垂暮之人能否正面平庸的一生呢。

  • 1 墨涅涅 2022-09-30 21:34:28 山西

    原本是为了凑单,却意外地又发现了一枚宝藏作家。书很轻巧。封面也很有设计感。讲述的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被迫”和他的外孙在一起独自度过的几天。作者用一种直接、精炼、妙趣横生却又怅然若失的笔调来描绘“隔代”的亲缘关系以及这种亲情关系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无限张力。这是一个有趣的文学创作的切入点——生命边缘的老人与稚气未脱的孩童。耐人寻味的是,这位老人在与自己的外孙的相处过程中,会时不时插入自己的大段内心描写与哲学式的人生反思,使得这部略微通俗的小说具有了哲学思辨的高度、深度与广度,超越了此类题材的日常化,令人在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开始思索“代际”“人口老龄化”“学前教育”“生命成长”等宏大命题。

  • 3 直不陀螺 2022-10-01 09:11:09 英国

    太恐怖了,可以拍成高分心理惊悚片,劝退80%想生小孩的人。

  • 0 PP 2022-10-01 22:46:24 天津

    恐小孩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