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此书视野开阔,破除了长期萦绕于中世纪史学的二维对立史观,有年鉴学派著作的特色,而且译笔流畅,给人带来很好的阅读体验。
对这些古代史丝毫读不进去,毫无代入感,甚至有些厌烦。书好贵,买他作甚呢,白花钱了。
简述了一段历史,可作者到底想表达啥?史料处理得大有问题。
考虑到年代了,日耳曼反而没有改变,自身融入罗马故地,罗马化了,反而伊斯兰的兴起改变了。
挑战了蛮族对古代世界终结的重要性,罗马缔造的古代世界的基本特性是所谓的“地中海统一性”,日尔曼人的入侵并没有改变这一点,拜占庭帝国仍然是地中海的天下共主。真正结束了地中海文明共同体的是7-9世纪的伊斯兰扩张,他们有不被同化的道德秩序,将地中海切为东西两部分。欧洲文明重心开始北移,查理曼大帝和加洛林王朝应运而生。 比较有意思的是作者认为只有不列颠是被蛮族实质性改变了的唯一例外(p197)
理清了很多罗马帝国晚期至中世纪时期的事件,并且以广阔的视野和精致的框架串联起来,令人受益匪浅。译者的索引和注释都做的很不错,年末了又读到一本好书,开心。
分别借阅于上图东馆和本馆,2023.12.23-2024.8.2相继看完。皮朗的结论现在看来是有问题的,这本书作为遗嘱完成度也不高,有些地方近乎于笔记,大体上也没怎么提穆罕默德,基本谈论西欧的转变。这本书能被奉为经典,是因为阅读过程中,其灵光片羽便能启发读者进行反复思考,产生更多的问题。有机会书展淘一本三联版库存书读一遍,再在微信读书读一遍。
我们经常问一句话:现代文明为什么没有起源于中国?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首先在中国发生?这本书当然不是回答这些问题的,但是这本书回答了西方文明——所谓“黑暗的中世纪”之后的文艺复兴以来的文明,为什么在欧洲兴起。我觉得,如果一个问题得到了回答,那么关于中国问题的那些“天问”就不难回答了。所以,一本书是可以翻翻滴。
蛮族入侵只是打碎罗马皇帝之统治权,然其地方组织、商业模式、文化生活皆一仍其旧,蛮族亦迅速拉丁化,只因地中海周边尚为一体。然闪族后裔崛起于戈壁,占据北非与西班牙,又未能攻下南欧与拜占庭,故致地中海一裂成三方势力,引起商贸活动衰落,绝对王权因无才而至衰落,致使农业封建势力抬头,最终由查理曼建立迥异于罗马化的日耳曼帝国,欧洲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北移,正式进入中世纪。论证过于简略,但视野非常开阔,极具全局视野,关注不同文明互相间的影响,颇有启发。不过若非学术研究,观其大要即可,因其论证确实过于简略。联想到中国五胡乱华时皆汉化,元以后带来胡化。译笔流畅,注释详尽。
很有意思的选题方向
罗马帝国靠地中海特性统一了东部希腊语区和西部为拉丁语区。鼎盛时期地中海是帝国内陆海,商人阶级使货币流通高度发达,自由民高识字率,财政以税收为基础;基督教众扩张,但皇帝有权任命教皇,登基仪式无需教皇祝福。重要城市迦太基(突尼斯东北部)亚历山大、那不勒斯、安条克都在地中海沿岸,南部撒哈拉沙漠及幼发拉底河,北部多瑙河、莱茵河构成防护堤坝,抵御非洲和亚洲蛮族。帝国北部诸行省日耳曼人虽在匈奴的驱赶下南下,但墨洛温王朝的经济、政治、语言和制度均没有革新。7世纪开始的阿拉伯征服不仅带来了穆斯林,导致东西教会大分裂,篡位者丕平得到罗马教皇的祝福开启的加洛林王朝无法维持世俗性;因西地中海关闭贸易萎缩,财政被迫以土地为基础,普通人识字率下降,农业为主导致人身依附加剧;军事靠封建领主,囤积大量土地的教会权力上升
本书相较于作者的《中世纪的城市》在观点上更进一步,直截了当地将加洛林王朝与伊斯兰世界的扩张联系到了一起。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任皇帝被废黜并未对当时的西欧社会产生什么颠覆性影响,其生产关系、社会文化、商业贸易、生活方式仍在延续着原有的样貌,但随着穆斯林的大举扩张,西地中海被封闭,东部的拜占庭帝国在中东和阿拉伯人血战不休,原有的贸易路线被断绝,西欧社会不可避免的衰落了,原本属于墨洛温王朝皇帝的权力越来越被宫相所侵蚀,矮子丕平建立的加洛林帝国无法夺回地中海沿岸便只能向北发展,查理曼治下的内陆帝国就此形成,庄园经济取代了贸易经济,黑暗时代便降临了。本书由作者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历史研究至今,据说作者的部分观点已经被证伪,但历史的魅力就在于研究者不断深入挖掘,好像断案推理,只不过这个过程可能会相当漫长。
皮雷纳在其最后一部作品中讨论了古代世界向中世纪文明的过渡。他基于“罗马帝国的地中海特性”,聚焦经济和社会维度,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墨洛温和加洛林时代的西欧相当不同,前者保持了地中海的经济统一性,承袭了拉丁语、法律、行政、财税制度、金本位、书写工具、食材、度量衡、社会等级、世俗化和艺术风格,而后者的权力基础从城市变成庄园,从税收变成土地,商品流通萎缩,商人阶层消失,高利贷被禁止,王权与教权结盟,拉丁语沦为学术语言。二是引发巨变的关键因素不是日耳曼入侵,而是阿拉伯征服。650~750年间,穆斯林控制了地中海西部,削弱了墨洛温政权的经济资源,使加洛林取而代之,并切断了拜占庭与西方的联系,迫使教会向法兰克人寻求保护。后者无力也无意重新统一地中海,这导致帝国事实上的终结和西方世界中心的北移。
一直以来中世纪前后的历史仿佛是一片空白,这本书引入外部因素,系统阐述分析罗马帝国到中世纪之间转变,宗教成为世俗世界统领的原因。
> 穆罕默德和查理曼
2 有用 大汉刘皇叔 2024-01-10 09:09:37 北京
此书视野开阔,破除了长期萦绕于中世纪史学的二维对立史观,有年鉴学派著作的特色,而且译笔流畅,给人带来很好的阅读体验。
1 有用 蔡乐鲔 2024-03-20 22:22:51 河北
对这些古代史丝毫读不进去,毫无代入感,甚至有些厌烦。书好贵,买他作甚呢,白花钱了。
0 有用 sky liu 2023-11-19 18:42:30 江苏
简述了一段历史,可作者到底想表达啥?史料处理得大有问题。
0 有用 无明 2023-11-13 11:54:36 上海
考虑到年代了,日耳曼反而没有改变,自身融入罗马故地,罗马化了,反而伊斯兰的兴起改变了。
1 有用 往西 2023-12-14 16:32:31 北京
挑战了蛮族对古代世界终结的重要性,罗马缔造的古代世界的基本特性是所谓的“地中海统一性”,日尔曼人的入侵并没有改变这一点,拜占庭帝国仍然是地中海的天下共主。真正结束了地中海文明共同体的是7-9世纪的伊斯兰扩张,他们有不被同化的道德秩序,将地中海切为东西两部分。欧洲文明重心开始北移,查理曼大帝和加洛林王朝应运而生。 比较有意思的是作者认为只有不列颠是被蛮族实质性改变了的唯一例外(p197)
0 有用 SCK 2023-12-07 23:48:41 湖北
理清了很多罗马帝国晚期至中世纪时期的事件,并且以广阔的视野和精致的框架串联起来,令人受益匪浅。译者的索引和注释都做的很不错,年末了又读到一本好书,开心。
0 有用 伍德斯托克 2024-08-02 23:50:11 上海
分别借阅于上图东馆和本馆,2023.12.23-2024.8.2相继看完。皮朗的结论现在看来是有问题的,这本书作为遗嘱完成度也不高,有些地方近乎于笔记,大体上也没怎么提穆罕默德,基本谈论西欧的转变。这本书能被奉为经典,是因为阅读过程中,其灵光片羽便能启发读者进行反复思考,产生更多的问题。有机会书展淘一本三联版库存书读一遍,再在微信读书读一遍。
0 有用 王鋆 2023-08-22 10:55:11 广东
我们经常问一句话:现代文明为什么没有起源于中国?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首先在中国发生?这本书当然不是回答这些问题的,但是这本书回答了西方文明——所谓“黑暗的中世纪”之后的文艺复兴以来的文明,为什么在欧洲兴起。我觉得,如果一个问题得到了回答,那么关于中国问题的那些“天问”就不难回答了。所以,一本书是可以翻翻滴。
3 有用 渊渟岳立 2023-06-06 21:34:18 浙江
蛮族入侵只是打碎罗马皇帝之统治权,然其地方组织、商业模式、文化生活皆一仍其旧,蛮族亦迅速拉丁化,只因地中海周边尚为一体。然闪族后裔崛起于戈壁,占据北非与西班牙,又未能攻下南欧与拜占庭,故致地中海一裂成三方势力,引起商贸活动衰落,绝对王权因无才而至衰落,致使农业封建势力抬头,最终由查理曼建立迥异于罗马化的日耳曼帝国,欧洲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北移,正式进入中世纪。论证过于简略,但视野非常开阔,极具全局视野,关注不同文明互相间的影响,颇有启发。不过若非学术研究,观其大要即可,因其论证确实过于简略。联想到中国五胡乱华时皆汉化,元以后带来胡化。译笔流畅,注释详尽。
0 有用 旋转楼梯 2024-03-18 10:02:26 山东
很有意思的选题方向
0 有用 苏C 2024-02-26 21:30:17 上海
罗马帝国靠地中海特性统一了东部希腊语区和西部为拉丁语区。鼎盛时期地中海是帝国内陆海,商人阶级使货币流通高度发达,自由民高识字率,财政以税收为基础;基督教众扩张,但皇帝有权任命教皇,登基仪式无需教皇祝福。重要城市迦太基(突尼斯东北部)亚历山大、那不勒斯、安条克都在地中海沿岸,南部撒哈拉沙漠及幼发拉底河,北部多瑙河、莱茵河构成防护堤坝,抵御非洲和亚洲蛮族。帝国北部诸行省日耳曼人虽在匈奴的驱赶下南下,但墨洛温王朝的经济、政治、语言和制度均没有革新。7世纪开始的阿拉伯征服不仅带来了穆斯林,导致东西教会大分裂,篡位者丕平得到罗马教皇的祝福开启的加洛林王朝无法维持世俗性;因西地中海关闭贸易萎缩,财政被迫以土地为基础,普通人识字率下降,农业为主导致人身依附加剧;军事靠封建领主,囤积大量土地的教会权力上升
0 有用 悲哀的亡灵 2024-09-11 22:45:28 广东
本书相较于作者的《中世纪的城市》在观点上更进一步,直截了当地将加洛林王朝与伊斯兰世界的扩张联系到了一起。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任皇帝被废黜并未对当时的西欧社会产生什么颠覆性影响,其生产关系、社会文化、商业贸易、生活方式仍在延续着原有的样貌,但随着穆斯林的大举扩张,西地中海被封闭,东部的拜占庭帝国在中东和阿拉伯人血战不休,原有的贸易路线被断绝,西欧社会不可避免的衰落了,原本属于墨洛温王朝皇帝的权力越来越被宫相所侵蚀,矮子丕平建立的加洛林帝国无法夺回地中海沿岸便只能向北发展,查理曼治下的内陆帝国就此形成,庄园经济取代了贸易经济,黑暗时代便降临了。本书由作者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历史研究至今,据说作者的部分观点已经被证伪,但历史的魅力就在于研究者不断深入挖掘,好像断案推理,只不过这个过程可能会相当漫长。
0 有用 盛世未眠客 2025-01-11 01:13:11 北京
皮雷纳在其最后一部作品中讨论了古代世界向中世纪文明的过渡。他基于“罗马帝国的地中海特性”,聚焦经济和社会维度,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墨洛温和加洛林时代的西欧相当不同,前者保持了地中海的经济统一性,承袭了拉丁语、法律、行政、财税制度、金本位、书写工具、食材、度量衡、社会等级、世俗化和艺术风格,而后者的权力基础从城市变成庄园,从税收变成土地,商品流通萎缩,商人阶层消失,高利贷被禁止,王权与教权结盟,拉丁语沦为学术语言。二是引发巨变的关键因素不是日耳曼入侵,而是阿拉伯征服。650~750年间,穆斯林控制了地中海西部,削弱了墨洛温政权的经济资源,使加洛林取而代之,并切断了拜占庭与西方的联系,迫使教会向法兰克人寻求保护。后者无力也无意重新统一地中海,这导致帝国事实上的终结和西方世界中心的北移。
0 有用 cita 2025-04-16 11:03:28 新疆
一直以来中世纪前后的历史仿佛是一片空白,这本书引入外部因素,系统阐述分析罗马帝国到中世纪之间转变,宗教成为世俗世界统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