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我是間諜 短评

热门
  • 10 surplus- 2023-02-24 20:10:26 美国

    米国人类学大学生跑到罗马尼亚做田野调查,研究对象全是眼线,田野内容全是误导,自己反被晶哥研究了一本厚厚的民族志。

  • 4 别的熊 2023-02-23 14:51:06 福建

    人类学家异国田野调查多年后读到自己的监视档案,发现自己被各种亲朋好友出卖,一度精神抑郁后决心破除迷障直面当年线民与秘警揭示整个系统之运作——这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数次逆转、多年角力,折返跑的旅途。镶嵌其间有关身份与秘密的讨论张力十足:档案塑造出来的「邪恶分身」不仅会给原身带来杀身之祸,一旦被原身察觉、检视后,甚至可能瓦解原身的自我意识。且作者具备两个完成此作的必备条件:1 人类学家的专业素养(退后一步观察反应)2 作为异乡人受摧残程度比当地人小得多(利害得失不同)。后半部揭示系统,诸如线民招募方式、拒绝成为线民的案例、秘警/线民脱责、合理化行为的心态(集体意识/报告中的第三人称)、间谍存在的功能性……非常值得一读。人的经历、身份被拆解碎片化后留下了什么?信任真是一种脆弱又强大的情感纽带。

  • 16 棠棣之华 2022-08-08 00:08:45

    有点沮丧,本书在某种意义上向人类学爱好者揭示了这样一种现实的境况:田野或许只是一代代人类学家传下来的一个梦而非一堂课。人类学家能够进行田野工作的最根本前提,即人与人之间缥缈的信任,正与我们作为读者阅读人类学书籍时所给予作者的信任一般脆弱。

  • 8 木卫二 2023-02-24 13:48:29 广东

    如尾声所说,VERA在罗马尼亚的故事,已经有别于21世纪小苔藓大数据的高科技凝视,然而,治国术万变不离其宗。相信普丁的全能眼神,势必大祸临头。人类学家把自己做为方法,感恩田野的挫折与联结,翻阅档案,采掘线民,约见差人,齿轮并未空转。四十年的卷宗、记录,回忆与分析,只为看清那张潜伏在暗处,不可见的脸。

  • 5 Dussardier 2022-10-30 15:30:06 广东

    非常真實

  • 1 luren 2022-12-15 16:11:48 上海

    所以人类学到底是什么?

  • 0 蓝旗营李维 2024-02-20 12:10:11 美国

    更要命的是,根據羅馬尼亞社會學家格奧爾格(Nicolae Gheorghe) 的說法,祕密警察根本就看不出田野研究和間諜活動的分別。他曾花費無數小時向他的國安局直屬軍官解釋這種分別,卻徒勞無功

  • 0 Liwen 2024-02-10 15:38:41 四川

    结果她事到如今,只能用学术思路去试着正视和试着化解那段经历对她带来的伤害,但产出的就是这么一份有写四不像的读物。唉。

  • 0 巴里 2023-08-25 23:18:15 上海

    最让我惊呆的是,作者一共在罗马尼亚呆了40个月做研究,而XXXX給她编的监视档案居然厚达2781页!

  • 0 溪山 2023-08-26 12:52:08 广东

    其实塞里斯也有很多安利,比如聂绀弩

  • 0 Hermine. 2023-08-26 13:27:23 河北

    写得好,译得好,壮阔而惊悚,眼泪与苦笑的交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作者是女性人类学家,所以格外情感充沛,而确实如米德所说,个体的情感反应在田野中会是极有用的利器。

  • 0 那人很像一条狗 2023-06-27 20:19:45 广东

    草草看过,一个是略显啰嗦,另一个是看着压抑。

  • 2 南池子 2023-07-21 23:51:59 山东

    作者先在Secrets and Truths里直陈一份监视档案的生成,各类人马在她笔下得到同情,接着作者在这本书里再次面对田野里高度情感依赖、最终却是档案里的友人/线人,充满了愤怒。换言之,作者书写了他者,同时又被他者所书写。被撕裂的主体不得不再次面对主体的分身;田野关系变得复杂而荒谬;彼此之间的伤害与责任关系变得不那么确定。【一九七○年代:作為軍事間諜的「民俗學家」】

  • 1 Arthur 2023-07-22 16:10:07 河南

    20230720~0723 我们现在某些方面跟70年代的罗马尼亚简直一模一样。可读性太差

  • 2 Herring 2023-06-13 09:47:16 上海

    “间谍”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指认功能(target function),它不需要自证为真,就能建构出一个敌人、恐惧和危害。秘密警察居于社会之中,以其自身的不可见性(跟踪/暗访)和人为的可见性(威慑力)来操控大众的恐惧。虽然中间段落掺杂了很多私人情感,但这个案例本身是个很好的切入口。一个美国人类学者在罗马尼亚被作为间谍受到国安局监控和监视,与她接触的人(尤其是包括性关系的朋友)都被拉拢成为线民。作者的反思和对线民的回访让我们看见在一个紧密连接的人情社会中,秘密警察渗透的生活是怎样被一只无形的手抓住,而无法挣脱。线民的身份不仅伤害了作者,对朋友也是精神考验。读完有助于理解二战以来的间谍电影/抵抗文本中的背叛情感,如同杀人会破坏灵魂,背叛也同样会。

  • 0 鞑靼人沙漠 2023-09-04 14:49:32 北京

    稍微有点啰嗦 感觉看完导读基本上就能了解大概内容了

  • 2 天苑四 2023-08-24 15:00:00 澳大利亚

    适合现在读

  • 0 Neptune 2023-09-13 05:27:40 福建

    无言,很懊丧。

  • 0 暴力夺取 2023-09-15 22:27:32 北京

    75%弃。时不时来点诸如“你的这个事儿它不是说不办”式废话文学,且作者的敏感度低到我嫉妒,竟然毫无察觉诶,建议来咱这里生活一年调理一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