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里走,安顿自己》的原文摘录

  • 许知远:您觉得对中国的常民来讲,历史上这么多朝代,生活在哪个朝代是最幸福的? 许倬云:汉朝。汉朝将国家的基础放在农村独立的农家,这样才能出人才,才能出财富,这是交通线的末梢。城市都是交通线上打的结,商人、官员都在转接点上。编户齐民,汉朝是最好的,到南北朝被毁得很厉害。宋朝大户变成小大户、小大族,以县为基础的大族,不再是以国家为基础的大族。明朝恢复了一些汉朝的规模,但恢复得不够,又被清朝推翻了。 明朝跟清朝都有的一个最严重问题是,有相当一批国家养活的人。明朝要养活的是职业军人,朱元璋养兵,向他投降的兵、得了天下后不用打仗的兵,都养在卫所里面,由国家养。土地划给他一大片,不纳粮、不完税一浪费。朱元璋登基的时候,白吃的就几个人,主要是他和他侄子,到明朝亡的时候,近八十五万人白吃。他白吃就算了,一个省里面还有好几个王爷,到后来每个县都有王爷,王爷府里的人都是白吃。清朝八旗是白吃,有了这批白吃的人,国家就不对了。所以真正讲起来,唐朝也不错,可唐朝的基础不在农村,唐朝的基础在商业道路上。 美国常民,我认为是二战以后,大概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日子过得好。没有很穷的人,富人也没有占据那么多财富。那个时候大家自尊自重,社区完整没有碎裂,生活的差距不大。每个人有尊严,有自信,人跟人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和谐。后来,城里面的小店铺一家一家不见了,连锁店一家一家出来了,市场出来了,这些人就慢慢消失掉了。 (查看原文)
    布卤 7赞 2023-08-16 11:44:51
    —— 引自章节:30 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算我走过的路
  • 各位的身体里都有一个自己,这个自己是最高贵的东西。在你二三十岁的时候,要寻找自我,不要糟蹋它。第一,不要被欲望糟蹋;第二,不要被自怜糟蹋。 (查看原文)
    1N 4赞 2022-12-14 17:37:34
    —— 引自章节:16 不要糟蹋自己,不要屈服于这个世界
  • 保持一份清明,保持良心的独立性,保持慈悲和平的心和自重自敬的心。孔子将这道理归纳得很简单明了——人内外都应忠和恕。所以,重视你自己,面对滔天大浪的时候,要冷静,要有信心。 (查看原文)
    1N 4赞 2022-12-14 17:37:34
    —— 引自章节:16 不要糟蹋自己,不要屈服于这个世界
  • 说实话,这么长时间要活过来是相当辛苦的,但是我不能回头,我也不需要回头。我一路辛苦过来,保持了自己的存在,从来没有想过糟蹋自己,也没有屈服于这个世界。我的自己有一般由我掌握——我的心态、我的意向、我的人格和我做人的道理。你要理解,你是完整的人,不是儿童。这一辈子,“完整的人”这四个字是你的责任。保持你的完整,不屈服、不腐化、不猥琐。你是顶天立地的人,世界因你的存在而改变,因你的不在而缺憾。 (查看原文)
    1N 4赞 2022-12-14 17:37:34
    —— 引自章节:16 不要糟蹋自己,不要屈服于这个世界
  • 人生目标有几条。最要紧的一条,是“存在”;第二条是存在于这世界上,你要有尊严,不要委屈自己去求取荣华富贵,甚至只为了求取一个更好的待遇。假如的兴趣不在做一生,你不要勉强自己学医科;你的兴趣在学文学,即使你可能生活得穷一点,也要想办法坚持自己生命发展的方向。 (查看原文)
    1N 2赞 2022-12-14 17:20:28
    —— 引自章节:04 当今时代,如何过真正有力量的生活?
  • 安顿自己更要紧的是,在欲望达不到的时候,你必须知道:人不可能所有欲望都达到,每个人都有抓不到的云,都有做不到的梦。你要理解:抓不到的云,让它飘走吧;做不到的梦,有机会再做也好,没机会再做,你还可以做别的梦。 (查看原文)
    1N 2赞 2022-12-14 18:09:01
    —— 引自章节:17 每个人都有抓不到的云,做不到的梦
  • 你必须掌握自己,自己才是存在的主体,而不是跟随潮流去变化,也不需要跟着人家的意见变化。……什么人都听别人的意见,这种人不能安顿自己。要先找到自己,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才能往里走,安顿自己。 (查看原文)
    1N 2赞 2022-12-14 18:09:01
    —— 引自章节:17 每个人都有抓不到的云,做不到的梦
  • 所谓“往里走”,我们要看见周围的事物变化,也要感受到变化对自身的影响,还要找出对我们影响最深的部分。 如此一来,外在的刺激就内化了。如果我们将对外观察的结果内化到心里,我们对外在事物的感受就不再是浮光掠影,而是有着深切的体会。 这种体会能够促使我们反思,反思之后一定要存储在内心最深处的资料库中,并能时时刻刻照见我们的行为举止。每当这个资料库发出警告信号, 我们就能警惕自己的不足、过分之处,或者是危险来临。 (查看原文)
    when2010 1赞 2022-10-15 10:55:17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疫情之下,这个世界会好吗?
  • 所以,你不要管别人的期望,也不要期盼有一天天降百万财富给你。降给你一个乐趣,降给你心安,这是上天给你的最好的礼物。 (查看原文)
    when2010 1赞 2022-10-15 20:32:51
    —— 引自章节:19 我对自己的期许,是尽力而为之
  • 顿悟与渐悟其实是一回事。有些刺激,偶然之间碰到了机关,忽然开了一扇门,使你理解了一个常会困扰你的问题,忽然使你警觉到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我这一辈子的顿悟,很多是机缘。 (查看原文)
    三岁可乐 1赞 2022-10-25 17:27:32
    —— 引自章节:18 我这一辈子的顿悟,很多是机缘
  • 中国人相面讲的是五官,五官不能改,但五官的状态可以改——尤其眼睛、嘴巴可以改。嘴巴跟眼睛不仅容易改,而且透露了你心里的感觉和想法。这个相面不是看你的表面,而是看你透出来的总体表现。所以说“命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就会遭遇什么样的待遇。想要做什么样的人,也是你自己决定. (查看原文)
    三岁可乐 1赞 2022-10-25 17:30:11
    —— 引自章节:01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 理想就是尽我的能力,做我可以做的事情。 (查看原文)
    1N 1赞 2022-12-14 17:23:02
    —— 引自章节:06 理想就是尽我的能力,做我可以做的事情
  • 这个课题有关安身立命,非常大。假如我们真要按中国的老说法来讲,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那种大气魄没几个人能做到。这种大气魄所包含的四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涵盖者一部分人文社会科学或者几个人文社会学科的目标。所以真正讲起来,这四句话是对读书人的期许——不需要一下子全部做到,我们也可以分担一个大任务里面的一个角色,就等于给你一个大花园,真正让你做的是照顾三五颗小树。 (查看原文)
    1N 1赞 2022-12-14 17:23:02
    —— 引自章节:08 如何才能“往里走,安顿自己”?
  • 忠恕之道,不外乎是将心比心。我们安自己的心,如果能兼修忠恕之道,两方面都做到的话,这才是“安己”。所以,要先修己以安人。修你自己,像修一棵树——剪掉树上的残枝败叶,加水,加肥料,不断成长进步,这是修己;修正自己做错的事情,把做对的经验留下来。 (查看原文)
    1N 1赞 2022-12-14 17:23:02
    —— 引自章节:08 如何才能“往里走,安顿自己”?
  • 修己以安人、安民。安人与安民是不太一样的观念,安人是安顿个人的人,安民则是“安百姓”。“百姓”是种族的事情、族群的事情。 (查看原文)
    1N 1赞 2022-12-14 17:23:02
    —— 引自章节:13 未来人类世界一体化,是一定会发生的
  • 不必说我有大志、有大愿,但因为没机会,就心怀怨恨。不必的,碰到机会就去做,这样就够了。 (查看原文)
    1N 1赞 2022-12-14 17:23:02
    —— 引自章节:08 如何才能“往里走,安顿自己”?
  • 做研究、做学术、写文章,不外乎要在角落里某个没有人碰的题目上,破出一块土来,不必求大名声。 (查看原文)
    1N 1赞 2022-12-14 17:23:02
    —— 引自章节:08 如何才能“往里走,安顿自己”?
  • 人生是个大丛林,世界也是个大丛林。我们可以看着丛林,防备它,但也可以享受它。 (查看原文)
    1N 1赞 2022-12-14 17:23:02
    —— 引自章节:11 在快速变动的世界,你们是第一批被卷入大浪潮的人
  • 我们为什么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学位,读书是为了获得一种判断世界的能力。判断的第一步就是看见环境,懂得环境。第二步,懂得分析哪些常识是暂时的,哪些是人不可避免的一些错误;对于可以避免的错误,你自己至少不要再犯。保持相当程度的知识训练之后,就能取得安定和冷静。总之,天、人没有大变,你要在安定、冷静之中度过。……人一辈子做的工作就是训练自己、教育自己。要知道知识不是资料,而是从资料里面提炼出来的,我们能够借此找到一些方向,找方向的过程是寻找智慧的途径。 (查看原文)
    1N 1赞 2022-12-14 16:50:32
    —— 引自章节:03 天、人没有大变,一切在安定、冷静中度过
  • 八卦将自然、宇宙、人生各种现象和局面做了分类以后,告诉我们这些东西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的。作为一个人,面对种种现象我们要有一个回应。事情现在发展到了哪个地步,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反思,从反思中能获得什么样的理解、觉悟,这一步的工作一对外在现象的观察、分类、讨论、应对等 —一最终定会碰到心底那一部分东西,这也是我所说的“往里走”。 哇,自序往里走的这个解释好棒 (查看原文)
    SAD 2022-10-09 00:15:49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疫情之下,这个世界会好吗?
<前页 1 2 3 4 5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