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第一眼》目录
5 序(郑重)
12 他们来过
14 费尔南多•博特罗:如果我的艺术谁都说好,那太无聊了
20 李禹焕:我的空白里,有声音
26 关根伸夫:用艺术的力量让行人感到幸福
34 迈克尔•克雷格—马丁:艺术教育未必要培养一个艺术家
40 马克•吕布:记录中国,从一个世界急速奔向另一个世界
46 扬•索德克:我有一张坏蛋脸,可作品都关于爱情
52 乔—彼得•威金:拍摄残骸,模糊历史与现实、生与死
58 马克•内维尔:摄影都是谎言,我想通过说谎讲出真相
66 陈传兴:影像就像火山灰一样生长
74 奥奎•恩维佐:如果没有不同的声音,双年展将会如何?
82 长谷川佑子:人景互动是最美的公共艺术
90 马雷克•巴特里克:艺术评论,就应是批判性写作
98 贾可•雷诺阿:如果晚生50年,雷诺阿会去拍电影
106 埃里克•辛纳:若他在世会因受限制而兴奋
118 亨里克森:自拍先驱蒙克,摄影对他意味着什么?
126 郭莱德:“西方眼光”下的水墨收藏
136 罗伯特•惠特曼:FBI艺术侦探谈艺术犯罪与侦查
148 往事钩沉
150 连环画手稿原作背后的故事
154 陈逸飞辞世十周年,合作画家追忆往事
163 “假画大案”与上海画家的“美国梦”
177 张静江家的厨子如何成为20世纪海外最大的中国古董商
191 竹建筑双年展里的乡愁何时落地?
202 1993年,中国艺术家在意大利的奇遇
212 中国“达达”在哪里?
220 我来画像
222 章明:90岁女建筑师爬上脚手架,听见老建筑的“语声”
228 陈家泠:从大本营出发,永远在路上
234 宗福先:为人民写作,不会感到恐惧
240 邓明:为百位文人画像,寻找他们的真实面貌
244 金宇澄:我画的小说插图,是细节的补充
250 翟永明:画中的人物,镜头背后的诗人
256 余启平:披上人间烟火的袈裟
260 韦力:甘愿为藏书之魂踏遍天涯
266 吴梅森:他的抽象水墨需要人“聆听”
270 宋迎春:藏画,藏知音,藏故事
274 柴一茗:一个恋物癖和他的“纯真博物馆”
280 我有“艺见”
282 谈论女性艺术家,我们究竟是在谈什么?
285 如何走进上海外滩的“内心”?
290 新闻摄影可以不那么“美”吗?
295 摄影群众等于摄影市场?
299 看得懂的艺术和看不懂的文章
302 眼里的重量和心里的重量
305 为什么有的艺术展只能热一天?
308 隔江相望的鲁本斯和莫奈
313 不必把画廊逼向“江湖”
315 谁在充当朝鲜艺术的“乌里•希克”?
319 让商业的归商业,让大众的归大众
323 除了美,书店还能有什么?
326 当代艺术作品可以摸吗?
328 深入公园里的艺术中心还能做什么?
331 在美术馆里疗愈你我
334 打通艺术品消费的最后一厘米
337 原版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340 时尚消遣,何必以艺术的名义
345 后记
· · · · · · (
收起)
0 有用 raachel 2023-12-13 19:42:07 福建
艺术教育未必要培养一个艺术家,而是让进入其中的人能够以艺术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
1 有用 未兆齋 2022-08-18 18:34:20
访谈很好,可作资料备查。糟糕的是插图清一色柴一茗老师的水墨,与访谈几乎全无关联,而访谈中提及的作品我还要一个个去查。聊胜于无吧。
0 有用 长安少年游侠客 2024-06-16 12:50:59 上海
不是太了解艺术,访谈部分没看几篇,往事沉钩,我有艺见,部分的散文不错,对这本书的序和后记影响深刻,对其中描述到一些经历感兴趣,不知道会不会有散文集出来,很期待这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