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与东亚世界 短评

热门 最新
  • 17 豬不鳴🇺🇦 2022-11-12 10:18:07 山东

    17/2022 與蘭姐共讀第一本書。文不對題,題目應該改為《東亞地區漢文訓讀簡述》。一開始看標題以為是寫漢字對整個東亞歷史進程的影響,看到第二章大呼上當。

  • 4 饮马恒河 2022-11-20 11:30:28 江苏

    匆匆一过。在“汉字文化圈”概念前提下研究汉字在东亚文化圈各国的训读和文体,借此揭示汉文汉字背后各国的世界观和国家观。作者熟习中日韩语言,所以选例分析都比较深入融通。核心观点是,史上东亚诸国,同文字,但不是同文化。作者同中察异,提出:“东亚各国虽然历史上曾共享过以汉字为代表的同一文化,却没有统一的宗教或世界观的共识,所以其内涵是多样的,甚至分裂的”。作者是从语言变化角度得出这一结论,是否可靠有待商榷。用儒学文化圈来概括东亚肯定不完全准确,但是中日韩越等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儒学因素似乎不能完全忽视。

  • 2 野次馬 2023-01-25 22:42:44 美国

    感觉是相对比较硬核的新书;标题或许需要处理一下,一般中国读者可能径直把漢文等同于汉字了。个人而言佛经汉译一块新知最多。稍微有些遗憾的是书中把语序的颠倒作为训读的重点,东亚语境下这么说或许没有大差,但总觉得没有触及训读作为翻译方法的核心——如果译出语和译入语都是SVO语序又如何呢?想起多年前和几位日本方向、没学过古汉语的同学一起学漢文,一些「寧」训いずくんぞ、或是置字、再読文字之类的定番或可做出公式化的处理,但大部分时候想加对训点,首先多少要能理解文意。换言之,知道如何阅读加了训点的文章是一回事,但距离能够自己加训点还隔了十万八千里(可惜书中没有多谈这一程度上的区分)。想要真正读懂汉文,最终似乎还是得真正学习如何直读,而彼时训读这根拐棍也就可以抛开不用了…终究是权宜之举,一种「方便」而已。

  • 2 云起风萧 2022-10-28 09:35:15 重庆

    日本版《大家小书》。虽然只有10万字,知识密度还是挺大的,作者功力深厚。并且通篇行文流畅,完全看不出是外国人写的,牛啊

  • 1 Kaspar Hauser 2024-02-16 22:43:14 上海

    训读本是解读汉文的手段,同时亦是驯化汉文的方法,而后更被确立为一种独立文体;正如中国人将梵文翻译为汉文一般,日本人将汉文翻译为日文——“训读的三个因素,即汉字读成日文的’训读‘、颠倒语序的’训读‘以及颠倒时所用的符号,都能在中国的佛经汉译和书写习惯中找到它的来源”,甚而日文的五个元音亦来源于佛经,宗教传播在其中所起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只知道国内的江永女书,却不知道假名与谚文起初也作为一种女书被使用,具有男女之别的文字可称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特征;无论在周边国家或是中国本土,皆有着正规汉文意外的诸多变体汉文,“变体汉文可以说是东亚汉字文化圈的普遍现象”,而所谓的正规与变体只是相对的概念,归根结底是复杂的发展与多样的结果。

  • 1 村头米 2023-12-23 18:31:15 西班牙

    对我这种没有中文系系统训练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一本书。作者太厉害了,我开始读的时候以为是日本人写的、自己看的是汉译本;读到中间忍不住查了一下,才发现是日本长大的韩国学者。书中关于日韩越南语的部分,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懂,但是解释得已经很到位了。还有很多细节,比如我们修改前后字写反的符号(类似【乙】),其实一直都有,竖版里有,书法作品里也能看到,至少唐朝就有了。再比如华北官话所受到的北方游牧民族语言的影响,都是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问题。作者还对比了日韩在对待汉语圈的不同世界观。上网搜了几篇作者访谈,书最初像是叫《汉文与东亚训读文化圈》,原名更贴切,毕竟全书主要就在讲这个。但是现在的名字的确更有利于传播,如果我不是看到这个书名,而是看到训读,可能不会翻开来看。本书可列入今年读书最佳收获TOP3。可常翻!

  • 1 hurlyburly 2023-03-07 12:06:36 江苏

    B站看了金文京的讲座推介才看的。中国以外的汉文世界,不如叫做“训读的世界”更贴切,如果不懂日文和韩文,第二章和第三章就看不懂,我也只能看懂第二章,可谓精彩绝伦。

  • 1 恐高的鸟 2023-12-08 22:10:01 广东

    想起韩复榘的笑话:你们都懂七八国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 在东亚世界,汉语环境下,这个笑话竟然成立了。

  • 4 咸南海東 2022-11-20 19:26:58 上海

    读书会结束了一周才读完,惭愧,解决了过去的很多疑惑,在中国出版实属幸事。只是书中频用“吏吐”而非更常见之“吏读”,有些别扭。朝鲜时代虽说两种汉字表达兼具,但还是“吏读”“悬读”的写法更多,“吏吐”很少见。

  • 1 独行的土豆 2024-04-30 21:00:48 江苏

    行文中隐隐包含着一丝民族主义,极力想摆脱中国的影响,强调独立性,却又不得。

  • 0 danyboy 2024-02-17 14:19:43 北京

    对训读的部分看的一知半解,但透过训读看到的“中国及周边”的历史,以及不同的历史观,很有意思

  • 5 十安 2022-11-19 20:37:42 广东

    精通中日韩三国文字的作者好厉害。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历史,本人知识浅薄,看不太懂啊。

  • 1 斑点紫罗兰 2022-11-17 16:59:47 辽宁

    @15767947 猪不鸣 共读的一本书,主要讲述了“訓读”在日本,朝鲜以及东亚的历史文化。我打三颗星,本书还是有点水,对日本部分还可以,其他两部分差一些干货

  • 0 寒叶 2022-11-17 20:20:52 北京

    不懂日文和朝鲜文也能读,但当然还是懂了之后再读更好,by the way,读研之前我要是还不去学朝语我就是狗,以后出去都不好意思说家是哪儿的

  • 0 W 2022-11-14 00:35:02 湖南

    读了这本书,了解了日语中汉字的历史,原谅了一直没学好日语的自己……很推荐,尤其是作者行文非常流畅,简直就是母语写就一般。语言功力之深厚,让人深深佩服。作者精通日语、韩语、汉语,若想了解东亚汉字文化圈交流史,他真是这个话题非常合适的讲述者。

  • 0 木六 2022-11-15 23:50:18 广东

    讲文言到白话可解作中文之训读 而这一古今变化大体是古汉语受阿尔泰系(蒙古系突厥系满人通古斯系皆属此)黏着语数千年袭扰所致--余按 故以北方官话为今世国语标准岂非数典忘祖耶? 又论吴汉唐三音类似文白异读 假名或仿于汉译佛经程序等 评官话失却入声以及前述文体变迁是自绝异于文言也. 总体开卷有益 不负近日书推 韩人视角多有新奇之处

  • 1 梦浮桥 2022-11-16 16:35:37 日本

    这是国内引进的第一本系统介绍汉字和汉文训读的作品。我原本以为训读是日语的特有现象,读过发现,这是东亚世界的普遍现象,不但日语、韩语有训读,甚至中文本身都充满着训读,甚至契丹文、蒙古文这些不用汉字的语言都有训读。 所谓训读就是将汉字或汉文按照本民族语言的发音和语序进行重新标注阅读。比方说,美国人学汉字,然后把“山”读作“mountain”,就是英文的汉字训读。若不是熟练掌握中日韩三门语言是无法写出这本著作的。 作者还系统介绍不同国家对佛经的阅读,其中展现了梵文对东亚文字、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如日语和梵文都具有宾-动结构,与汉语的动-宾结构不同,让日本人产生了“梵和同一”的思想,认为印度、中国、日本是世界上三个等同的国度,甚至今天的五十音图就是对照梵文发明而来。

  • 0 扎米亚金的未来 2022-11-16 01:09:10 湖南

    对假名,训诂,谚解,字喃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可惜没有韩文基础,有机会二刷

  • 0 迎风布阵 2022-11-14 00:18:18 山东

    兴致盎然地翻完了。围绕着“汉字文化圈-训读”来展开论述。之前的确没想到“训读”是如此重要且有趣的文化现象。对中日韩古代世界观的部分分析与论述,举重若轻,也很有趣。奈何不怎么懂日韩文字,之前也没什么前置知识,外行看个热闹。不过认真来讲,这书举例子的时候应该用竖排吧……

  • 1 ben afrant 2022-11-14 11:59:06 湖南

    对于我们来说,语言究竟算什么?语言陪伴我们这么久,却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它,就像其他的工具一样? 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对于汉语认识的匮乏,在和东亚其他的语言对比后,我发现自己似乎继承了一笔不小的语言文化资产,但是却始终带着“嫌弃的眼光”,转而投向世界其他国家文学。 多读好书,才知道自己的浅薄,这本绝对值得一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