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莱特之吻 短评

热门
  • 3 大哉乾乎 2024-02-04 23:27:31 中国香港

    翻译扣一分。刚刚读了导论,确实觉得好。(但是中文版序有多余的字,编辑没有校对好) 读完了,是今年第四本书,我真的爱死新文化史了,达恩顿真的强,时不时的吐槽让我忍俊不禁,这本书虽然有些翻译让我觉得有点难蚌,但是整体看还好,流畅兼具文采。 “要想真正参透这个事件的含义,我们一定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寻根探源,找到表象下面的文化框架。是这个文化框架赋予各个细节以意义。最后,我们还要结合民族志研究的成果对此加以正式的分析。就算我的努力失败了,至少我希望自己替别人做了铺路的工作。就算探究象征符号的努力完全是瞎子摸象的徒劳,从事这种研究的历史学家还是不吃亏,因为这种田野调查就像去斐济度了次假。”

  • 3 bookbug 2024-01-14 23:56:28 北京

    罗伯特·达恩顿的博学与睿智真让人叹为观止

  • 2 山岳潜形 2024-03-05 11:03:05 北京

    一本文化史大家的随笔,可以选几个关键词概括:历史与现实交织;媒体的历史与现实;文本、观念与社会的连接;跨学科。读下来还是有收获的,而且这个版本的翻译值得吹一下,文笔真不错。

  • 1 韧勉 2023-12-12 22:40:59 北京

    在本书中,美国学者罗伯特·达恩顿从波兰文化史在20世纪的塑造,溯源到法国启蒙运动的生成过程,并由此指出在史学领域发展脉络的每一个阶段上,史学家们都很强调政治思想跟社会体制是分不开的。他们指出政治思想如何将人们的经验赋予导向,使人们感悟出意义。他们试图让政治语言还原,尊重前人语言自身内含的逻辑语法。这样,既避免了简单化,又避免了违背历史。他们的研究说明,意识形态研究就像一块局部试验田,会把思想史研究整体中的问题暴露出来,但又会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由此再过渡到文化史,精英文化的含量就更低了,思想史与人类学也开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之间的汇合点往往是大众文化,而这是历史学家们的长项。

  • 0 别的猫 2024-03-15 16:51:26 上海

    翻译不错。

  • 1 Rinna芮娜 2024-01-12 17:27:30 北京

    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历史文集,作者站在历史学者与普通读者的视角,试图能够打破大众对历史读物晦涩难懂、门槛高的固化印象,以一种全新的写法让历史学也能轻松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中去。 本书就是秉承着这样的原则写就而成。他试着让严肃的内容故事化,尽可能找到文化上得体与否的度,让人既能读得进去,又能有所收获。让历史读物变得更加多元化,时代在进步,叙述方式也可以适当调整,跳出原有的框架,看看能不能有所突破。事实是,作者做到了,书中选取的话题都能引发人的好奇心,再逐渐深入探讨,个案分析,将宏观历史和与历史相关的人文领域巧妙的结合起来,看起来好像是门槛降低了,实则换了一种“吃法儿”。不得不说,读下来阅读体验非常愉快,真的是太迷人了! ps:已入选我的年度top

  • 0 冬至 2024-01-18 19:07:03 上海

    第一部分的两篇很好看,对法国大革命的价值论述展现了微妙的历史感,对波兰人的历史意识阐述得也很好;第二部分,有些杂乱;第三部分不错,聚焦于书商、印刷工、出版社、评论家等构成的整个传播系统,更能了解书籍和阅读意味着什么;最后两部分更为专业,探讨了历史学的方法论与其他学科的交织,人类学的那篇里面的例子蛮有趣。

  • 1 卧听南窗雨 2023-12-24 22:38:58 福建

    1792年8月10日,巴黎爆发了二次革命,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在立法议会主导局势的吉伦特派制定了史无前例的离婚法,规定男女拥有平等的离婚权和继承权,废除了长子继承制,彰显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这三个基本原则。 作者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的真谛,它集中体现了普通民众敢于创造历史,从而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与环境,打破消极被动地受历史支配的局促局面: “它不只呈现底线现实,而且导致对现实的重建。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人们打破常规思维和习惯做法,按照生活应该是怎样的理想原则重新组合生活秩序。” 虽说革命之后,阶层界限又开始出现,世界又变得壁垒森严,鸿沟道道,但是法革所形成的国家等先进理念和文明社会价值观,钩深致远地影响并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具有强大的感召力

  • 0 这么近,那么远 2024-03-02 19:36:06 上海

    “本书有四个目的:第一,是要显示过去如何作为暗流存在于当下;第二,是要通过个案来分析媒体的作用;第三,借本书的写作过程来昭示媒体研究中的历史向度;第四,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探讨宏观历史以及与历史相关的其他人文领域。”

  • 3 ly的读享生活 2023-12-27 18:58:48 浙江

    这部作品并非只是描述法国大革命里“乌合之众”的嗜血表现,达恩顿更强调的是对于这些事件以及当时氛围的书写方式:文化学者是怎样去表达它们的呢?它强调了历史学家对于另类人群的研究价值的重新发现,图书史与出版史的传播功能,社会大众的文化程度和阅读方式在其中的影响,等等。书中出现了很多重要作品的讲解。比如,《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一书的流传过程。比如,彼得•盖伊与他那本《启蒙时代》在“观念的社会史”领域的里程碑意义。达恩顿擅长以某种现象或事件作为切入点,深挖背后的历史作用力与大众心理机制,同时结合出版史、图书史,揭示围绕着启蒙运动的法国文化接受史,这使得他的史学研究别树一帜,成为新文化史方面的领军人物。

  • 0 自有我在 2024-01-01 22:45:42 江苏

    本书是致力于对于普通读者所创作,用历史的视界解决我们现实问题。因此本书语言生动,还略显诙谐幽默,把我们带进了历史学家的探究之中,开启对于文化史的思考。

  • 0 格野 2024-02-06 14:21:41 江西

    本书主要向我们探讨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文化中介及其运作过程,比如电视、新闻业、编辑室等,同时我们也能了解到作者在探讨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内容的思考。当然,从中我们也能了解到宏观历史以及与历史相关的其他人文领域是触类旁通的。

  • 1 基瑞尔 2024-01-30 16:01:36 四川

    催眠术、“禁书”、出版业之后,Robert Darnton跳脱出单一历史事件/时间的叙述角度,而触及对历史、文化、传媒本身的思考。诚如他在导论所言,书中前两个部分(六章)更适合一般读者;尤其在传媒部分,我想很多读者不由地可以在近几年荧屏对真实事件表述不当、引发的分歧乃至像《新闻女王》《晨间风云》这样的作品出现,也能找到投射并寻找另个角度思考。第三部分之后,难度逐渐走高,每章需要更多时间消化;但因为对它选择的话题感兴趣,也能从中体悟到他的想法。很棒的一本“启迪”书,去重新看历史,重新思考历史。【2024 #14】【上教人文·历史之眼 #2】

  • 2 橈橈楚薪 2024-02-01 23:39:50 吉林

    文笔极佳(翻译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见解深刻,充满睿智的思考(当然,对于法国大革命具体问题我是真的看不太懂)。一直以为,文化史领域是被各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理论滋养的,然而,读完这本书我发现,实证依旧很重要(虽然封面强调的是想象力),尽管,在深入大众世界的研究时很是艰难。真实是历史永恒的价值基点,虽说仍被强大的后现代理论不断地解构,解构归解构,不能异想天开。诚如波兰人那一章,一些知识分子已经不在意历史的真实了,而普通人还是在意,这当然可以再解构,却显得武断、傲慢、不厚道。

  • 0 莫听穿林打叶声 2024-03-15 20:14:09 浙江

    我理解,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做学问的学术随笔,一些篇目确实有启发。作者学识渊博,材料文献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但我功力不足,很遗憾,get不到作者的点,只能有待来日了。

  • 2 照深雪 2023-12-31 23:00:25 山东

    我是觉得翻译确实有些奇怪,但影响不是很大。读了10-14章。思想史那一章有点掉书袋,后面书评极其有趣(我还没读过任何一本orz)其余章节备参

  • 0 atmen🌬 2024-08-27 15:43:53 广东

    “因为在自己的周围到处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卢梭渐渐不再跟外部世界打交道,而转向内心世界去寻找绝对透明,最后变成疯子。卢梭的疯癫状态是一种异化形式,骨子里是对人类原初纯真状态的极度自恋。”320 “搬演了一出虚拟的总暴动,……是野性、暴力、本能和自然,造驯化、工作、文化和居家生活的反。”356迂回的而不是公开造反。

  • 0 一葦 2024-09-08 20:53:19 江苏

    在乞灵过社会学和人类学之后,历史学家接下来还要乞灵于什么学科呢?

  • 0 旺达马克西莫夫 2024-11-11 14:18:54 上海

    阅读史部分翻了一下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