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 短评

热门
  • 19 渡边 2022-08-26 09:24:30 上海

    实打实全方位写非洲后殖民+难民,这本差不多就是我最初“预想”的古尔纳,时局动荡,家族恩怨,夹缝求生,出场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又是现时和回忆交叉叙事,古尔纳真的很喜欢这种不断闪回的结构,现在—回忆—家族史—大背景,水平在线,但这本阅读体验实在不佳,语言冗赘,人物压抑,故事凄苦灰暗,惨归惨,但确实很难共情,最后的和解倒是让人松一口气。

  • 3 西窗随笔 2022-09-04 18:59:38 吉林

    第三本古尔纳,略逊于前两本,但依然好看,喜欢他辛辣的嘲讽。

  • 2 邓安庆 2024-05-09 14:09:21 江苏

    就像是房子建在地震带上,房子建得再好,地震一来呼啦啦就塌了。个人的命运,有多少是可控的呢?幸与不幸,完全不取决于自己。生于这样一个个人毫无保障的国度,很可能就像书中其中一个主人公那样到头来一无所有和流落他乡。两个人的交叉叙事,既是私人恩怨史,也是桑给巴尔殖民史。

  • 3 非晚 2024-01-10 23:16:35 北京

    是稍微需要一点耐心才能进入的小说。开头不明所以独白式的牢骚差点直接劝退我,还好坚持下来了,发现整个故事结构真巧妙。时间线循环往复,让故事脉络越来越清晰。

  • 1 紫苑寺千鹤子 2023-03-14 10:49:01 广东

    有种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的即视感。殖民,家族与宗教,独立后的暴政,出逃的流浪者,无根性与歧视,“记忆”与“历史”之间的张力,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交流与和解(和村上君截然相反的解决之道),语言与真相的力量。但是情节上写法上似乎看不出多么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当然,这种写法也和风滚草一般漂泊无根,看淡过往的讲述者的身份相互呼应。和大陆的关于六七十年代的记忆相比较想必不难发现一些有趣的异同点。

  • 1 夏夜晚风 2022-12-27 12:20:11 广东

    参加了读书会后买的书,通勤地铁上读完,被抽丝剥茧的宏达家族故事吸引,很喜欢作者娓娓道来的文笔,特别能引发想象力,被人忽略的非洲殖民文学,给人新奇异域的感觉。看到一半发现主人公换了,突然从隐姓埋名来英国寻求政治庇护的年迈老人,变成盗用他人名字在异乡重新开始的教授,两个人在异国他乡相遇,前半生因为家庭纠纷埋下孽缘,后半生在他乡和解

  • 1 龟城摧塔客 2023-02-22 20:12:32 江西

    2.5。和《最后的礼物》几乎一样的阅读体验,此人大概以后不会再读了。人在客乡为异客,作为第二人的焦虑和紧张感始终存在,犹如倒吊摇晃前进,让人头晕目眩。

  • 1 角刀牛虫 2022-12-25 20:40:50 福建

    水平在线,但这本阅读体验实在不佳,语言冗赘,人物压抑,故事凄苦灰暗,惨归惨,但确实很难共情,最后的和解倒是让人松一口气。

  • 2 游余 2022-11-20 22:35:41 上海

    岁月是用身体语言来书写的,嘴上说不清楚。

  • 14 西木野 2022-11-13 11:12:40 上海

    真好看,是换任何一个平庸作家都会写成狗血家庭伦理剧的故事,但是他把人物“无根”这个状态展现得特别好

  • 2 竹官碧 2022-09-18 22:26:09 北京

    在《世界文学》上读到过开头。第二章结尾“在时间悄悄流逝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恐惧,仿佛我一直站着不动,在同一个地方徘徊,而周围的一切都从身边流过,成了过去,有时会全然不理会我,有时会无声地嘲笑像我这样麻木的、被遗弃的人。在那种时候,我觉得我很失败,我所说的一切都那么微不足道,却又有万斤重,好像说什么都是必然的,我还没有说出口,意义就已经存在了”与获奖演说中“身居英格兰的我,远离所有这些事件,同时却又在精神上深深地为它们所困扰——这样的处境,比起继续同那些依然承受着事件后果的人一起生活,或许反倒使得我更加无力抵抗这种记忆的威力”这两段令我深深共鸣。

  • 2 滴滴哒 2024-02-02 15:30:13 广东

    我也要读一遍《抄写员巴特比》。读到最后有点《酒吧长谈》的感觉。拉蒂夫的父亲和哥哥都那么难以沟通,拉蒂夫真是老马哈茂德家的一股清流,大概随他曾爷爷了吧

  • 1 永远的迭戈 2024-02-06 02:28:36 江苏

    干净与贫穷相结合,人一旦干净,贫穷也成了荣耀

  • 4 momo 2022-11-11 21:45:31 广东

    只能说用Kindle看,实在是太不友好了,感觉很烦。

  • 6 陆支羽 2022-10-27 01:48:01 北京

    4.0。1.地图诞生之前,世界是无边无际的。地图给世界画上边界,让世界看起来像领土,像是有主的,而不是可以随便瓜分的荒地。2.我了解“黑色”即代表着“他者”,代表着邪恶、野兽,跟蜕了皮、所谓文明的欧洲人内心深处最邪恶、最黑暗的地方一样。3.为了罗马,我杀死了我最好的朋友,要是我的祖国需要我去死,那么,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可以用那同一把匕首杀死我自己。4.我终究还是孱弱得很,似乎是那个永远不会模糊的记忆所致,我不仅自怜,还可怜许多同样孱弱、灵魂同样软弱和破碎的人。那么多人死了,还有那么多人即将死亡或者残伤。

  • 3 阿巴厮 2023-12-26 21:13:28 四川

    可看性比较强。很复杂的读后感。一方面承认古尔纳有一定的功力,把两个非洲难民的心境和过往娓娓道来,能带动读者的一些情绪,另一方面,故事本身也是真的很狗血,特别是商人骗人骗钱导致的悲剧,导致最后揭晓真相的时候,觉得不知所措。

  • 0 āáǎà 2022-08-26 22:53:53 重庆

    看过译后记;看过解说

  • 1 物理大厦两朵云 2022-11-11 22:27:16 浙江

    2022年11月11日读完:比想象中好 但不是非常惊艳 尚🉑️ “他者”文学

  • 1 福田隆行 2022-11-19 11:11:29 江苏

    就像史诗里的佩内洛普每次登场身边都会有两个女仆一样,古尔纳笔下的这个故事似乎也沿用了口头叙事手法,每一个人物都在强调“自己的故事”,用重复出现的线索让读者识别并回忆起他们的过往和如今。“所谓历史,就是要了解曾经发生过什么,了解我们的身份、我们的来历,我们有什么样的故事可以讲。”于是另一种历史里的他者开口讲述自己的故事,迫害者亦是受害者,受害者亦是迫害者,每一个故事里都有沉默的他者,等待着开口讲述下一个故事。

  • 0 盛夏蓬蓬洽 2022-11-20 20:53:20 北京

    娓娓道来,不卑不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