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准备及其他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91.7 2022-11-21 11:01:43 上海

    锐而不敏,言之凿凿的背后多少是有点图穷匕见(非比喻义,指真正的尖匕首)。尤其是不自知这一点很可怕。当然可能是我也带着偏见,我摊牌了。

  • 1 黄青海 2022-11-13 23:51:34 广东

    这才是文学批评该有的样子。“文学批评”这个带有批评一词,但无论是市面上还是论文上,大多时候看到的都是赞颂态度。看多了,还以为中国当代文学世界第一。 有夸有批,才是好的文学批评生态。 张定浩既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对理论也有自身独到见解,运用理论但不囿于理论,对作品既有理性分析,也有感性感受。所以他的批评能让我信服。 书中在分析各大著名作家的作品,一方面能切中作品核心和结构特色,肯定了作者在作品试图呈现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指出作品中不足之处,指出了作者在创作上的通病。不是一味的否定,让我看到了一个作品更全面的内容。 书中后面几篇文章,张定浩提出了他对职业作家的看法与担忧,也发表了何为文学批评的观点。 推荐每一个有志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人来看这本书。

  • 0 卧听南窗雨 2022-11-07 01:48:22 福建

    作者在这本书对当代作家及其作品的批评态度,可以说是相当的犀利、辛辣,令我深深地折服!现在豆瓣短评上,越来越多的知名文化学者或博主,在没怎么认真翻过书的情况之下,经常是直接五星花式夸夸交作业,粉丝也吸收不到真正有价值有营养的知识,我也因此取关了不少这类友邻,我想这也是他们自导自演的祛魅行为。 因此,在当下这种焦虑、不确定性的时代语境里,我们需要在喧嚣之声里理出一点头绪,需要如雷贯耳的警醒之音。 故,有必要以张定浩较为学术性的文学批评精神和道德关怀为锚,为漫步文学之旅找到一个支撑点,诚实而坦然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更好地感受阅读当代文学的乐趣。

  • 0 Ehdn~ 2022-10-06 21:50:14 内蒙古

    犀利,刻薄,逻辑精密。嗯,书评这种再加工形式玩得好的就是功力深厚。 “对作品的经验式批评,对于有志向的普通读者,会首先被迫作出对自身的反省。”随着时间推移,你对某些作品的感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好的文学,是把混沌中提取出来的历史再返还给混沌,是回到生命的发生处重新理解生命。人与事都不必完整,可以零碎,背道而驰。不必为了一个结构写下去。对固有的记忆提出的疑义。凡不必说的,可以沉默。这都是徘徊已久的想法。”明天把《洗牌年代》和《繁花》读完。毕竟还有两天隔离时间~

  • 2 广姐 2022-10-07 11:57:33

    在这种种的批评之中,张定浩在毕飞宇《小说课》一篇种道出小说的道德真谛。“所谓小说的道德,或者说小说能够给予人的实在的道德力量,也在于教人摆脱某种集体观念(包括文学史教育)的驯化,学会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而好的小说给予人的教育,从来也是一种自由教育,即你到什么程度,这小说就向你呈现何种程度的美和真。

  • 0 自有我在 2022-10-07 16:06:14 江苏

    在这本《批评的准备及其他》中有着很多其他的作家和作品的批评,余华、哈金、韩松、格非、苏童、张炜、阎连科、林达、王安忆,等等,那我们就从张定浩的这些批评中,去了解文学批评,去了解文学作品应有的价值,去了解阅读文学作品的魅力。

  • 2 星尘 2022-10-07 23:24:32 山西

    第四部分关于文学批评和写作的论述是最精彩的地方,金句叠出,言辞犀利而且大多都说在点子上 前面基本是一些针对具体作品或作家的评论,作者另一本《爱欲与哀矜》评论的是外国作品,这本则主要针对华语作品,而且是毫不留情的批评,格非,阎连科,张炜,王安忆,余华都被一一挑落,最后还没忘小小的批了莫言一嘴 毫无疑问上面的批评都是个人观点,作者在书里面也说了“面对实在世界,不存在某种绝对正确和客观唯一的观察” 但我还是觉得作者对于华语文学是存在偏见的,书里面作者两度语带讽刺地说:30年来,正是那些避难就易的中国作家获得了世俗的成功 我疑惑的是,所谓的“难”与“易”由谁来评定?作者讽刺的作家又是谁?还是说想把包括上面诸位在内的头部华语作家全部斩落

  • 2 lee 2022-11-03 23:01:54 上海

    学习像定浩一样自在,“当尖锐的批评消失时,温和的批评也会变得刺耳”。

  • 1 凌闲之 2022-10-22 15:22:51 广东

    这本书只有最后25%是精华,综合下来,10分打个4分,不过分吧?但凡挑毛病有点逻辑,都不至于这样。想要批的狠,没问题,你有逻辑吗?挑作家的毛病,显露自己的偏见,批评不如理论。

  • 1 赵水水 2022-10-10 14:54:30

    毕飞宇《小说课》还是看得出水平的…

  • 0 奥古斯特 2024-01-16 12:11:11 浙江

    起码是批评改有的样子:有根据、有观点、明确的态度、直接的表达。相比一个习惯商业互吹,以端水为荣的环境,这本书有人味。有些反驳,更应该以文章的形式来辩,而非用看似专业的姿态打一个低分的短评,像极了短促的浓痰——瞬间出口,肆意飞溅,粘在街口恶心众人,尤其恶心那些多看了几眼的人。

  • 0 escital 2024-02-25 09:17:33 辽宁

    非常非常好

  • 0 Ti 2024-01-03 17:54:29 新疆

    刻薄背后藏着的东西其实是对文学比较稀缺的温柔。

  • 0 燕孩孩 2024-01-09 10:20:28 黑龙江

    选读/第一次讨厌西川是初中朋友影响,第二次是现在读这本书……

  • 5 秦小瑾 2022-08-20 23:40:51 福建

    为性情中人的学长打call!!!(当然有阅读原文情况会更好,但)这是一本不太需要“阅读前提”的“批评集”(“批评”是字面含义),有着强烈的阅读快感。第一章的关键词是“刻薄”,其中几篇虽精悍短小但令人难以抑制地捧腹;第二章的关键词是“深刻”,作者用一定的体量展现出其批评与组织逻辑的强大功底,告诉我们“不好”为什么“不好”;第三章的关键词是“客观”,作者的情感倾向表露于文辞又有所克制,显示出一种温柔的怜爱感;第四章的关键词则是“全局观”和“洞察力”,我只能说篇篇精彩,妙语连珠,让人在阅读时被牢牢攫取而不忍文辞必然的逝去。何其有幸,我们还有人在做着如此的文学批评。

  • 2 恶鸟 2022-08-13 19:14:32

    有一些批评可以以正视听,对文学批评和写作观念给与必要的清洗,相比批评女作家,对男作家下手更狠一点

  • 2 单字一兔 2022-08-28 21:02:56 江西

    08.28.22 为张定浩多年来带给我的阅读经验加一星。 读中,我一直尝试为这部经过作者重新编订的集子找出一种较为恒定的批评标准,未果,前面几篇多是直接以“是否人的文学”的目光作石化般的审定,大有“这甚至不是一个错误”之风范,而其后则自语言至文体甚至情节,诸多穿刺所用均非同种武器,亦有相互抵触之所在,然而,读者之诚心恒在,偏执处亦我所偏执,可以说此种臧否为作家审视自己作品最显著之一面,为读者将批评窥至透明,唤醒阅读所批评作品之欲望均为优秀 然而,此种批评过于依赖于作品,批评者之偏好亦暴露过甚,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它叫做“批评的准备”,一是为作与作品相对而立之批评做准备,二是为证分批评者作为喜好的存在做准备 而新添的“其他”,已显谦逊的成熟

  • 2 辉城啊 2022-08-29 18:32:18 上海

    最后一篇文章是《前进的动力》,其中提到评论写作者的“前进”。这本书,是可以明显地看到“前进”的,第一、第二部分是火力全开的状态,当然是对某些书的批评,但声音多少有些急迫。第三、第四部分,很令人动容,是”准确,需要成为文学批评最切身的道德律,它意味着首先“如其所是”地谈论作品,这是对作品做出有效判断的前提“。因此,三、四部分的文章,是”如其所是“。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