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准备及其他 短评

热门
  • 5 Ti 2024-01-03 17:54:29 新疆

    刻薄背后藏着的东西其实是对文学比较稀缺的温柔。

  • 7 91.7 2022-11-21 11:01:43 上海

    锐而不敏,言之凿凿的背后多少是有点图穷匕见(非比喻义,指真正的尖匕首)。尤其是不自知这一点很可怕。当然可能是我也带着偏见,我摊牌了。

  • 2 2:16 2023-03-05 23:05:16 福建

    好读;甚至有种快感;但批评一些作品的逻辑显得有些牵强,甚至任性了

  • 2 凌闲之 2022-10-22 15:22:51 广东

    这本书只有最后25%是精华,综合下来,10分打个4分,不过分吧?但凡挑毛病有点逻辑,都不至于这样。想要批的狠,没问题,你有逻辑吗?挑作家的毛病,显露自己的偏见,批评不如理论。

  • 1 不对称kelly 2023-07-04 17:54:36 湖北

    受益匪浅,其实这本批评文集最打动我的点在于作者本人的文学观。对文学虔诚,即是对生活的虔诚、对复杂性的接纳、对历史及其中个人的尊重。“文学的意义在哪里?好的文学是什么样的?”我在书中找到了这些问题最完美的答案。

  • 1 别理这只河豚 2023-08-29 13:40:19 山东

    不如另一本

  • 1 且渡河去 2023-01-29 16:22:25 江苏

    多数篇目以前的版本读过——张定浩自己所说的“绝版”在数字时代并不那么绝对,新的依然惊喜且有力。

  • 1 KeKeKuroba 2024-08-10 14:12:22 中国香港

    不可否認作者的才學,但整體論述有種先定靶再射箭的感覺。

  • 2 万水千山皮皮虾 2023-10-22 16:10:07 北京

    报刊批评短文集,长于尖新顺畅,建构不足。讲故事的人与写小说的人,复述与引文,文学与政治(论林达语),职业与业余,类似的二元结构是大部分文章所采用的模型。藏在广博的引用、精巧的比喻背后的作者的文学观念,略失简单,也太过现代,且似有地域情节。如对沪上诸家,劝百讽一,对格非 苏童 阎连科,未免太过严苛。甚至这种严苛与作品技巧的讨论无关,而是基于外部的访谈。剑桥文学史的批评在逞才使气之余,也很见写作策略的乖巧:随波批评宇文夫妇,所言夸饰之蔽,其实也可移用到本书;赞许艾朗诺 柯马丁(背后可见作者对朱自清的吸收,不仅是文风,也有诗言志辩等观念)。谈诗的几篇(邱妙津 西川 傅浩/叶芝)尤其敏锐爽快。waits更多还是诗人,文学批评于他只是为“锻炼强健内在视觉,和更为精准细腻 远近如一的感受力”。

  • 2 黄青海 2022-11-13 23:51:34 广东

    这才是文学批评该有的样子。“文学批评”这个带有批评一词,但无论是市面上还是论文上,大多时候看到的都是赞颂态度。看多了,还以为中国当代文学世界第一。 有夸有批,才是好的文学批评生态。 张定浩既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对理论也有自身独到见解,运用理论但不囿于理论,对作品既有理性分析,也有感性感受。所以他的批评能让我信服。 书中在分析各大著名作家的作品,一方面能切中作品核心和结构特色,肯定了作者在作品试图呈现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指出作品中不足之处,指出了作者在创作上的通病。不是一味的否定,让我看到了一个作品更全面的内容。 书中后面几篇文章,张定浩提出了他对职业作家的看法与担忧,也发表了何为文学批评的观点。 推荐每一个有志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人来看这本书。

  • 2 卧听南窗雨 2022-11-07 01:48:22 福建

    作者在这本书对当代作家及其作品的批评态度,可以说是相当的犀利、辛辣,令我深深地折服!现在豆瓣短评上,越来越多的知名文化学者或博主,在没怎么认真翻过书的情况之下,经常是直接五星花式夸夸交作业,粉丝也吸收不到真正有价值有营养的知识,我也因此取关了不少这类友邻,我想这也是他们自导自演的祛魅行为。 因此,在当下这种焦虑、不确定性的时代语境里,我们需要在喧嚣之声里理出一点头绪,需要如雷贯耳的警醒之音。 故,有必要以张定浩较为学术性的文学批评精神和道德关怀为锚,为漫步文学之旅找到一个支撑点,诚实而坦然地面对真实的自我,更好地感受阅读当代文学的乐趣。

  • 0 Ehdn~ 2022-10-06 21:50:14 内蒙古

    犀利,刻薄,逻辑精密。嗯,书评这种再加工形式玩得好的就是功力深厚。 “对作品的经验式批评,对于有志向的普通读者,会首先被迫作出对自身的反省。”随着时间推移,你对某些作品的感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好的文学,是把混沌中提取出来的历史再返还给混沌,是回到生命的发生处重新理解生命。人与事都不必完整,可以零碎,背道而驰。不必为了一个结构写下去。对固有的记忆提出的疑义。凡不必说的,可以沉默。这都是徘徊已久的想法。”明天把《洗牌年代》和《繁花》读完。毕竟还有两天隔离时间~

  • 2 广姐 2022-10-07 11:57:33

    在这种种的批评之中,张定浩在毕飞宇《小说课》一篇种道出小说的道德真谛。“所谓小说的道德,或者说小说能够给予人的实在的道德力量,也在于教人摆脱某种集体观念(包括文学史教育)的驯化,学会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而好的小说给予人的教育,从来也是一种自由教育,即你到什么程度,这小说就向你呈现何种程度的美和真。

  • 0 自有我在 2022-10-07 16:06:14 江苏

    在这本《批评的准备及其他》中有着很多其他的作家和作品的批评,余华、哈金、韩松、格非、苏童、张炜、阎连科、林达、王安忆,等等,那我们就从张定浩的这些批评中,去了解文学批评,去了解文学作品应有的价值,去了解阅读文学作品的魅力。

  • 2 星尘 2022-10-07 23:24:32 山西

    第四部分关于文学批评和写作的论述是最精彩的地方,金句叠出,言辞犀利而且大多都说在点子上 前面基本是一些针对具体作品或作家的评论,作者另一本《爱欲与哀矜》评论的是外国作品,这本则主要针对华语作品,而且是毫不留情的批评,格非,阎连科,张炜,王安忆,余华都被一一挑落,最后还没忘小小的批了莫言一嘴 毫无疑问上面的批评都是个人观点,作者在书里面也说了“面对实在世界,不存在某种绝对正确和客观唯一的观察” 但我还是觉得作者对于华语文学是存在偏见的,书里面作者两度语带讽刺地说:30年来,正是那些避难就易的中国作家获得了世俗的成功 我疑惑的是,所谓的“难”与“易”由谁来评定?作者讽刺的作家又是谁?还是说想把包括上面诸位在内的头部华语作家全部斩落

  • 2 lee 2022-11-03 23:01:54 上海

    学习像定浩一样自在,“当尖锐的批评消失时,温和的批评也会变得刺耳”。

  • 1 赵水水 2022-10-10 14:54:30

    毕飞宇《小说课》还是看得出水平的…

  • 0 escital 2024-02-25 09:17:33 辽宁

    非常非常好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