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擅长制造“奇迹”的民族,随处可见的一件简单物品中蕴含着大智慧,这展现了古代中国“黑科技”的魅力。 《给孩子的博物文化课:文物里的黑科技》讲述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创造了无数令后人称奇的作品。有的构思巧妙,如古老的微型空调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借助力学的原理,无论球体如何转动,里面香料都不会洒出;有的巧夺天工,如发掘于东汉晚期大型砖室墓的铜奔马,大胆地让马的右后蹄踏在一只凌空飞翔的鸟身上,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有的别出心裁,如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记里鼓车,每行驶一里路,车上的木头人都会自动敲一下鼓,堪称是古代的机器人。此外,还有像透光铜镜、素纱褝衣、长信宫灯、游标卡尺等这些在今天看来仍然先进的产物。 翻开此书,这些古代科技跨过世事变迁,逾越千年向我们走来,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2000年前的产物亲切得如同身边旧物。
2 有用 乌江亭长 2023-07-07 21:36:06 广东
1小时可翻完。本来是随手拿,但除了偶尔民族主义拔高部分——这对孩子而言未必就坏,其实挺有意思。除了耳熟能详的国宝和发明,怀疑穿越的游标卡尺和战国水晶杯之外,比较有意思的兵马俑色彩、西汉透光铜镜以及西汉素纱褝衣的还原与现代仿制。兵马俑的硅酸铜钡紫是自然界提炼不出的色彩,需要人工主动合成,还不稳定,配方苛刻而复杂。想起很久前看过的《色彩的秘密生活》,稀有昂贵的色彩都是权势者专属,于是就极易失传。透光镜... 1小时可翻完。本来是随手拿,但除了偶尔民族主义拔高部分——这对孩子而言未必就坏,其实挺有意思。除了耳熟能详的国宝和发明,怀疑穿越的游标卡尺和战国水晶杯之外,比较有意思的兵马俑色彩、西汉透光铜镜以及西汉素纱褝衣的还原与现代仿制。兵马俑的硅酸铜钡紫是自然界提炼不出的色彩,需要人工主动合成,还不稳定,配方苛刻而复杂。想起很久前看过的《色彩的秘密生活》,稀有昂贵的色彩都是权势者专属,于是就极易失传。透光镜则需要精巧的铸造研磨技术手段,历史上几次失传和复现。素纱褝衣嘛,书里没提及文物贩子损毁国宝的事,只描述了“老弱病蚕”的过程,还算有趣。啊,还有心心念的沉船博物馆,最早的泉州水密隔舱技术。想想上述提及未提及的国宝,湖南、湖北、河南的省博,都是有大量国宝镇场的必去之地啊。 (展开)
0 有用 小笨朱 2025-01-03 16:34:48 广东
看完给小朋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