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与极端不确定世界共存的决策艺术 VII
推荐序二 正视极端不确定性 XI
前 言 XV
第一部分
导引:不确定性的本质
第 1 章
未知的未来 003
“不确定性”是我们对这个世界一知半解的结果,或指我们当下的行为与其未来结果之间的关系。我们或许有时希望自己未卜先知,这样无论未来发生什么都不会让我们措手不及,但转念一想,这样的世界就会变得平庸无奇。
第 2 章
谜题与奥秘的区别 015
谜题可以解决,因为有答案。而奥秘充满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面对奥秘,我们得不到回答“正确”的舒畅和欢欣。
第 3 章
无处不在的极端不确定性 028
不确定性源自我们对世界不完整的认知—无论是它的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不确定性之所以会产生,也可能是因为我们不完全了解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
概率的诱惑
第 4 章
用概率思考问题 043
有些事情是我们未知的,有些事情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未知的。有的事情是我们以为自己已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第 5 章
被遗忘的争论 056
主观概率和相关的数学方法的使用似乎使极端不确定性的奥秘变成了可计算出解的难题。
第 6 章
有误导性的模糊与歧义 068
无论是模糊还是歧义,如果对所讨论的世界的状况和描述它的语言没有共同的理解,就不可能对主观概率进行理智的
讨论。
第 7 章
概率与最优选择 084
我们无法确定所有可能的结果。我们并不完全了解世界当前和未来的状态,即使我们赋予每起事件主观概率,在有其他更好的信息和理解时还根据这些概率行动就是不理性的表现。
第三部分
认识不确定性的意义
第 8 章
宏大世界中的理性 103
在极端不确定下,人们展开推理所依赖的前提条件永远无法呈现世界的全貌。基于不同的世界观,人们可能将截然不同的行为视为“理性”。
第 9 章
演化和决策的需要 118
应对存在于各种情况下的不确定性,一直是人类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充满极端不确定性的几千年中,人类已经学会了许多应对策略,并发展出了决策能力,让我们能在尚未完全了解新处境的情况下做出决定。
第 10 章 叙事范式 136
糟糕的决策者普遍依靠先验经验下结论,他们故步自封、傲慢自大,说得多,听得少,往往不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也认识不到知识的局限性—无论是个体还是全人类,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都有知识盲区。
第 11 章 不确定性、概率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148
在理性思考的过程中,统计推理可以辅助,但永远无法取代叙事推理。在极端不确定的世界里,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概率如何分布,而是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和事,而正义需要的恰恰是能够尊重这一独特性的法律推理。
第 12 章 好故事和坏故事 162
讲故事是人们试图解释复杂情况的常用手段。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是全人类共有的。
第 13 章 用数字讲故事 175
一个世纪之前,经典统计学的奠基人创立了类似于概率游戏的方法来推断小世界问题。人们希望其中一些方法可以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定。这些对概率推理应用范围的积极大胆的期望还没有完全破灭。
第 14 章 用模型讲故事 187
在金融、经济学和商业领域,模型永远不会展示“世界真实模样”。在试图理解和解释模型结果,以及将其运用到任何大世界情况时,永远需要明智的判断。
第 15 章 理性与沟通 197
人类的智慧是集体的智慧,这是人类非凡经济成就的源泉。我们可以驾驭极端不确定性,因为我们共同参与规划。
第 16 章 对叙事的质疑 209
更好的办法是,设法确定可能严重破坏参考叙事的少数几个风险,并考虑为处理这些风险,可能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第四部分
经济学与不确定性
第 17 章 金融的世界 229
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是在着手应对而非谋求最优。这些算式中使用的数据是人为创造的,或是取自历史数据集,假设一种不存在的静止世界。
第 18 章 极端不确定性、保险与投资 243
极端不确定性意味着这种基于历史数据集的相关性计算是徒劳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无法得知相关概率分布的方差或协方差。
第 19 章 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解与误解 254
在无事发生时,央行所用的经济模型运行良好,而当大事发生时,它们却错得离谱—然而正是适逢大事之时,才需要让这些模型给出超越过去经验的对策。
第 20 章 对模型的合理使用与滥用 270
尽管风险价值模型可以帮助银行监控日常风险敞口,但是无法应对“模型之外”的事件,而这些正是金融危机的典型成因,比如温尼亚尔问题。
第五部分
与不确定性共存
第 21 章 实用的知识 287
解开一个谜团不像解答一个谜题那样简单。要对一个谜团进行推理,就要识别出一些模棱两可的东西,并且解决它们,以理清我们的思绪。
第 22 章 适应极端不确定性 302
没人能准确预测金融极端事件的后续路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真的对它们毫无头绪、一无所知。承认不确定性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任何事都会发生。
第 23 章 拥抱不确定性 313
没有不确定性就不可能有进化。文化、技术和生物的协同进化一直是社会经济进步的源泉。
附 录 不确定性下选择的公理 325
注 释 333
参考文献 361
延伸阅读 391
致 谢 393
· · · · · · (
收起)
1 有用 陆吴双 2022-10-14 19:08:02 山东
财经杂志风格 疫情前出版的书,全书各种例子说明“极端不确定性”的益处和不可抗力,比较学术,全书讲述角度比较怪,不容易get到基点。从近三年的历史,当然是证明了大千世界的极端不确定性,但有如何呢?只有面对,中国人最擅长的是见招拆招,身段柔软。 作者以拿破仑入侵俄国,尼克松访华,力证伟大人物也对未来形势的发展不确定,唯一的正解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0 有用 齊物者惟不爭 2023-07-21 11:51:49 江苏
内容丰富的一本书,关于核心观点比较简单,一是澄清经济学模型的适用,二是决策的韧性如何形成。大量篇幅用于证明不确定性、极端不确定性下主观概率的非数量性、反逻辑性,小世界与客观概率相结合其目的不在于直接指导,而在于启发思考,大世界决策以协商讨论、集体智慧、经验、传统、基因、偏好等演化型的做出,采取生存原则而非最优选择。
0 有用 L 2022-10-14 22:07:54 江西
仿佛全书都在重复同一个内核:无法准确预测,接受未来不确定。只是每章都在引用重复的事件来阐述同样的想法,但只有讲述方式的差异……
1 有用 gria 2022-09-07 14:10:39 上海
最近看的都是反思系列,亚当斯密传、甜甜圈经济学反思价值,极端不确定性、肥尾效应反思风险。之前一直觉得奈特的不确定性非常重要,但是主流几乎没有任何思想上的延展,与塔勒布的《肥尾效应》几乎同步,我们现在又看到了《极端不确定性》的到来。再次对经济学关于风险的处理提出了质疑。真实的社会与小世界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有了工具,但关键是可以用工具解决问题。
0 有用 顾嘉 2022-09-05 18:39:05 北京
感觉书的内容和标题一样具有“极端不确定性”,不依赖概率、不依赖理性,而是依赖叙事推理?感觉主旨确实不太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