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之夜》的原文摘录

  • 无论小孩还是大人,永远都看不够这样的“好戏”。瘟疫暴发以后,这些出了名的疯子突然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却是一批比疯子更癫狂、更纠缠不清、更让人反感和恐惧的瘟疫狂人。 (查看原文)
    陆支羽 1赞 2022-11-11 17:52:41
    —— 引自第236页
  • 恐怕只有诗人而非历史学家或小说家能描述6月中旬以来城里弥漫的那种绝望。这是一种使人无法谨言慎行、无法深入思考、无法采取行动的绝望,是一种“我们终究是死定了”的宿命感。虽然眼下他们还没死,但是人人都感觉自己被困在了岛上,迟早有一天会在某个不起眼的地方一命呜呼。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2-11-11 18:09:13
    —— 引自第282页
  • 大祸临头之时,人的内心总会响起两个同等强烈的声音:一个声音理智地说,人应该考虑自己处境的危险和避免危险的方法;另一个声音更理智地说,要预见一切和逃避大势非人力之所及,面临危险时还是别去想它,否则太痛苦,把眼睛闭上,多想想快乐的事为好。——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2-11-11 17:19:58
    —— 引自第1页
  • 孩子们见到这些戴着口罩的消防员都躲得远远的,在他们眼里,消防员就是把瘟疫带到喷水池中和门把手上的独眼巨人。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2-11-11 17:51:04
    —— 引自第147页
  • 这就像是人们做了一场噩梦,因为害怕把噩梦说出来会让情况变得更糟一样,人们在这时要么缄默不语,要么编造谎言麻痹自己。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2-11-11 18:00:43
    —— 引自第264页
  • 宿命论者是即使知道危险也不会主动采取措施的,因为他们把一切都托付给了真主。至于“甘心认命”的绝望者,他们是假装对危险毫不知情,既不寻求任何庇护,也不相信任何人。努里发现,总督有时候一天忙下来,满脑子想的都是“我们已尽了最大努力”。或者,即便觉得还可以尝试其他办法,也感觉到心有余力不足,甚至直接放弃。每到这时,总督、卡米尔和努里都认为,获得快乐和安慰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幽暗的光线下与心爱的人紧紧拥抱。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2-11-11 18:03:27
    —— 引自第265页
  • 对于孩子们来说,瘟疫最可怕的一点不是失去父亲或母亲甚至双亲之后的孤独。不管实在穆斯林社区还是基督徒社区,总督所得到的信息是,让孩子们真正无法接受的是他们看到自己的母亲已经没有了过去慈爱的样子,而是变成了一个垂死挣扎的、可怜的、只为自己着想的动物!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世界末日,他们会想被鬼怪附体了一般逃得远远的。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2-11-11 18:12:01
    —— 引自第303页
  • 在亚洲的一些宗教中,人们可以通过尸体燃烧时烟雾的颜色和浓度来判断死者是有罪的还是无辜的,是正直的人还是邪恶小人。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2-11-11 18:15:01
    —— 引自第321页
  • 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狂热的民族主义正逐渐抹消历史与文学、神话与现实、颜色与意义之间的差异。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2-11-11 18:16:36
    —— 引自第352页
  • 他们还发明了一种在床上玩的游戏。他们盯着对方赤裸身体的某一处,触摸对方的肚脐、乳头、耳朵、手指或者肩膀,然后用一些水果、鸟、动物或者其他东西来指代这些身体部位。他们觉得这个游戏能够帮助彼此放松。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2-11-11 18:20:16
    —— 引自第383页
  • 统帅在生命尽头说出来的这些词,有的充满诗意(火、梦、母亲),有的特别能表达他自己的情绪(黑暗、忧伤、门锁),有的则表明或许他当时仍然意识清醒,但需要某些实际帮助(门、毛巾、被子)。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2-11-11 18:22:33
    —— 引自第448页
  • 走进屋子的时候,他像往常一样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危险的梦境。玛丽卡的家对帕夏来说是一种“禁忌”,而帕夏最喜欢的梦也和禁忌有关。忽然,一盏照亮街道、院墙、树木、花草的灯笼熄灭了,一切阴影和美好的回忆也都随着光线一起消失,剩下的只有死亡带来的让人厌世的恐惧和孤独。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2-11-11 18:24:12
    —— 引自第449页
  • 我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对城堡心怀恐惧,总觉得那里有可怕的东西,有匪徒或杀人犯。在大多数明格尔人看来,城堡里只有阴森可怕的黑暗,和他们一样,我曾经进去过一次,不过时间特别短。比起城堡本身,令我流连忘返的是它在水平如镜的海面上的倒影。 (查看原文)
    陆支羽 2022-11-11 18:27:28
    —— 引自第576页
  • 当日常的谎言和对符号的解读已经不足以让人获得希望的时候,人就会产生想要甘心认命的感觉。努里和妻子讨论过这些话题,认为这是“宿命论”的精神状态,但在我们看来,这并非“宿命论”。宿命论者是即使知道危险也不会主动采取措施的,因为他们把一切都托付给了真主。至于“甘心认命”的绝望者,他们是假装对危险毫不知情,既不寻求任何庇护,也不相信任何人。努里发现,总督有时候一天忙下来,满脑子想的都是“我们已尽了最大努力”。或者,即便觉得还可以尝试其他办法,也感觉到心有余力不足,甚至直接放弃。每到这时,总督、卡米尔和努里都认为,获得快乐和安慰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幽暗光线下与心爱的人紧紧拥抱。 (查看原文)
    伊豆的舞男 2022-11-16 12:55:43
    —— 引自第265页
  • “总督大人,您也知道的,尽管现在已经研发了很多疫苗,甚至有一些在我们国家的实验室里也能生产,但是现在还没有研发出针对这次瘟疫的疫苗。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法国人都没有研制出来。我们当初在伊兹密尔也采用的是传统办法,用警戒线、隔离带和捕鼠器战胜了瘟疫。除了隔离,我们没有其他办法了!指望医院里的医生来拯救病人是不行的,他们最多只能减轻将死之人的痛苦罢了。而对于这一点我们甚至都不那么确定。总督大人,岛上的居民准备好接受隔离了吗?这不仅关系到明格尔人,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查看原文)
    我唔係君少 2022-12-08 13:13:12
    —— 引自第39页
  • 大祸临头之时,人的内心总会响起两个同等强烈的声音:一个声音理智地说,人应该考虑自己处境的危险和避免危险的方法;另一个声音更理智地说,要预见一切和逃避大势非人力之所及,面临危险时还是别去想它,否则太痛苦,把眼晴闭上,多想想快乐的事为好。——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查看原文)
    No Surprises 2022-12-29 19:15:12
    —— 引自第1页
  • 这幅画描绘了一个看着被埋葬的刚有身孕的亡妻并对此伤心欲绝的英雄(远处还有几只乌鸦),但也展示了他内心出于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而努力维持的强大、坚韧、镇定。朦胧的黄色主色调让人印象深刻。城市上空和从焚烧场升腾起来的蓝色火焰更是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效果。然而,最令人感动的当数画中崎岖的山峦、尖峰和连绵的平原,它们向远方延伸,烘托出了“家园”的气氛和归属感。 (查看原文)
    豆友230313864 2023-01-29 03:41:20
    —— 引自第437页
  • 如今,乔治领事和他的明格尔妻子居住过的那栋精致的老宅被改造成了一家国际炸鸡连锁店。 (查看原文)
    提琴 2023-02-12 20:24:47
    —— 引自第578页
  • 热爱历史的小说家奥尔罕帕慕克告诉我,上世纪80年代,他住在从尼尚塔什的时候,他每周都会有一天步行五分钟到博物馆兴致勃勃地参观这一展品。 (查看原文)
    提琴 2023-02-12 20:31:19
    —— 引自第567页
  • 每次吃完冰淇淋,擦干净手之后,我总会恳求母亲带我去酒店二层参观那个小型博物馆。(我和作家帕慕克一样特别爱逛博物馆。) (查看原文)
    提琴 2023-02-12 20:31:19
    —— 引自第575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