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内容简介 · · · · · ·
難病で息子を亡くした父と、死後の息子の魂の往還。後悔と懺悔、寛容と慰めに満ちた感動の物語。やがて息子は古今東西の賢人から大切な教えを得る。映画化。岩波ホールなど全国公開。
安魂的创作者
· · · · · ·
-
周大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周大新(しゅう・だいしん)
1952年、中国河南省の農家に生まれる。82年にデビュー。2008年中国最高の文学賞である茅盾文学賞受賞。ほかに中国の『百年の孤独』と称される『第二十幕』、ベルリン映画祭金熊賞受賞の『香魂女』など。
谷川毅(たにかわ・つよし)
1959年生まれ。名古屋経済大学教授。訳書に、閻連科『愉楽』『丁庄の夢』『黒い豚の毛、白い豚の毛』『年月日』『人民に奉仕する』など。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在咱们老家的那些村子里发现,那些生育了四五个、五六个甚至十来个子女的妇女,家庭条件并不好,甚至缺衣少穿,但她们都能轻轻松松地活到九十来岁;相反在城市里,那些只生一个孩子的母亲,生活条件很好,却早早得了乳腺病和子宫病。 但,历史走到了这个当口,需要你和妈妈这一代人在生育问题上也做出牺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们和我都想开吧。 现在想想,你们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其实活得很艰难。大饥馑影响了你们身体的正常发育;文化大革命影响了你们精神的正常成长;严格的计划生育规定影响了你们家庭的正常结构…… 也因此,你们这代人身上有很多毛病:由于尝过饥饿的滋味,就特别喜欢囤积食物,生活中节省成癖;由于尝过“文革”的苦头,就做事谨慎过分,一遇政治风险便想掉头而去;由于家庭结构不正常,就对孩子寄予过多的希望,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不过,后人也许会给予你们更多的同情,会在史书上写一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活得不容易……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6页 -
孩子,读大学是你成长变化最快的时候,真可谓一学期一个样子,越来越懂事越来越成熟了。 第二学期回来,你给我和你妈都买了礼物,给我买的是几个小兵马俑,你知道我喜欢这类东西;给你妈买的,是头巾和一些西安好吃的食品。过去都是我们给你买礼物,这是你第一次给我们买礼物,你知道感恩了。 第三学期回来,你看到你妈用冷水洗碗,水很凉,就自己决定去商场里买了一个电热水器,安到了厨房里,让你妈能用热水洗东西了。你妈感动地说,儿子知道我最需要什么。 第四学期回来,你领了个需要在京转车的同学到家,安排他吃饭休息并帮他买票,我们很开心,你已经知道交朋友了。 第五学期回来,你开始代替我们接待客人,帮爸爸处置用于写作的电脑出现的问题。 第六学期回来,你说你想回老家看看爷爷奶奶,给他们买点滋补品带回去;还主动联系新东方学校,为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去努力,知道为自己的将来去谋划了。 第七个学期回来,你说你想写篇论文,开始为论文的写作去查找资料……我看着你一天天成熟起来,笑着对你妈说,看来我剩下的任务,就是挣钱为儿子买一套房子,静待他结婚了。 非典过后,我真的用稿费给你买了一套房子。那时房价很低,加上非典让人们对未来有一种无法把握的感觉,买房子的人很少,到处都有空置的房子要卖,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给你买了房子。当时也不懂这房子会升值,只想着你研究生毕业后就要结婚,我不能让你没房子住。后来装修楼梯的时候,按常规,每个踏阶上只装一根立柱,可我特意给装修工说,楼梯扶手下的立柱太稀的话,将来我有了孙子,他在楼梯上玩,是会出危险的,建议每级踏阶上安两根立柱,让其间的空当变小,使小孩子不能将身子由空当间钻出来。 装修工笑道:那样装,看起来会不美观,我们过去也没有那样装过。我说:实用最重要,这次一装就有先例了,你们就按我的意见装吧。楼梯后来装修得非常结实,可我没有了你,上哪里去找孙子?看来,人不能对未来设想得太好,当事情没有变...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安魂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作者缺乏建构后半部分的能力
这本书前半部分描写了一个父亲看着儿子长大,直到患脑癌英年早逝的全过程。情感真实细节丰富,读之令人泪下。这部分的唯一缺陷是儿子的形象过于成熟,毫无年轻人的激情。后半部分则想描写一个死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很有《理想国》以及《神曲》的感觉...
(展开)

一部真正触动心灵的书
父亲在叙述儿子从生到死的过程中带着无限的懊悔与绝望,让我的心为之揪痛;儿子在叙述自己在天堂的生活时带着乐观与希望,让我又产生了超越死亡的思考。正是这种双重角度的描写,正是这种人性之间的对话,正是这种对生命的反思,让这部本应该带着死亡色彩的书中又蕴含了...
(展开)

安魂,为了百万“失独家庭”
安魂,为了百万“失独家庭”…… 我一向偏激地认为,只有理性和冷静才能去直面“生死”这一命题。感情太易冲动,不足以承受与掌控关于这一命题的长篇大论。而今,一位父亲近三十万字的呕心力作,让我发现——原来,“向死而生”的意境,并不仅仅存在于哲学家们的专著中;而更多...
(展开)

作者缺乏建构后半部分的能力
这本书前半部分描写了一个父亲看着儿子长大,直到患脑癌英年早逝的全过程。情感真实细节丰富,读之令人泪下。这部分的唯一缺陷是儿子的形象过于成熟,毫无年轻人的激情。后半部分则想描写一个死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很有《理想国》以及《神曲》的感觉...
(展开)

前半部分的情绪描写很细腻真实
亲历过失去至亲的痛苦,无法安置这种时时刻刻侵蚀的情绪,慕名找了这本书来看,试图从中寻找到一星半点儿的安慰,想着作者作为一个过来人,应该能给指一条明路。看完以后,并没有发现什么“明路”,倒是在前半部分找到了很多可以共情之处——原来至亲病重后,人的感觉是那么类...
(展开)

一些感悟,不足挂齿,闲笔瞎写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20170110 看了三分之一了,没想到成书形式是父子对话,那么儿子的部分是曾经儿子说过的?还是作者的一厢情愿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看书,真的有点不舒服,因为知道儿子已经去世了,却看到父亲已儿子的口气写书,感觉作者要安魂的不是儿子而是自己~~从内容上看,作者虽然饱读诗书,... (展开)>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作家出版社 (2012)6.7分 25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暂无评分 3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安魂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