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与诸国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穿匈国 2023-08-13 14:47:12 北京

    是站位甚高,野心极大的书,试图以春秋战国自西向东人口流动的六次浪潮作为背景,得出对诸子思想何以应对这一背景而形成各种样态的分析。立意和方法有惊人的启发性,但具体的行文里,史料运用,文本解读,则不少粗糙颇谬,似是而非之憾。大抵是太急于奔向恢宏的结论了。

  • 6 BJMYAO 2022-09-13 22:48:24 广东

    书名起的挺有深度,内容基本远离书名。全书围绕六次人口迁徙,但从不论及人口迁徙本身,大谈特谈结果,毫无意义。六次浪潮迁徙的配图简陋至极,还云里雾里搞一个所谓的“众所周知”的理由,什么理由?让我去看前作?所以理由就是我要了解你本书的核心观点“六次迁徙”,还要去买一本前作?本书所谓的第二大结论诸子学说是非脱离现实的形而上学。这个还需要结论?但凡了解先秦诸子的,难道有认为诸子学是不务实的形上?全书大侃特侃,我想作者是“人类学者”,没有人类学的角度,也至少有考古学的内容吧!结果,一概没有。只谈西迁,不谈东来,毫无意义。秦考古很多年了,周文化对秦(商)文化的影响显而易见。人口的流动是不能流于表面,至少要结合社会形态、文化差异来谈的。不是西边的戎狄一到东部就能够融入的。国、野之别不谈吗……

  • 1 夜雨寄南 2024-04-13 22:48:25 湖北

    书名挺大,内容比较浅显。80%在讲东周历史,剩下才总括一下诸子百家。不过也算是符合把诸子放在诸国的背景下思考的初衷。比较有意思的视角是东周人口东迁论。对诸子的分析比较粗略,但我认同语境分析这个方向。

  • 1 元貞 2023-01-17 15:30:03 湖北

    3星半,“诸子与诸国”,“诸国”完成度还不错,“诸子”太简略了。作者提到斯金纳的语境主义,这本书语境部分描述得很好,但“思想”几乎缺席了。这书更确切的说,应该是“东出”与“西抗”:从人口迁移看春秋战国之大势。

  • 6 梅亚扎 2022-11-12 16:22:30 上海

    周为商人牧马 申为护周获罪 郑为周虢争地 楚助郑觊干越 齐因流民而富 晋因诸戎而强 魏启职业农民 赵建骑兵纵横 田齐因弱常胜 然顾西则失北 孔子本末倒置 黄老孤注一掷 战税国见不同 扶推墙颇有异

  • 2 小路飞的冒险 2022-11-21 21:30:07 陕西

    想象大胆 论证清奇

  • 5 阿道克 2022-11-29 16:22:00 浙江

    张经纬的书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脑洞。就当一种历史小说看就行了。至于历史细节和推理逻辑的漏洞实在是太多了。

  • 2 卧听南窗雨 2022-09-17 14:58:18

    这本书厘清了我对东周列国简史与先秦时期管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部分见解孔子治学、参政的出发点皆与鲁国的三桓有关。儒家方案旨在为社会增加各种礼仪、礼法上的要求,同时也为新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儒家做加法,“兼相爱,交相利”的墨子做减法,墨子主张节省一切不必要开支为核心,以节俭为贵,以兼爱为荣,却只能收获更大的贫困,实在令人唏嘘。

  • 1 连翘姑娘没有剑 2022-09-27 19:02:19 上海

    【打工人】我会要求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就阅读一些类似本书的优秀的历史专著,这些专著类作品都有着各自的立场和视角,正因着历史的存在本身便是缥缈而辽阔的,故而更不能偏听偏信,唯有广博地去吸收更多不同的认识方法,才能在混沌之中逐渐接近,那个也许本不存在的真相。

  • 0 比远方更远 2022-10-04 11:50:46 北京

    追寻思想脉络的时空特定性,将其主旨化约为关于战争、税负与国家的三个面向,仿佛跳出了探究传统文本意涵的固化结构,但最终还是在“基础决定建筑”的“先验”逻辑上进行细化和铺展。由此形成的“不及”或在于:1.回望中的“想象”部分取代了回望对象,而当下回望的“背后结构”(通常影响回望者的思维视角和话语表达)被忽略,致论证不经意间成为符合“期待”的论证;2.思想史的层级沉淀,形成了难以辨析的“传递结构”,使研究目标常常偏移、模糊甚至虚化,进而引发“假问题”丛生;3.惯为古人“代言”的心理满足,言之灼灼处恰是己之昏昏。“破”书易,“破”己难,而“破”这个时代者,更难……

  • 0 书蠹鱼 2022-10-29 20:05:41 四川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固然是美好的愿望,但人类迁移的趋势不可违,社会变迁的方向不可逆。大厦颠覆之后,还有新的高楼重新立起;前浪拍岸之时,仍有后浪层层叠叠,日夜不倦。

  • 1 读书客 2022-11-05 12:14:48 江苏

    发明“周郑东进”这一视角,硬套各国历程,小说都不能这样写

  • 0 游啊游的游 2022-10-14 23:19:35 北京

    《诸子与诸国》从新的角度来理解西周东迁以后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被分为六次自西向东的人口迁移浪潮,这使得读者对这段历史的理解一下子豁然开朗。张经纬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哲学研究非常透彻,他把诸子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放到整个春秋战国历史的大环境中去讲述,这种条理分明的叙事方式,使杂乱无章的战国时期历史变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

  • 0 李克 2022-12-17 11:49:42 北京

    四夷居华夏的前篇

  • 0 sifeng 2024-01-17 16:35:31 上海

    交付了什么? 从人类迁移角度,梳理了:儒家墨家(孔孟)、杨朱学派(杨朱)、兵家(孙子)、纵横家(公孙衍)、黄老之术(老庄)、法家(韩非子)在战国年代的相互影响和碰撞,以及他们理论的背景。 我的感受?即使是“人性本善/人性本恶”都是有时代背景的,为的是介绍和推广当下的学术理论。

  • 0 六月雪 2024-03-10 11:17:35 上海

    1. 春秋和战国共发生过六次大规模人口迁移,不仅推动了历史演进,也进一步催生了诸子思想,导致中华大地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 如果把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社会看作一堵正在倒下的墙,儒家努力让高墙恢复直立的状态,墨家希望至少维持现状,兵家期待“四两拨千斤”,黄老学派决定孤注一掷,杨朱学派选择逃避责任,法家索性站到了斜墙的另一侧推倒这堵让大家闹心的墙。

  • 0 sojeuhe 2024-03-20 22:50:30 广东

    书名起的好大,但内容真的撑不起来。

  • 0 拿破轮胎 2024-03-21 08:52:29 广东

    看张经纬的书总是感到人主观能动性的局限,就像大海里的浪花一样从东涌到西,偶尔挣扎一下最后也是终归大海作波涛。以前是经济活动,这本书写的是思想的形成,都是在百川入海的大势下产生的一朵朵浪花。

  • 0 小护士毒舌猫-虞兮虞兮奈若何 2024-03-20 16:14:25 新疆

    用人群东迁解释春秋事件背后的推动力。

  • 0 死神的挽歌 2024-01-15 11:54:15 浙江

    三星半。作者还是有学术野心的,试图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人群迁移趋势的动态描述,打破历史与哲学的分野,重新为百家争鸣绘制“地图”。本书的写作脉络不复杂,首先,以动态视角呈现东周人群迁移的阶段性历程——简述东周历史。随后,将诸子哲思置于各国历史演进互动的背景下,视为黄河流域不同位置人群对外部局势变化的思考和回应,并打破以往儒、墨、道、法等诸家的传统划分,从全局的角度给予系统化的分析。遗憾的是,作者虽然采用了历史情境代入法来构思写作,但所做的工作不免有浮泛之处,且文笔的某种固定形式,让人在恍惚之中感到类似机器生成的程式化叙述。本书与其说是对中国古代思想起源既有范式的突破创新,不如说是切入中国历史的角度比较奇特,很多地方挺有趣,令人悬想。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