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姆医生 短评

热门 最新
  • 6 死透气了 2022-08-28 18:01:21 湖北

    这本知识社会学与科学社会学的重要著作有了修订译本。主题思想是作为科学的医学和作为救治手段的医学之间存在张力(想想一下崇尚科学者对中医的鄙视与拥戴中医者对中医疗效的坚持)。这本书在两位作者写的书里均属于比较通俗易懂的。“勾勒姆系列”我印象中第一本最重要,期待世纪文景能把另外两本陆续引进来。

  • 1 Ehdn~ 2022-10-22 18:07:36 内蒙古

    原来勾勒姆这个隐喻还有来历,作者们做这系列来科普也是很用心,看这书是今年翻版的,就时效性来说,还是值得一看。“有时候,在不确定的条件下,技术性决策采取‘预防原则’,即某项技术革新的风险尚未明确,那么最明确的行动纲领是谨慎——什么也不做。然而在疫苗接种这方面,预防原则对我们毫无用处,或者基本可以肯定,如果我们停止使用疫苗,流行病将会肆虐,而流行病带来的后果将比接种疫苗引发不良反应的后果更严重。”正如此时嘛~

  • 1 黄小豆 2023-12-27 10:02:28 江苏

    博观约取,富有启发。阅读体验最轻松的一本科学话题下的知识社会学。 “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不是因为作为科学的医学不够完善,而是医学二重性(作为长期服务群体的科学、作为迫切服务个人的临床医学)和医生与病人复杂主体关系所带来的一些列不确定性的产物。医学的“黄金标准”本就是松动的。 作者在两难中坚持“需要怀疑医学,同时不是盲目反对”的立场,是很中肯的。对于“医学”的探讨,其实也适用于“科学”。

  • 2 陈钢 2022-11-10 16:08:35 浙江

    作者借勾勒姆这一神话人物(助人也坏事)告诉大众需要辩证的做医疗决策,即不在医生一边,也不在“医疗机构成为对健康的主要威胁”一边。作者指出:医学的两个层面经常相互冲突。冲突的一个方面是紧迫性:作为科学的医学必须想方设法得到正确答案,不管花费多长时间;而作为救助手段的医学必须当下就给出答案。面对即使在最严谨和最没有偏见的科学中也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冲突,最好的科学和技术也很难解决这些争论,并且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会比其他科学更加充满争议。

  • 4 danyboy 2022-10-27 01:12:00 北京

    可能对于医生或医学工作者来说,诸如安慰剂效应、现代医学的局限性等,都是课堂上熟知的常识吧。但对于普通人,这件事情其实相当复杂。一方面,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伪医学,迷信,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持续科普现代医学很重要;另一方面,正如本书所言,现代医学并不能包治百病,也不是唯科学论。这就好比,在一个前现代生活方式还没有消逝的地方批判后现代主义一样,情况复杂而尴尬。

  • 0 free farm 2022-11-18 16:14:31 天津

    医学知识社会学是医学伦理学讨论的前提。

  • 1 Water Notes 2022-11-13 20:01:35 江苏

    比学术论述要浅 比故事集要深 每章一个非科学的疾病案例 比如冒牌医生、替代医学、维C治癌症、无用但滥用的扁桃体手术,系统地讲述这样的边缘科学(现在未知正确与否的医学手段)从何而来,为何能够存在,患者和边缘科学支持者如何与学界互动。没怎么谈及理论,这些非科学案例其实核心在于表明,医学是粗糙和笨拙的。医患互动很重要。作者说可能前两本书ta会更偏向患者,但是这本书ta更偏向科学。(如别的学者所言,可靠和确定性只能沾一边,只存在不确定的可靠,和不可靠的确定性)

  • 0 陆钓雪de飘飘 2022-09-18 15:52:50 山东

    没有什么比儿童的疫苗接种更能体现个人选择与集体利益的矛盾了。人群中较彻底的疫苗接种能够从根本上消灭某些疾病,天花的可怕威胁就是这样从地球上消失的。而且天花被根除得十分彻底,只要用试管保存天花病毒的那一两个地方不发生事故或遭到恐怖袭击,或者病毒不再重现出现或重新传播入人群,就再没有人需要接种天花疫苗。不过要根除一种疾病,只需人群中大多数人口接种疫苗,而不是100%。所以,如果你个人不喜欢接种疫苗,你只要等待足够多的人接种后产生的“群体免疫”来为你提供保护。不幸的是,持这种观点的人越多,根除这种疾病的希望就越小——群体免疫就难以实现,因为留在人群中的潜在携带者将越多。这是一个经典情形,其逻辑类似于著名的“囚徒困境”:你永远不能确定怎样做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径直要求还是少要一点——最终取决他人

  • 0 胡说 2022-09-18 15:13:54

    或许整个现代医学本身,便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庞大的安慰剂效应。

  • 0 Atlas Galt 2022-10-01 20:35:52 江苏

    由点及面,说白了,医学也不是精密科学,利弊共存,有太多的偶然性和运气成分;然而人类不可能等一切都有尘埃落定才去决策,在谨慎和冒险中选择平衡点仍是当下的最优选择。不知是原文还是翻译的问题,虽通俗易懂,但文笔不好。

  • 2 羽木 2022-10-05 19:42:39 上海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讨论一些关于医疗的议题,作者的观点相当持正。承认现代医学有相当多不足之后,并不能转向反西医或挺中医,而应该获取更多信息,理解病症,理解人类的身体,综合考虑有关知识(或诊疗手段)的形成问题。这是一场围绕黑箱(人体)的博弈。

  • 0 huyouyou 2022-10-12 19:54:29 江苏

    文字晦涩,八个篇章也没有啥内在联系,可读性比较差。#20221012

  • 1 AAPU 2022-10-19 12:56:50 河北

    医学有时是一门科学,肩负社会福祉,医学有时又是一种救助手段,承载个人希望,而这两种角色之间常常产生冲突。这个富有洞见的主题贯穿全书,让我们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有关的具体问题,同时更加理解何为医学。

  • 0 H 2022-12-13 15:28:59 江苏

    看了前两章,看不下去了,啥玩意。 第一章那个思想实验,作者是想用自己臆造的场景去推翻安慰剂效应实验的意义吗?这样的假设疾病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讲冒牌医生,“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从短期的个人行为的角度考虑,会倾向于认为冒牌医生能够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种种益处”。 啥也不是→_→

  • 0 棍哥收徒弟 2024-03-12 17:57:55 德国

    非常具体地讲解了现代医学中科学的效用与边界,同时关注个人与集体利益在医疗上的囚徒困境。书中举出了诸多现实的案例进行讨论,这让我们明白这正是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与我们息息相关之事

  • 0 孟羊羊 2024-03-10 15:03:54 北京

    非常好展示了“如何论述科学争议”

  • 0 南方 2024-02-19 18:29:47 浙江

    内容有些偏学术风格,以社会学的视角在写关于医学的发展与矛盾。 1. 最大的收获在于,帮助我重新开始聚焦于替代医学的存在,与对那些在现有西医体系下无法解决的慢性或难以诊断病症的帮助。 2. 几组关系之间的博弈:疾病与患者、患者与医生、医生与疾病。科学也正是在这些博弈间不断的被推翻、质疑、进步,每一个普通人、患者对于科学知识的判断也因此得到增强。

  • 3 蓟川 2022-08-31 12:08:56 上海

    大学时候读过旧版,非常浅显易懂的sts领域有关医学研究的短文集,这次再版请到王一方老师写了序,很漂亮,依旧值得每位医科生和医生阅读,对初识sts很有帮助,还是一贯的想法,希望能有更多医科生和医生关注到医疗这个场域受到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追求再纯粹的科学研究也无法摆脱之,对岸比大陆好很多,在一批人的带领下,sts研究闯进了相对封闭的医学界,大陆也希望如此,能有更多医科生能对sts有兴趣并做出漂亮的研究

  • 2 高桥松明 2022-08-30 10:33:00 上海

    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医学,既学术又很切身。作者把医学比作犹太神话中的勾勒姆(golem)——一种强大却又笨拙的善良人造物。我们始终在等待一个对人体和疾病“全知全能”的时代的到来,然而,个体生命如此短暂又脆弱,在那个医学至臻完美的时代到来之前,作为救助手段的医学不得不在各种不确定的条件下立即做出反馈,不仅受到科学认知与技术的局限,更有可能面对种种政治、社会、心理与文化等层面的影响。医学能够救治生命,却又难以治愈每一种伤痛。“知道医学是可错的,然后怎么办?”在书里读到了很多“关于医学的知识”。人类共享着几乎相同的心脏结构,却有千百种心痛。医学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 0 尚童 2022-09-05 23:22:19 山东

    医学的不确定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