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儿 短评

热门 最新
  • 16 Fleurs.哼哼 2022-10-09 17:12:31 河南

    作为男性和儿子的角色,我当然不敢笃定和妄言女性成长的那些必经拐点,结合本书,回忆了一下我历任女友与其母亲关系的心路历程,恍惚有一个似是而非的判断: 类似于男性的成长和裂变必须经历最少一次精神“弑父”,女性也需要在几次特殊的时间点上仪式般地扬弃传统、家庭和母亲的多重影响。 东亚,亚洲甚至类似的父权社会对孕育世界的女性有着罄竹难书的洗脑,不仅仅是书中几代女性不同氛围的迷茫、惶恐、挣扎、反叛…… 女性觉醒更是一个庞大的母题,我不知道如何从根本改变,但隐隐约约我知道,经济基础的夯实拔高和公共领域话语权的增广增量绝对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

  • 1 Shirleysays 2022-12-25 00:06:44 北京

    #🍋说书# 与其说写的是母女关系,不如说写的是女性共同体。现代家庭,如何构建母女关系,如何通过外部环境向家庭实施影响力,最终抵达girls help girls,旳确值得深思。从女儿、那孩子、母亲到珍,都是女儿,也都可以是母亲,即便不是生物学上的母亲,也可以行使母亲的权利与责任。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该清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女性之间没有共情与理解,男性就更难做到设身处地了。关于女儿,其实就是关于女性自己。

  • 14 萨罗迈拉 2022-10-09 19:01:37 北京

    本以为会代入女儿的角色,但是在读的过程中,看到母亲的内心留白,全程都在想:这就是妈妈会和我说的话啊。难过的是,结尾并未等来释怀和和解,因为这个世界一步都没有退让。不退让,母亲的焦灼和女儿的诘问就永远没有答案。

  • 28 曼仔 2023-03-23 03:07:55 北京

    是我读过的第一本韩国小说,超出预期的好看!结构非常有野心,丧偶的寡居母亲一直在养老院做护工,家里有激进的姬佬女儿和她的女友,会为了寻求公义而奔走呼号,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有悖于母亲对“正常“的认知;而与此同时母亲一直在养老院照顾的孤寡老人,年轻时或许与她女儿是一样的人,为了和自己“不相干”的人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匿名资助了很多小孩,到老来却失智失能孑然一身。无法理解女儿的母亲,却其实也在为和自己不相干的老人,付出着劳动与爱意。能明显感觉到作者的叙事野心,希望通过微观的生活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与声音。不过在读到母亲因女儿的“不正常”而痛苦的时候,难免还是会在思路上拐到心理学,这还是因为个人边界不清晰之故,分不清“我的女儿”不等于“我自己的延伸”。

  • 1 原生麦子🎄 2023-10-15 21:52:44 四川

    【2023059】9.5w/2.5h·4.5|把东亚母女关系写得很细腻很贴切,“爱”和“理解”并不一定会共存,“爱”有的时候就是会带来背道而驰的举动、“为你好”和伤害——“我”不想女儿受无谓的折磨和痛苦,希望女儿像大多数人一样结婚生子,而不是当一个同性恋。母亲的矛盾太真实了,接受不了女儿是同性恋,所以会想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自责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女儿为了被无端解雇的老师出头时,母亲的反应也非常东亚:为什么你要去?总会有人要去的,为什么得是你?跟你有什么关系?——但母亲又会把跟疗养院自己的服务对象、实际上跟自己无关的老人带回家照顾。 有点无奈,母亲可能会因为爱最终退步接受女儿和“那孩子”,但正如她所说,可能这辈子都无法理解。 “我无法揣度她们眼前的风景,她们追求的风景,以及往后会看到的风景。”

  • 10 Diotima🪐 2022-11-01 20:24:24 贵州

    看完想起《始于极限》里:以弗洛伊德为首的心理学理论中,“自我”是男性自我的代名词,这些心理学家一直在关注男孩如何成为男人,但对女孩漠不关心,所以母女关系在心理学层面基本无人讨论。 韩国的女性主义小说真是越来越精彩了啊。一边是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好”母亲,另一边是现代社会里叛逆的“坏”女儿,是父权家庭制度下的母女肖像。关于女儿,亦是关于母亲,也关于每个在反抗的我们。

  • 4 shitou 2022-11-12 12:59:41 北京

    对话推动,所有线索缓缓展开。主线是两条:1,我护理老后痴呆返贫的珍;2,我和女儿在性向和社会问题上的交锋。珍年轻时为他人社会而活,却老来凄凉。女儿仿佛正重演珍年轻时的场景,为学校无端罢免性少数任课教师而抗议。有文学技巧地探讨我们要不要按部就班地生活,要不要打破社会的桎梏,要不要为纠正弊端而抗争,要不要关心她人。三个女人仿佛在母女关系间流转,展现女性的命运——总要忍受不公与贫穷。为什么总是这么惨?或许答案已经摆出来,但patriarchy的大象在房间里却不能被讨论。母女之间不理解但爱或许温暖人心,但也没有那么温暖。6b4t或许是应许之路。

  • 1 芝士草莓蛋糕 2023-06-06 14:46:09 海南

    一个只会抱怨自己女儿的母亲,什么叫做“我爱你但是我不理解你”,我供你读了那么多书,你却不按照我人生设定走?没有找一个老公,成为一名和我一样奴隶,过这样悲惨的生活,我听不得你和女友的事情,我对你的投资失败了我在试图收回沉没成本,我对你的女友冷漠,甚至想收你们的房租。 ♂权诡计下的圈套,被营销出来的书籍,通篇都是东亚制度下吃👩的东西,快跑吧女儿!!!这压根不是一个天然母亲对生物学女儿的爱,本质是♂⭕️下♂对♀的压破……那些打高分的,是收了多少💰??? 从翻译语言上来说,原本想明年可以读读原文,想来不必了……♂⭕️制下能有什么说出真xiang的出版物呢(摆手)

  • 1 Cici 2024-05-25 00:12:07 上海

    从妈妈的视角来写的,非常少见。看到了很多我和妈妈相处中的互相不理解以及精疲力尽的交流。我也突然想起来看到伊能静的采访,关于她对儿子的放手,让儿子自己去感受世界。这本书不单单只是女性主义和同性恋问题了,超越了概念和界限,非常优秀的作品。韩国人写的文章和台湾人有点像,细细密密的寒冷的小雨一样,看得心里很受触动,很久没看人内心的解剖了。妈妈认为女儿与她的女朋友不构成家人的关系,别人认为妈妈和养老院的可怜女人没有家人关系。但实际上老人和女儿的女朋友对于各自来说是很重要的人,这似乎成了一个闭环,帮助妈妈去理解女儿。正如封面所说,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母女间没有输赢的理解之战是每一个家庭中必须直面的问题。希望我也能和女儿一样成为一个有血性的人,和珍一样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 96 向北向北 2022-11-20 21:12:58 北京

    2022已读044。无论是坚持自我女同身份并为同类争取权益的女儿,还是不顾领导苛求、用心照护养老院老人的妈妈,母女二人都在努力试图在自己身上完成更真实、更富有人性的那个自我。她们各自的路都很艰难啊,尤其是在母亲仍然深陷父权制社会影响、难以接受女儿与众不同的漫长岁月中。

  • 1 松如 2023-12-27 10:00:37 日本

    結構工整,問題意識極強

  • 0 仲曰 2024-03-08 23:24:35 北京

    很轻的小说,两个多小时就能读完。文字简单的得像蹒跚的幼儿,字里行间都像在说:看啊,这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但我们却从未想过从母亲的角度看待身为女儿的自己。故事的内核很重,血亲、爱与理解,三个看似互为因果但细究没什么关系的概念,究竟是怎么牢牢将思想捆住并让人反复诘问无法释怀的。

  • 5 danyboy 2023-07-01 13:18:09 北京

    原来异国的同龄人写的小说是这样子的啊。。。人真是有趣的生物,随着年龄增长,社会角色的增多,在读各类叙事作品时,所代入的情景也会有微妙的变化

  • 17 今天小熊不吃糖 2023-03-19 17:38:51 北京

    为女儿甘愿付出一切的母亲,拒不接受女儿是同性恋者的事实,一心想要让女儿结婚生子、过平凡人的家庭生活,却忘记了,自己虽然结婚生子,可还不是同样要面对无人理解、疲惫维生的孤独晚年?如果是一个人的话,或许可能还会更轻松一些吧

  • 0 木子 2022-11-12 20:33:05 北京

    3.8星推荐吧

  • 17 Beryl爱说话 2022-11-13 15:55:22 北京

    恍惚间好像看到了我和我妈的缩影,但第一次读到了我妈的视角。

  • 2 xuan 2022-11-12 23:21:53 上海

    我曾以为我是世上最了解女儿的人,但其实我们之间隔得那么远。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解释心意成了啰嗦重复,看得即是女儿又是母亲的我,好担忧又无比感同身受

  • 4 夏小暖 2022-11-12 17:40:41 浙江

    非常棒的选题和写作视角。从母亲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女儿以及东亚国家里的母女关系——作为独生子女一代,女儿必须同时满足她对于儿子与女儿的期待,也就是成为“具有男根的女儿”。除了同性恋女儿的角色之外,母亲在对一位女性老年病人的看护过程中也逐渐转变了自己看待母女关系的方式和角度。如作者所言,写小说这件事能助我在亲近的人面前,表现出刹那的温柔。那么对于读到这本小说的我来说,亦是如此。

  • 0 喂你走错纤维了 2022-11-10 17:38:58 重庆

    编辑简介令人毛骨悚然 归根到底个体之间不存在理解这回事 而母亲与女儿之间又被加诸了无数枷锁 改编成韩影 必然痛哭再三 为她 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