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爱丽舍宫的母亲》的原文摘录

  • 乔治自己没有英国顶级珠宝品牌的 “奢华饰品”,但圣诞节会收到这样的礼物。克洛德在这些场合中,通常白天穿舒适的高级时装、定制服装或套装,晚上穿长晚礼服,佩戴香奈儿设计的首饰。她从未买过顶级珠宝品牌的珠宝,只有一条乔治送给她的珍珠项链,陪伴了她一生。 P62 一对有影响力的夫妻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7 09:12:38
    —— 引自章节:一对有影响力的夫妻
  • 1960年5月3日,戴高乐将军与夫人应邀在贝蒂纳堤岸出席我们的家庭晚宴。 …… 母亲在一个崭新的皮面金边笔记本中记录了这个难忘的时刻。晚宴结束后,每位来宾都签名留念。我们只有两次家宴设过签名环节,另一次是宴请著名艺术家和社会名流时。事后,戴高乐夫人给克洛德发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感谢“与您的家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这些资料都珍藏在我们的家庭档案中。 p70一對有影響力的夫妻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7 09:16:14
    —— 引自章节:一对有影响力的夫妻
  • 国家动产局负责为总理府搜寻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其效率是乔治和克洛德以个人身份所无法企及的。总理办公室挂上了皮埃尔·苏拉热的巨幅画作,取代了之前一幅18世纪的肖像画。这幅由深深浅浅的黑色构成的绘画丰富灵动、异乎寻常,访客纷纷驻足欣赏,陷入无限遐想。有些人膛目结舌,不过这就是“蓬皮杜风格”。 我和父母挑选了马克斯·恩斯特和尼古拉·德·斯塔尔的两幅大作。我们私人公寓里原来那些不舒服的家具让位于现代风格的扶手椅和沙发,旁边摆放着一张由伊夫·克莱因设计的有机玻璃矮桌,里面装饰着金箔。在明快的背景衬托下,书架和壁炉上的精美古籍显得熠熠生辉,地板石材闪闪发光。 p78 馬提尼翁宮的新做派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7 09:21:01
    —— 引自章节:一对有影响力的夫妻
  • 由于经济上的宽裕,我们把公寓装修一新。我的房间采用最新风格,克洛德决定摆放现代风格的家具,采用让·普鲁韦和勒·柯布西耶的时尚“设计”。我房间的家具虽然不是他们设计的,但一眼就能看出是他们的设计理念⋯⋯客厅摆放着一张宽大奢华的长沙发、几把路易十五风格的椅子和一张工艺精湛的果木书桌。 p33 私營部門的吸引力🧲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7 09:42:06
    —— 引自章节:一对有影响力的夫妻
  • 克洛德向香奈儿学习穿衣技巧,训练优雅的走姿、坐姿和仪态。我感觉香奈儿的完美主义完全出自实践,这正是母亲所需要的。虽然母亲早已不是豆蔻年华,但在这方面还是“新手”,看到她的改变我也十分欣喜。母亲曾评价过这位谜一般的设计师:“她极其优雅,注重细节,崇尚颠覆和挑衅,有时甚至话语刻薄。”后来,香奈儿受邀做客爱丽舍宫,说道:“以前人家是不邀请商人的!…” 母亲与香奈儿的交往,为她成为第一夫人后担任“法国时尚形象大使”奠定了基础。 p52 銀行家的妻子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7 12:43:21
    —— 引自章节:马尔罗:艺术圣人
  • 母亲爱好旅行。即便是官方访问,她也乐在其中。无论是在法国境内旅行还是出国访问,她都会做充分准备。她通常不干涉日程安排,但会提前了解在公务间隙参观某个地方或博物馆的可能性,询问那里有何独特之处。出国访问时,她会在行李中放一个乡村面包、一根干香肠和一瓶上好的葡萄酒,以便闲暇时拿出来招待身边的人。这是她的生活方式,绝不暮气沉沉,也彰显出其独树一帜。她总会随身带一本喜欢的书或是一卷七星丛书。 p87 官方訪问和私人度假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7 12:45:23
    —— 引自章节:官方访问和私人度假
  • 早在与克洛德观看让-吕克·戈达尔导演的电影《中国姑娘》'专场放映后,他就察觉到年轻人的烦恼。 注: 影片《中国姑娘》(1967年8月)讲述了巴黎西部一个“土生土长”的女子的故事,她在激进的南泰尔大学学习哲学,那里知识分子与工人住宅区融合在一起,成为1968年五月风暴发酵的地方。安妮·维亚泽姆斯基是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孙女、让-吕克·达尔的伴侣,她在这部电影中担任主角。导演在这部电影中通过几位主角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年轻人当时的处境。这部影片传递出的时代气息给我父母留下了深刻印象。 p90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7 12:49:28
    —— 引自章节:1968年五月风暴:十字路口
  • 为了应对1970年3月的美国访问,克洛德准备了皮尔·卡丹、姬龙雪、克里斯汀·迪奥、伊夫·圣罗兰和香奈儿品牌的32种香水9以及由巴黎最著名的女帽店“波莱特”制作的8顶帽子。此外,还随身带着乡村面包、传统香肠、卡雅克小奶酪和卡奥尔葡萄酒这些长途旅行必备品。 在接受Lo0k杂志采访时,她指出自己的服装是“借来的”:“法国人民可不希望我花他们的钱打扮自己。” P110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8 07:49:28
    —— 引自章节:第四章|摆脱孤独:1969—1971
  • 1972年,英国女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时,这个空间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当代艺术满腔热忱的蓬皮杜总统打破王室礼仪禁忌,搀扶着女王的手臂,带领她参观。在晚宴开始之前,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思在白色钢琴上即兴演奏了肖邦的奏鸣曲。乔治和克洛德本来就喜欢这种“非正式”的随意,他们的宾客也被这种周到而不刻意的“轻松”氛围所吸引。 P116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8 08:11:57
    —— 引自章节:第四章|摆脱孤独:1969—1971
  • ‘对艺术的判断与鉴别并非靠才智,而是全凭感觉。更确切地说,要靠敏锐的直觉,而不是推理。因此,对于艺术,人们不是以思考,而是凭感觉来判断'。 (这段话《艺术之爱》一书中也出现过 p44 馬爾羅:藝術聖人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7 12:39:02
    —— 引自章节:马尔罗:艺术圣人
  • 1965年,由莫里斯·贝雅执导的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春之祭》在巴黎上演,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母亲写道:“贝雅决定在体育宫上演《春之祭》,目的是让社会各阶层都能了解这部针对文化精英的剧目。…这场演出在音乐和舞蹈两方面,的确是一场革命。” 他们在爱丽舍宫履职期间经常出席文化活动,克洛德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我和丈夫对音乐和戏剧有着同样的爱好。我们常去看拉辛、博马舍和莎士比亚的剧作演出,我尤其爱听莎士比亚戏剧中铿锵有力的英语。晚上,我们常在爱丽舍宫听音乐。丈夫特别喜欢莫扎特,我则偏爱巴赫。但事实上,从伟大的经典曲目到当代音乐作品,我们什么都听。我负责挑选和换放唱片。” (“探访画家巴尔蒂斯的经历令他们难忘。”为什么一笔带过? p119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8 08:20:26
    —— 引自章节:艺术探索
  • 选择门厅和私人客厅的装饰作品对父母来说是一种乐趣。他们委托让·库拉尔从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中挑选出他们所欣赏的艺术家作品,给予艺术家在总统府展示作品的殊荣,被选中的艺术家包括:弗兰提斯克·库普卡、弗朗索瓦-格扎维埃、克洛德·拉兰纳夫妇、索尼亚·德洛奈、阿尔曼、尼古拉·德·斯塔尔、布拉克、比西埃、苏拉热、哈同、克里斯托等。作品送来以后,由他们决定悬挂的位置,对这项工作他们感到乐此不疲。 p119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8 08:23:59
    —— 引自章节:艺术探索
  • 克洛德对这种忙中偷闲回味无穷。她对乔治说过的一句话始终深有同感:“艺术是至尊天使之剑,能够直刺我们的内心。” 第一夫人不仅以最现代的风格装饰私人公寓,还调用了国家动产局最精美的藏品来修复18世纪风格的客厅。 克洛德邀请艺术家共进晚餐,与他们成为朋友,妮娜·康定斯基就是其中之一。1971年至1974年,乔治与她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并授予她荣誉军团勋章。她把自己名下丈夫的全部作品都赠予法国,难道政府不该向她致以谢意? p120 (上海西岸美术馆「抽象藝術先驅:康定斯基」 展覽 尼娜·康定斯基女士遺贈,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國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工業設計中心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8 08:26:56
    —— 引自章节:艺术探索
  • “这个建筑很棒但什么时候才拆除脚手架!”原来建筑师为了保证内部视觉效果,更好地展示艺术作品,在建筑物的外部搭建了金属管廊! P150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8 08:33:42
    —— 引自章节:艺术探索
  • 2007年,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的参观者数量达到每天1万至1.5万人次。30年来,共计18亿人次。现在,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并驾齐驱,远远领先于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公共信息图书馆在欧洲排名第一,声学与音乐研究所的发展势头迅猛。中心举办了一系列关于80年代的十年特展《欢愉启示录》,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展览包括巴黎一一纽约展、巴黎一一柏林展、巴黎一一莫斯科展、巴黎一一维也纳展,以及波洛克、康定斯基、克利等艺术家的作品。 P165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9 12:31:08
    —— 引自章节:永恒的追求:艺术、艺术家、家庭和旅行
  • 她对艺术创作有真正的热情。“我之所以喜欢艺术,正是因为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且能够让人轻松地转换时空。古典艺术让人看到的是过往和历史,现当代艺术让人看到的是现实和未来的发现。”克洛德与现当代艺术家保持着密切关系,排在第一的要数皮埃尔·布列兹 注: 皮埃尔·布列兹(1925一2016),法国作曲家兼指挥,7岁开始学习钢琴。他从综合理工学院预备班辍学,1943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为了谋生,1945年,他开始在富丽秀演出。1946年,21岁的他创作了第一首钢琴奏鸣曲。1948年,他创作了第二首作品,这首作品成为他的代表作。他不堪忍受当时的音乐状况,与让-路易·巴罗创立了珀蒂-马里妮音乐会,在苏珊·泰泽纳斯的支持下,创建了“音乐领地”乐团。他在科隆开启了自己的国际职业生涯,后到巴登巴登定居,担任奥地利指挥家汉斯·罗斯鲍的助手。1966年,他在拜鲁伊特音乐节上首次指挥瓦格纳的作品,曲目是《帕西法尔》(Parsifal)。1967年,他在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担任指挥,之后在BBC交响乐团和纽约爱乐乐团担任指挥(1971一1975)。1956年,他创作的《无主之锤》给克洛德·蓬皮杜留下了深刻印象,克洛德建议总统邀请他加人1970年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的筹备工作组,负责声学与音乐研究所。1978年至1995年,他担任法兰西学院教授。他的音乐观点颇受争议,他被人称作“可怕的顽童”。1988年,在阿维尼翁艺术节上,他创作了《应答》。2010年,他告别指挥。皮埃尔·布列兹人格魅力无穷,以对艺术的苛刻追求著称。他希望自己成为第一位仅以作品传世、不留传记的作曲家。 P165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9 12:37:50
    —— 引自章节:永恒的追求:艺术、艺术家、家庭和旅行
  • 妮娜·康定斯基出生于俄罗斯,常年居住在格施塔德和巴黎。她每次出行总随身带着一个很重的皮包,很多人都知道里面装的是贵重珠宝,这是她卖掉丈夫的画作后购买的。她与克洛德是关系亲密的朋友,在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蓬杜·于尔丹的斡旋下,1980年,这位伟大画家的遗孀向克洛德承诺,把自已名下康定斯基的全部作品捐献给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并在贝蒂纳堤岸克洛德家的餐桌上起草了文件。“场面虽然有些局促,却非常震撼。”克洛德这样写道。母亲抓住时机,丰富了法国博物馆的藏品,并于同年担任了康定斯基协会会长。1980年,妮娜在格施塔德的住所遇刺身亡。案情真相始终未能水落石出。 除了夏加尔与妻子贝拉,瓦萨雷里及其家人,贝尔纳、安娜贝尔·比费夫妇之外,克洛德还同艾梅·玛格及其妻子“吉吉特”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一一他们是通过玛格基金会经理让-路易·普拉相识的(乔治和克洛德在1936年就光顾过玛格在巴黎的画廊)。卡尔·弗兰克陪同母亲到各地旅行,向她推荐了多幅库普卡的作品、一幅丰塔纳的佳作和一幅尤克的作品,并且送给她一幅克利的画作。 P171 (查看原文)
    May 2022-09-19 12:42:17
    —— 引自章节:永恒的追求:艺术、艺术家、家庭和旅行
  • 多米尼克·德·梅尼(1908一1997),新教徒。她的父亲康拉德·斯伦贝谢是一位阿尔萨斯科学家,创办了斯伦贝谢跨国石油公司,她是继承人之一。1930年,她与让·莫尼“梅尼男爵”结婚后改信天主教。同马尔罗一样,她与库蒂里耶神父的关系也很密切。库蒂里耶神父在纽约期间,激发了她对现当代艺术创作的兴趣,并向她介绍了原始艺术。1945年,她购买了塞尚的一幅水彩小画,从此开始收藏艺术作品。她还收藏了杰克逊·波洛克、威廉·德·库宁、赛·托姆布雷和马克·罗斯科的作品。1977年,梅尼夫妇建造了罗斯科教堂,各种信仰的教徒都可以在其中祷告。30年后,他们把苏珊·泰泽纳斯在“音乐领地”乐团所秉持的精神发扬光大。这位收藏家创建了休斯顿“梅尼基金会”和“梅尼收藏”,由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的建筑师之一伦佐·皮亚诺负责设计。20世纪80年代,与克洛德·蓬皮杜一样,她也收到了大量由让·丁格利和妮基绘制的卡片。1984年,巴黎大宫举办展览,展出了梅尼收藏品中600件珍贵艺术品。根据她的遗嘱,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接受了30余件艺术品。10年后,多米尼克·德·梅尼逝世。她的家中到处都是大师的作品,唯独她的房间却像修道院一般,没有任何艺术品做装饰。“我知道自己终将离去…必须做好上路的准备。正如《圣经》所教导的那样,除了我的手杖和腰带之外,什么都不带走。”她这样写道。 p173 注釋 (查看原文)
    May 2022-09-20 06:55:48
    —— 引自章节:第六章|面向未来:1974—1986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