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兰多 短评

热门
  • 63 伊夏 2022-11-13 12:32:58 江苏

    以前总觉得是个奇情故事,注意力都在追逐性别转换和时空交错。其实奥兰多对世间万物的观察思考才是故事里更重要的事。

  • 35 youxia 2022-11-10 15:21:12 吉林

    读到后半部分时甚觉灵动、优美。想读英文原版。

  • 11 淡淡地亖了 2024-01-25 22:39:45 贵州

    一如既往的伍尔夫~模糊又清晰的历史幻影、强烈的诗歌性和极度强调感官的文字。最喜欢的是俄罗斯冰河爆发(在脑海里演绎了一番自我意识爆裂式的坍塌)和最后爱上名字对我这个中文读者像乱码一样的男人之后一直到结尾的那一段。可怕的性别对比,灵魂的舒展,自幻想式的伟大、让人轻松而向往却难免空虚的自由幻想到一步步沦于生活,女性的故事同样是一首史诗。 不管书籍的原型是谁(或者说根本没有原型,不重要),为其写一首同历史相连的传记史诗的主意真是太棒了,如同目睹一个存在翻阅时间的藩篱,用骨骼和血肉硬生生碾碎时空的桎梏一般。色彩挤入历史的边框,流溢、填充、膨胀,散发出一种精美的味道,却又隐约闪现着一些悲哀。 其余的,就难以言语了。

  • 13 abizoab 2022-11-17 08:47:29 北京

    啊啊啊我居然没有标想读 宏伟壮阔,性少数群体的圣经。和maroon居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讨论了我所有的理想,诗和远方,生活,友情,爱情,和女人。 文字间满满的爱意。 Vita的几张照片更让人痴痴欲醉。 永远爱弗吉尼亚伍尔夫。

  • 6 退相干 2024-04-18 18:18:16 湖北

    写于三本严肃壮美巨著间隙的轻松诙谐之作,另三部作品中藏于文字结构之下隐喻的、晦暗的、即使集中一切神经感触仍然难以确定抓住的、一不小心就会从你知觉的细网中悄悄溜走的表述和主题,伍尔夫都在这里直抒胸臆,甚至可以看作对其意识流作品的一次直白解答,比如关于机械时间心理时间与宇宙时间、性别议题和雌雄同体、人的多元自我,还有反历史反英雄主义的历史观,对匿名者的关注为普通人作传,对普遍意义上人生大事的消解,对生命中稍纵即逝的顿悟瞬间和“无用之事”的捕捉书写,以及对传记文体写作的创造革新(调侃了父亲的著作《英国名人传记辞典》)。《奥兰多》和《海浪》对非线性时间对生命死亡之循环的探讨,都让单独个体走向了人性本质,从而莫名具有了某种科幻哲学味道,以至于我在前者的结尾读出了超体,在后者的结尾读出了西部世界雷荷波…

  • 6 Lottie 2024-07-09 11:11:37 上海

    伊丽莎白时代的奥兰多,一切时间都有迹可循。至维多利亚时,在女性奥兰多的眼中,万物仿佛都模糊了,时空飘忽不定,生活是幽深而隐秘的,读者的思绪也随着意识流的笔触不断跳跃。“我”只是疲惫的生活之链中微不足道的一环,奥兰多的一生,是一场跨越四百年的日新月异的对生命的探索。

  • 9 浮来弗瑞 2022-11-16 21:07:01 浙江

    意识流文学的第一次尝试,意外地和自己阅读时本就不那么密合的思维惯性契合。有很多跳脱的想象和思考,但完全不生硬和做作,所有比喻都流露着恰到好处的可爱和生动!正如序言里说的,这份传记的写法太巧妙了,伍尔夫真是十足有文学魅力和个人魅力的女士!跳出了传记的刻板写法,出现了新鲜的传记作者视角、架构在庞大而变换万端的时空之下,时代精神、个人品性的变与不变悉数呈现。奥兰多(许是伍尔夫)的一些胡思乱想、对诗歌和自然的不变信仰和对生活的探索,纯粹、真实又可贵,好让人心动的存在!拙劣模仿伍尔夫的比喻来总结我的感受:就像是在灰尘飞扬的机械工厂里,看到了一只扑动着青色翅膀、飞向钢筋天花板的翠鸟。不自觉在心间落下一根青铜色羽毛。

  • 3 小熊软糖 2023-08-10 00:09:51 江苏

    流光溢彩。知道本书是在葡萄牙波尔图的莱罗书店,买了一本书店自出版的英文原版。读的过程中无数次感叹于伍尔芙的才华,被其中绝妙的比喻、讽刺、衔接所吸引。读到后面已经忘了奥兰多曾经是男儿身了。阅读的过程仿佛在时间旅行,也是一场梦,伦敦几百年间都没什么大的变化。生活、恋人、大橡树,都是梦境的碎片。

  • 3 燃木 2024-02-10 11:15:20 河南

    “一切浮华都建造于腐朽之上,活生生的肉体之下埋葬着残骸遗骨;载歌载舞的人们终将归于黄土;姹紫嫣红终将化为尘埃;戒指上的红宝石会丢失,曾经闪亮的双眼也会褪尽光泽。”

  • 3 lune 2024-07-25 16:52:05 福建

    行云流水的文字,感觉是伍尔夫的意识流作品里比较好读的一本,简单概括来说就是一个前30年是男人,而后突然转变为女人的故事。奥兰多身为男人时,放荡不羁、自由潇洒,与数不清的女人有过风流往事;转变为女人后,他曾经那双被欣赏的颀长双腿成了被凝视的物品,她开始被贞操、纯洁和谦恭所束缚。为了继续写作,为了摆脱社会的凝视,她不得不戴上婚戒、走入婚姻、保持谨小慎微,表现出对于时代精神的顺从。如同波伏娃所说,女性是后天被塑造成的“第二性”,人的身份和自我认同会受到社会、家庭和他人等等的多重影响,保持“真我”、追逐自由并非易事。奥兰多就是伍尔夫,写作就是“在孤独中生成一种抵抗的精神”。无论性别与身份,我们都能拥抱诗与自然,追逐爱与自由,衬裙与马裤可以并存,勇敢与美丽也可以兼得。

  • 6 雅鸦湖居士 2022-10-28 16:46:26 上海

    伍尔夫以Vita Sackville-West为原型写成的传记。“我突然想到一种方法,可以在一夜之间使传记写作发生革命。”

  • 2 豆芽 2024-03-11 21:18:12 湖南

    这本是最有电影感的,但是影视化再好也拍不出文字万分之一的魅力

  • 2 秉存 2025-05-08 14:50:45 浙江

    伍尔夫缺乏深度感,最后一章已然足够。 本体被剁成小小的碎片,自我是个悬而未决的谜,奥兰多究竟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被认为生存于现时。

  • 3 冇脚雀仔 2024-10-03 11:39:20 江苏

    说它是女性主义代表作完全不为过,奥兰多性别转化前后所体验的差异,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理差异,还有完全不同的内在情绪差异。奥兰多从一个不受社会礼法和道德规范约束的男性,转变为一个道德自律、行为受限的女性,要处处迎合着社会的规范来行事,将不平等剖析得如此深刻。而伍尔夫不仅对空间实现了完美的转换,她对时间变幻的把控也非常精妙——18世纪是要端着茶杯给男性文人们加方糖的时代,19世纪是要穿上衬裙嫁人的潮湿渗水又沉闷压抑的时代,20世纪则是丰富的物质世界逐渐被分割成一个一个小格子进而让个人空间渐趋狭窄的时代。 于是奥兰多就在不停的空间时间变化中,不断更新着自己的认知,最终在栖息着上千自我的精神中,达到了超越时空的永恒。太牛了……伍尔夫你太牛了……

  • 3 LADarwinci 2023-08-03 13:55:22 吉林

    如果伍尔夫是一个男人,他就一定会被誉为是超越莎士比亚和毛姆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但她是一个女人,她的鬼才首先被偏见打了折扣,之后被眼角的余光审视,再后就是被刻薄的言语挑剔,最终被埋没在众多男性作家的光环背面。和同样是女性作家的简奥斯丁和勃朗特姐妹不同,她的文字不注重爱情也没有描写家长里短,她的目光在高处,她的心在远方。她不符合传统女性框架,所以她不讨喜。尽管你妙语连珠,你高风亮节,你胸怀大志,但是他们听不到你说的话,他们只听到婉转的歌声,却不想体会其中之意。奥兰多代伍尔夫表达了对于时代的疑问与困惑,虽偶有无力感,但她们却坚持地按照自己的步伐走了下去。她们是自由的,是正义之士,是理想,是未来。

  • 8 小瓜 2022-11-09 22:09:58 广东

    22/71 爱自己,与自己和谐共处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我也可以从自己身上学到很多。

  • 2 Young甜 2024-03-15 23:55:20 黑龙江

    恕我直言。。8.8都是txl打分的吗?

  • 2 twopersons 2024-07-02 12:14:55 上海

    “人生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尤其是到了最后一个章节,完全是在阐述这句话的奥义。奥兰多公爵(夫人)的一生如此精彩,活了几百年,自称三十六岁。随兴所至,随心所欲。从薇塔的《激情耗尽》到原型薇塔蓝本,都是如此肆意。人生潇洒,没有白活。男女转变,现在已经烂大街的动漫情节,不让我反感的小说是头一遭看见。奥兰多顿悟的那一时刻,天地变化,钟敲响了十下(之前是十二下)。经历过两次七天的睡眠“死亡”,复苏后成为新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复活。场面华美,太有镜头感,色彩又饱满鲜亮,书仿佛能直接拍成电影。

  • 1 Sincere-R 2023-12-30 21:26:10 云南

    意识流看得好痛苦,结尾很魔幻,翻译得很美,原文一定更美。

  • 1 蝴蝶飞噜 2025-01-10 23:26:39 上海

    神奇且异常专注的阅读体验!绵密到令人忘记呼吸!酣畅淋漓!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