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的笔记(361)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头脑🧠特工

    1.岂不知你拿人家当朋友,人家背后老糟改你。 2.经心活了一辈子,活出个朋友吗? 3.事不拿人,话拿人啊。 4.遇事自个拿不定主意,想借人一双眼。 5.一套理讲下来,把一件事绕成了另一件事,讲得老裴犯了疑惑。除了疑惑,还担心这理绕下去,会把自己绕疯。(真真是话拿人啊🔥)被人绕死可太冤了。 原来世上的事情都绕。 6.处事:同样一件事情,对自己有利没利他不管,看到对别人有利,他就觉得吃了亏。(开山修路的阻碍,总觉...

    2022-11-30 15:42:16   17人喜欢

  • 木槿

    刘震云汉族,河南延津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有时候会想,当代中国教育中非常重视集体,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个体特色的埋没。真正理想的集体其实不是绝对的服从和一味的混同,而是不同个体之间的碰撞与调和。私以为,良性集体应当对个体的合理利益有所关注,而不能用一些空洞的口号忽视任意一者的需求。反过来讲,只有每一个个体在集体中有被关注的感觉,才会产生归属感...   (1回应)

    2022-11-18 06:30:57   12人喜欢

  • 宇宙iu

    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我要想不清楚这一点,也活不到今天。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 一方总想着另一方,就没了自己的心思。没自己的心思倒没什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出自自己的内心,而是为了给别人看,没了自己。自己没了,自己的心思也没了,那成了谁呢? 霸道不是抢你碗里的吃食,或是手里的玩物,而是在说话上,一件事怎么办,得顺着他的心思来。话本来该这么说,他非那么说;事本来该这么办,他非那么办;一时不顺他...

    2023-05-29 16:17:42   8人喜欢

  • 豆瓣嘟嘟

    人相互一有隔阂,对方便无做得对的地方;同做一件事,本来是为对方考虑,对方也把你想成了另有想法。 人要一堵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不拿你当朋友的,你赶着巴结了一辈子;拿你当朋友的,你倒不往心里去。 事不拿人话拿人呀 原来世上的事情都绕 同样一件事情,对自己有没利他不管,看到对别人有利,他就觉得吃了亏 退学是因为不懂,又来上学的人还是因为不懂。 病相同,人却不同;不同...

    2024-05-07 11:05:37   6人喜欢

  • 諾々儿 (一个干净舒适、亲切有趣的人)

    老板今天早上开会的时候对我说,人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好,过好了自己的生活,其他的方方面面才会好。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在暗指什么,毕竟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并不适合在工作时间探讨,更不适合跟一个称不上朋友的人讨论。如果她说的“其他”是指工作,我不服气。谁有资格评头论足我的生活是好是坏?别人又知道多少呢,怎能凭着自己的几分臆想就判断出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如果她说的“其他”是指人生,我承认这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1回应)

    2024-01-23 13:06:27   6人喜欢

  • zzc (我期待)

    一句真得顶过万语千言   (5回应)

    2023-02-13 16:58:24   6人喜欢

  • 晨曦书屋

    1、慢性子容易心细,心细的人容易记仇。 2、一个人说正经话,说的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在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3、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别人,就是掰扯了自己。 4、人要一堵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5、一个人总顺着被人的心思来,自己心里就有些别扭;但一个人自己别扭,也比再让别人别扭自己强。 6、你恰恰说反了,如果不愿意,你早不说这事了;恰恰是找我商量,证明你心里愿意。 7、...   (1回应)

    2024-12-20 19:34:46   3人喜欢

  • 初依

    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感知。 感知身边的事物和人,感知一切的随机性。对无机物的不可控,对人的不可控,对关系的不可控;对生命长度的不可控,对自身欲望的不可控。 迎来送往是常态,摆脱不了的是孤独 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有些人说得着,有些人说不着;有些人现在说不着,将来或许能说得着;有些人现在说得着,将来未必能说得着;有些人这一辈子...

    2023-06-13 16:09:17   4人喜欢

  • 溯核Sanda

    世上最难吃的是屎,世上最难寻的是人。

    2022-12-24 21:46:04   4人喜欢

  • 木吒

    我即牛爱国,牛爱国即杨百顺,延津是我们的精神子宫。 出延津记,是向外寻找。回延津记,是向内自认。至于那句顶一万句的话话,不来自于伟大宏远,不拒绝琐碎渺小,当你完成了外寻实现了内认,就会出现在你心里。 在向外寻找时,杨百顺始终没有找到“说得着”,在向内自认时,牛爱国偶然遇到“说得着”,但又因害怕丢了,如同叶公之龙好。终又去找,不是没有“说得着”,是认得自己,有来处与去处,才有说得着。 巧玲是很隐晦的...

    2024-01-24 08:27:10   2人喜欢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36 37 后页>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