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选题意义及现实关照 1
二、相关学术史的回顾 5
(一)关于民国时期儒学演变的研究线索及其对儒学的理论定位 5
(二)关于意识形态视角下的民国儒学问题的研究 14
三、「国家意识形态」及相关概念说明 20
(一)意识形态概念产生、演变及传入中国
(二) 国家意识形态、帝制儒学、保守主义及双轨规则等概念说明
四、论证思路及主要观点 50
第一章 儒学在中华民国政府初期国家意识形态中的起伏 53
一、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传入及其对帝制儒学的排斥 53
(一)临时约法与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
(二)自由主义在民初教育改革中的破与立
(三)儒学意识形态在读经与拜孔问题上的激烈抵抗
二、保守主义政治道路的实践与帝制儒学的复兴 62
(一)意识形态领域旧已破新未立的失序状态
(二)二次革命后的保守主义政治道路与政局转向
(三)保守主义道路下的帝制儒学意识形态复兴
(四)袁世凯与民初帝制运动的高涨
三、国家意识形态过渡期的双轨规则与国家命运 80
(一) 双轨规则与民初的国家意识形态过渡
(二)袁世凯、孙中山以及两大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
(三)对于现实的一点启示
第二章 「打孔家店」与国家意识形态的转捩 87
一、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孔家店」的意义指向 88
(一)「打孔家店」与新的政治主张
(二)「打孔家店」与新青年教育目标
(三)「打孔家店」对儒学更新的意义
二、政治派系斗争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建设困境 99
(一)北洋军阀政治派系斗争与民初政局的混乱
(二)重建「法统」的努力与意识形态的困境
三、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 103
(一)帝制儒学的意识形态历史正当性的逐步丧失
(二)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价值正义性的再造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锋芒初露
(四)「中国目前三个思想鼎足而立」
第三章 儒学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意识形态中的重生 109
一、三民主义意识形态的成熟及其对儒学的吸收 109
(一)孙中山对三民主义儒学化的理论探索
(二)戴季陶对三民主义的继承与开新
二、儒学化的三民主义意识形态在全国的推行 134
(一)三民主义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
(二)儒化三民主义意识形态在政治领域的推行
(三)儒化三民主义意识形态在文教领域的推行
三、理论层面道学化与实践层面精英化的新意识形态 157
(一) 理论层面道学化的新意识形态
(二) 实践层面精英化的新意识形态
(三)对于现实的一点启示
余论 163
一、儒学在当代中国的位置 163
二、三分一统 再造文明 167
主要参考文献(以出版年份为序) 171
附录 185
一、以「文化基因」矫「内在理路」之理论偏失: 兼论儒学在近代中国的选择性表达 187
(一)「内在理路」说与明清儒学演变之间的张力
(二)「文化基因」说的理论优势与实践面向
(三)儒学在近代中国的「选择性表达」
二、儒学复兴路径刍议 201
(一)儒学复兴的必要性
(二)儒学复兴的阶段性定位
(三)儒学复兴的学科路径
(四)儒学复兴的理论指向及其模式
三、论人文学科融合发展的地利之便 207
(一)人文学科的分科治学及其交流平台
(二)政治文化中心对人文学科发展的重要性
(三)依托于高校的人文学科建设及其地利问题
· · · · · · (
收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