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的科学家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叶隐 2023-04-11 08:32:57 广西

    有些过于繁琐,但从全面的角度去看这起造假事件更能了解到这并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某个国家才出现的问题。即使对理科知识一窍不通的人看着还是很投入

  • 0 蜗牛的记事本 2022-12-29 15:58:12 北京

    没有专业背景涉及到的科学问题完全不懂,但能感受到作者的扎实。围绕一件学术不端事件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学术期刊、政府、新闻媒体各方的反复交锋,调查费用花费上亿元,最终导致科学家自杀、研究中心解体,似乎在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对待一件极其糊弄的事情,真是荒谬。印象比较深的是调查记者的专业素养以及小保方全程律师陪同,也提到了研究机构治理体系的缺陷、学术惩戒的形式和程序也有差别(学位撤销可以缓期)、调查中途辞职会被认为是逃避。

  • 0 鱼的九思 2023-03-01 07:05:14 北京

    冷静客观到boring

  • 0 脑坑少年 2023-03-06 20:49:31 北京

    书的核心议题很好,采访的记录和材料也很丰富。但是整本书的结构松散,作者对事件的描写也很干。读起来真的像是新闻的堆积,而不是“一本”纪实文学

  • 0 橘子2ND 2023-02-15 16:33:37 北京

    科研不端的孕育绝不是特定某一个人的责任,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只是在这一个过分瞩目的事件中浮出水面,而被它侵蚀的科研一线已显溃态。后记中也总结了以下综合因素:拨款削减与过度的“选择和集中”导致的焦虑与疲惫;偏重创新导致“转化导向”型研究的增加;年轻科研人员就业状态不稳和追求短平快成果的风潮——以及人们对科学家盲目的“造神”信任。跳出浮躁,回归本质,人必须尊重自然规律,规律不会因为欲望而加速改变,科学家也拥有人类的欲望与缺点,接受并以最真诚的好奇心去面对科学,这样的环境才能孕育出真正的“颠覆常识”的大发现。 从一开始的失望到愤怒,到结构性问题的发展总结,还是期待着再生科学健康长远的发展。 翻译不是太流畅是一大阅读难题,相比较生物学名词的阅读门槛反而不算什么。

  • 1 四百击 2023-02-13 12:09:25 安徽

    如何把一件本来很有意思的事件讲述得非常无聊,你只需要在书中穿插大量普通读者不理解的专业名词,不分轻重得叙述每一个细节,而对事件主角不痛不痒得带过即可。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对小保方晴子和Stap细胞造假事件,以及她的导师自杀有一点点耳闻。所以我带着“小保方是什么样的人?”“她造假的动机是什么?”“她的导师为什么要自杀?”等问题去阅读的,但是书中充斥大量专业术语,以及反复对细节的描述,看得我逐渐失去耐心,而我在阅读之前带的疑问也没有得到满意的解答。 在书的最后,我突然想到了中国的“汉芯”事件。学术造假很容易,因为学术有门槛,普通群众无法分辨,学术圈又容易形成学阀,对所谓“权威”跪舔。我们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指着那个皇帝说“他没穿衣服”。

  • 0 豆友f1769.1300 2023-04-27 17:58:48 北京

    清晰明了,福尔摩斯说一切谜题都没有真相有趣,就是这样。

  • 0 四叠半主义者 2023-04-28 17:01:18 上海

    临近毕业,对这个话题异常感兴趣。按常理来说,造假领域如果想搞出大新闻,应该出在咱们国家才对。不过也分情况,咱们虽然也时有小造,但特点是不敢无中生有。日本人在造假上也很有创新精神,敢于幻想,不怕扯着蛋。可惜被发现得太快,要是再撑几个月,就会有无数篇中国sci证实她的发现。 快速浏览了一遍,相比于小保方糊到令人震惊的实验记录本,本书的作者反而更具备科学素养。对于整个事件的记录,详尽到每次邮件交流每场发布会每个当事人的反应,作者也证明了一点:科研造假从来不只是个人行为,它的动力是自上而下的。有些政策看似在鼓励科研创新,但缺乏监管之下,后果就是间接鼓励了造假。再牛逼的科学家,也还是人,还是有身为人的局限性,也有不擅长的领域,所以在欲望的驱使下,也会做出不理性的判断。

  • 0 ll 2023-04-28 21:32:47 福建

    造假就是不定时炸弹,完全不值当。小保事件中,她自己当然负最大责任,工作单位和自然杂志也难辞其咎。科学共同体有漏洞,好在还能纠错。全书写得极其啰嗦,罗列专业名词,科普水平不敢恭维。

  • 0 咕噜 2023-03-21 15:55:08 上海

    事件本身值得书写,但是过于详细的、事无巨细的记录显得乏味,对stap细胞造假本身的来龙去脉解释得也过于学术,造成阅读门槛高、阅读体验差。最后一章从时代背景、机构制度、处理方式和结果等维度对比小保方晴子和“舍恩事件”很精彩,还不如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前面的叙事,然后砍掉三分之一篇幅,可读性会大大提升。

  • 0 波洛 2023-05-09 14:42:24 湖北

    很离谱的事件,就像书中涉及的我很难理解的专业知识一样摸不着头脑,主要是整个事件看下来非常的滑稽和漏洞百出。小保方作为研究者水平也太次了,发言也非常的幼稚,但也感受到一丝天真,很难看出她的优点在哪。实验或者说闹剧本身一开始完全看不到动机,明摆着是会被质疑的为啥要强行发出来,以及过程中从指导者、同行、编辑几乎完全噤声,集体失明,风险如此之高到头来到底为了啥?最后的结果非常的惨烈,搭上了一位成功学者的生命,但组织的弊端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整个事件就犹如黑盒,我觉得报道本身也不一定就是真相,也许真的是有他者动的手脚,小保方本人则是推出来的傀儡罢了,这么一想,似乎有很大的解读空间……

  • 0 海拉鲁 2023-08-26 10:11:09 上海

    最近围绕常温超导的话题搞得沸沸扬扬,有人质疑也有人支持,由此突然对学术造假的动机非常感兴趣

  • 0 《羊柳風》 2023-09-16 14:27:18 广东

    造假这个事情真的是无关国籍、学历、行业,只是想不明白这样硬撑不承认有什么意义?

  • 0 Iris. 2023-06-16 11:37:37 上海

    事件梳理很清晰。

  • 0 陌生人 2023-06-29 11:00:22 湖北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 0 矮马来了 2023-06-26 00:25:01 广东

    “细胞会培养一个星期。培养箱前也不是一直都有人,研究室的成员都有钥匙,晚上想进去就进去……”有本格推理的感觉了!

  • 0 小熊熊他爹 2023-07-19 00:02:23 四川

    好的题材,不好的写法

  • 0 love柯南and德 2023-06-12 21:51:03 北京

    内容太多,毫无筛选,某些事情翻来覆去地说,而涉及专业的各种细胞名字和操作让读者眼花缭乱

  • 0 马路涯子 2023-09-03 18:48:50 山东

    外行有点难度,对小保方晴子的无耻而震惊——同一张图片多个地方使用;未仔细阅读评审人意见;被辞退后竟又出了书,笹世自杀的不值

  • 0 AkaneS 2023-08-31 19:54:17 陕西

    这个事件好像是还在学校的时候发生的...多少还有点印象,但是感觉这个作者,作为媒体对其也没有多少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