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之说传世几经波折,从王叔和整理《伤寒论》、孙思邈《千金翼方》收录到宋之前各个版本残缺不齐或编排体例多样,深深地影响了后世《伤寒论》发展。直到《宋本伤寒论》的出现,结束了《伤寒论》版本的混乱局面和传本歧出的历史。在此期间,其学术发展多以北方及中原地区为主,然随着历史进程,此书濒临绝迹。自古江南诸师对仲景之说非常重视,孙思邈曾感慨:“江南诸师密仲景要方而不传”。直到明清时期,常熟人赵用贤、赵开美父子翻刻宋版《伤寒论》,促进此经典著作在江南地区大规模传播,为后世仲景之说北学南移奠定了基础。赵版《伤寒论》作为当今学者研究《伤寒论》的重要版本之一,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教育部在编写教材时便采用其部分内容,之后医家在《伤寒论》方面的著作亦多以此为蓝本。今所著《伤寒琢》是对此版经典反复研读基础上,产生之灵感,作为常熟人,笔者以此开篇,亦有对家乡先贤传道经典、济世救人思想之传承之意。《伤寒琢》,即是琢磨《伤寒论》,从临床实际出发,对经典条文及相关内容进行深入探析,再将理论回馈于临床,反复研习,并结合目前学术界对于《伤寒论》的普遍认识进行探讨,甚至提出质疑,目的是为了更好理解经典的精髓,其间某些理论为作者首提,值得商榷,只为抛砖引玉,望读者能一起探讨,正所谓《伤寒论》常读常新,常琢常新。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