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用简明易懂的方式阐述了人体和病毒之间复杂且迷人的关系。作者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用历史事件为引,用战争策略作比,向读者展示人体和病毒是如何“相爱相杀”的。
作者不仅诠释了许多科学理念(病毒学、遗传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病毒学的发展进程、人类与病毒紧密而微妙的关系,还讲述了他从医以来的难忘经历和对有关病毒的科学研究、医药伦理、社会事件等方面的思考,这些内容使该书在目前有关病毒的著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是一次病毒学知识的深度之旅,它让我们明白如洪水猛兽般的病毒有时候比想象中的更加平和无害。
作者简介 · · · · · ·
圭多·西尔维斯特里(Guido Silvestri)
意大利安科纳大学医学博士,美国耶基斯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微生物学和免疫学部门负责人,佐治亚州比较病理学研究联盟杰出学者,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病理学和实验室医学系主任和教授,策略研究系执行副主任。曾担任2011年罗马第6届国际艾滋病大会和2017年巴黎第9届国际艾滋病大会的联合主席。
译者刘敬龙
毕业于意大利摩德纳大学,有扎实的生物基础与医学常识,翻译经历丰富,热爱科普。
目录 · · · · · ·
1 由免疫力构建的城堡 1
2 生命的边界线 17
3 我们即是病毒 33
4 人类与病毒 53
5 黑桃A 69
6 艾滋病病毒从何而来 91
7 肉搏 109
8 卡尔·林奈的错误 127
9 可实现的共存 141
10 总之,我们是谁? 151
11 一生 173
12 最后一顿晚饭和第一顿早饭 193
13 对理性的热爱 207
14 生物医学研究的未来 229
致谢 233
注释 236
词汇 250
参考文献 265
· · · · · · (收起)
2 生命的边界线 17
3 我们即是病毒 33
4 人类与病毒 53
5 黑桃A 69
6 艾滋病病毒从何而来 91
7 肉搏 109
8 卡尔·林奈的错误 127
9 可实现的共存 141
10 总之,我们是谁? 151
11 一生 173
12 最后一顿晚饭和第一顿早饭 193
13 对理性的热爱 207
14 生物医学研究的未来 229
致谢 233
注释 236
词汇 250
参考文献 265
· · · · · · (收起)
喜欢读"有益的病毒"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有益的病毒"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7.3
-
- 生命简史:从尘埃到智人 8.8
-
- 征血 7.1
-
- 隐形的遗传密码 8.4
-
- 四维:令人惊叹的时间旅行 6.7
-
- 人类的本质 7.3
-
- 改变自己的物种 8.3
-
- 成为智人 8.4
-
- 24小时天文课 8.1
-
- 爱因斯坦的时钟与庞加莱的地图 7.2
有益的病毒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有益的病毒》——真没想到,病毒与人类进化竟然也有这么大渊源
这两天,又一次开始了居家隔离、每日核酸检测的日子了。新冠肺炎病毒出现的这三年多来,让我们对病毒这两个字有了非比寻常的关注。尽管也曾经历了之前的SARS,但是与这种旷日持久和与自己的每日生活如此息息相关的新冠肺炎病毒相比,SARS只能算得上是小巫见大巫了。 关于病毒,...
(展开)

认识那个亦友亦敌的它!
海子说:“你说你孤独,就像很久以前,火星照耀十三个州府。”就像很多人一样,每当孑然一身的时候,连影子都孤独的无处安放,也会有“天空越蔚蓝,越怕抬头看,电影越圆满,就越觉得伤感”之类的感触吧。 站在医学的角度来看,大家会发现,生物体才不会孤独,一根细细的发丝上...
(展开)

救命!实在太好看了!
今年开始我沉迷于含金量极高的书籍,这里的含金量并不是指工具书,而是书里面散发出诱人知识含量的书籍,比如历史,比如政治,比如科学书籍,每一页都仿佛一间教室,里面有一位老师在等候你去倾听他传授的知识,这些书籍最诱人的地方在于他们的作者都实实在在是高山仰止的专家...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籍 (是什么在追我)
- SP猪式会社员工读物(2022年版) (天蝎小猪)
- 医疗|细菌、病毒和微生物 (Lumos)
- 书单|闲着没事读读书(五) (鹿小羽)
- 2024我的读书Flag (伊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3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有益的病毒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卧听南窗雨 2022-10-01 23:08:50
病毒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无法独立生存。为了生存,它们需要寄居到人类、动物、植物,甚至是细菌的细胞里。由于这一先决条件的存在,结论显而易见:对病毒来说,让宿主的机体死亡绝不是最好的选择。 在繁殖方面,病毒没有自主能力。事实上,它们的基因并没有包含繁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所以它们需要借用宿主的这些信息)。
1 有用 了妄唯真 2022-11-10 12:27:40 广东
3.5 一位意大利hiv病毒学家写的科普文章,从写作的角度看,很多类比,所以比较通俗。优秀的科普书,整体上值得一读。 从专业的角度,dna中很多来自逆转录、不同物种间的水平基因转移……对于一定生物学素养的人而言,都是初级信息,并而这本书也只是提及。 生物学之外,作者还进行了部分通识类思考,可惜受限于学识和经历,这些思考深度广度有限。 对于非黑即白、科学哲学,有点提及。 不到俩小时浏览,对我来说新... 3.5 一位意大利hiv病毒学家写的科普文章,从写作的角度看,很多类比,所以比较通俗。优秀的科普书,整体上值得一读。 从专业的角度,dna中很多来自逆转录、不同物种间的水平基因转移……对于一定生物学素养的人而言,都是初级信息,并而这本书也只是提及。 生物学之外,作者还进行了部分通识类思考,可惜受限于学识和经历,这些思考深度广度有限。 对于非黑即白、科学哲学,有点提及。 不到俩小时浏览,对我来说新知识、新想法和启发很少。 (展开)
0 有用 兰台忘机 2022-12-15 10:35:33 山东
我的观点有一些浅显直白,有一些晦涩难懂,还有一些相当大胆,但我始终强调科学方法的力量与魅力,它能够完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提升我们物质生活的质量,当然也包括精神生活。 在科学领域,每周都会有人提出新的假说或者有新的发现,在临床医学领域也一样,人们会很据从基础科学中得到的概念和法改变原来的认知与态度。 选择与病毒共存,似乎可以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0 有用 吃菠萝蜜 2022-11-12 13:22:23 黑龙江
很好的科普读物,对病毒做了全方位的介绍,受益匪浅。
1 有用 自有我在 2022-09-27 17:10:37
关于病毒,还有这太多具体细节需要我们读者去了解,这是一个远远超出了我们普通人认知的世界。那么就打开这一本书《有益的病毒》,跟随着作者去探讨人类和病毒之间复杂且迷人的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