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从古登堡到谷歌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前主席汤姆•惠勒
追溯网络变迁五百年
深度解析历史上的三次网络革命
◎ 编辑推荐
☆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前主席汤姆•惠勒结合专业视角与亲身经历,亲笔讲述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网络革命。
汤姆•惠勒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前主席、国家档案基金会前主席兼总裁、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他将人类历史上的网络革命置于现代视角之下,讲述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 块链和对网络安全的需求将如何奠定第三次网络革命的基础。
☆ 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追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多角度剖析现代社会矛盾的根源。
本书从多个角度讨论网络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既有身临其境的历史侧写,又有作者本人的真知灼见,适合所有对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好奇的读者。
☆ 了解网络革命,是每个数字时代公民的必修课。计算与通信重新定义了时间与空间,接踵而至的变化正在颠覆工...
从古登堡到谷歌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前主席汤姆•惠勒
追溯网络变迁五百年
深度解析历史上的三次网络革命
◎ 编辑推荐
☆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前主席汤姆•惠勒结合专业视角与亲身经历,亲笔讲述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网络革命。
汤姆•惠勒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前主席、国家档案基金会前主席兼总裁、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他将人类历史上的网络革命置于现代视角之下,讲述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 块链和对网络安全的需求将如何奠定第三次网络革命的基础。
☆ 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追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多角度剖析现代社会矛盾的根源。
本书从多个角度讨论网络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既有身临其境的历史侧写,又有作者本人的真知灼见,适合所有对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好奇的读者。
☆ 了解网络革命,是每个数字时代公民的必修课。计算与通信重新定义了时间与空间,接踵而至的变化正在颠覆工作、隐私、教育、媒体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该如何应对正在发生的第三次网络革命?
◎ 媒体推荐
汤姆•惠勒的每一本新著,都在巩固他作为技术及其历史影响的重要“阐释者”的地位。——肯•伯恩斯(美国知名纪录片制片人)
本书对塑造人类文明的多个网络做了一次充满趣味与智慧的回顾之旅。惠勒清楚地告诉我们,在面对今天的技术挑战时,如果缺乏历史视角,我们无异于飞机上蒙着双眼的飞行员。——吴修铭(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书以扣人心弦的故事,回顾了过去五百年中出现的新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变迁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斯蒂芬•凯斯(美国在线公司创始人)
有时我们需要后退一步,才能看清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汤姆•惠勒用高超的叙事技巧,讲述了历史上重大网络革命的发生过程和人们的反应,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第三次网络革命,以及它将把我们带向何方。——汤姆•斯丹迪奇(《经济学人》杂志编辑,著有《社交媒体简史》《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网络革命。第一次网络革命诞生于约翰内斯•古登堡在15世纪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催生出第一个大众信息经济。第二次网络革命发生在19世纪初,铁路和电报这两项发明结合在一起,压缩了空间和时间,重塑了几个世纪以来一成不变的社会。汤姆•惠勒将这两次网络革命与20世纪开始的第三次网络革命进行了比较。第三次网络革命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互联的方式上,它直接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颠覆了工作、隐私、教育、媒体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简介 · · · · · ·
汤姆•惠勒曾出任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任职期间大力推广“网络中立性”原则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惠勒创办了数家提供通信服务的公司,曾担任多家高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国家档案基金会的主席兼总裁。惠勒也是布鲁金斯学会的访问学者,对当下的事件和趋势是否以及如何反映历史尤感兴趣。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视 角
1 连接的代价
第二部分 断 言
2 最初的信息革命
3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网络和距离之死
4 世界上第一个电子网络和时间的终结
第三部分 革命之路
5 运算的引擎
6 互联的运算
7 地球上最强大、最普遍的网络
第四部分 轮到我们了
8 我们正在创造的历史
9 连接未来
后 记
· · · · · · (收起)
"连接未来"试读 · · · · · ·
希安卡巴是非洲赞比西河沿岸的一个小村子。这里居住着180 位村民和无数只鸡。村里没有自来水,也没通电。除了村民的茅屋,村里最常见的建筑物就是为了躲避夜间掠食者搭在高脚架上的鸡窝。这些鸡白天在村子里游荡觅食,到了晚上则躲进高处的庇护所,仿佛在全球定位系统的指引下似的。 我在希安卡巴村散步时,女人们正在屋外的柴火堆上准备晚餐,一些男人将一台旧收音机接上一块汽车电池...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要应对智能机器,我们需要创造的不是更多的工作岗位,而是更多的新型职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9 连接未来 -
前言 “快速行动,打破陈规。”在脸书(Facebook)的办公室中穿行时,我发现这句话无处不在。从打印工整的标语,到荧光笔的潦草手书,再到用纸剪拼的字母,都在发出这句忠告。走廊、楼梯间、休息角和工作间里,这句箴言随处可见。1 的确,脸书和它的互联网同行一直在以令人惊异的速度打破陈规。21世纪初跻身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有52%已不复存在。2 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不拥有任何车辆。 最大的住宿提供商不拥有任何酒店。 美联社对棒球比赛和公司业绩的报道,已经可以不由人而是由能将数据变成新闻报道的电脑软件撰写。)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 言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连接未来"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连接未来"的人也喜欢 · · · · · ·
连接未来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0 条 )
> 更多书评 4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19)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通识/通史:多学科的视野 (🦉的瓦涅密)
- 「后浪 · 职场 · 经管」 (后浪)
- 「后浪2022书目」 (后浪)
- 巨头与明星的言行----数字化前期主体 (小毛叔)
- 整理图书 (上善近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4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连接未来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Dan-Wallace 2023-01-06 19:16:00 广东
用历史的视角去解读信息科技革命,引人入胜。从书中感受到了信息科技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非凡意义。强烈推荐。
0 有用 ttooffuu 2023-10-31 20:51:50 广西
前三章书写传播媒介技术史,第四章讨论当下尤其是分布式网络带来的前景与挑战。不愧是通信委员会主席,概念和逻辑讲得既前沿又通俗。
0 有用 心有猛虎 2023-01-05 19:15:00 江苏
古登堡活字印刷的每一个细节。古登堡印刷术的价值在于精确性,前所未有的精确性。蒸汽机革命;火车革命;电报革命;计算机革命。
0 有用 Shawn 2023-04-30 14:20:52 河北
还不错
1 有用 霍斯特-威塞尔 2022-12-23 12:48:18 天津
信息从点汇聚在一起变成知识,知识在去改变生产力发展,然后再更加快速的传递信息,再去提升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