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美国与美国人》是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分为“初访美国”“美国人的性格”“访美掠影”三部分,包括后记共47篇文章,是费孝通出访美国的诸种见闻、感受。费孝通始终站在一个中国人类学家的独特角度去审视美国以及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并由此总结出了一个基于基督教传统的移民国家的文化和基于儒家思想的传统国家的文化差异在哪里。让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过程中看到美国人生活的脉络。作者对于美国的观察与思考对于今天我们认识美国社会、思考中西文化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编辑推荐:
1.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重要奠基人费孝通先生代表作。费孝通家人张荣华先生授权出版。
2.《美国与美国人》中的“美国人的性格”被费孝通称为《乡土中国》的姊妹篇。
3.从历史的过程中看到美国人生活的脉络,透过一般性的社会文化现象,洞察美国的科学与民主。
4.费孝通对于美国的观察与思考对于今天我们认识美国社...
《美国与美国人》是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分为“初访美国”“美国人的性格”“访美掠影”三部分,包括后记共47篇文章,是费孝通出访美国的诸种见闻、感受。费孝通始终站在一个中国人类学家的独特角度去审视美国以及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并由此总结出了一个基于基督教传统的移民国家的文化和基于儒家思想的传统国家的文化差异在哪里。让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过程中看到美国人生活的脉络。作者对于美国的观察与思考对于今天我们认识美国社会、思考中西文化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编辑推荐:
1.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重要奠基人费孝通先生代表作。费孝通家人张荣华先生授权出版。
2.《美国与美国人》中的“美国人的性格”被费孝通称为《乡土中国》的姊妹篇。
3.从历史的过程中看到美国人生活的脉络,透过一般性的社会文化现象,洞察美国的科学与民主。
4.费孝通对于美国的观察与思考对于今天我们认识美国社会、思考中西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 著名社会学家、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费孝通晚年入室弟子赵旭东亲著一万余字导读,帮助读者更深刻地思考、理解费老作品思想。
6. 费孝通文字简明易懂,言之有物,句句都有信息点,是经过社会实践的文字, 受其影响的人无数。
7. 双封设计,印刷精良,是更轻便、更权威的费孝通读本。
作者简介 · · · · · ·
费孝通(1910—2005)
江苏吴江人。20世纪中国卓越的学者与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1930年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1933年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获硕士学位。1936年秋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攻读社会人类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秋回国。曾先后在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一生以书生自任,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有《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等。
目录 · · · · · ·
旧著重刊前言 031
初访美国
一、人生的另一道路 002
二、贫困的早年 012
三、自由之邦的传统 024
四、年轻文化的前途 034
五、幸福单车的脱节 046
六、机器和疲乏 056
七、劳资的鸿沟 069
八、关于华侨 079
九、文化的隔膜 087
十、老而不死 095
十一、鬼的消灭 106
十二、男女之间 117
十三、眼睛望着上帝 128
十四、民主的沉睡 139
十五、平民世纪在望 149
十六、经济的修正 161
十七、余笔 174
美国人的性格
一、美国在旅程的尽头 182
二、在记录与起码之间流动着 189
三、有条件的父母之爱 196
四、不令人服输的成功 202
五、猜不透上帝的意志 208
六、蛮一点,孩子! 215
七、道德上有个毒刺 224
八、原本是负了气出的门 233
九、后记 240
访美掠影
一、释题代序 256
二、颠倒了日夜 263
三、两个“皇后”的下场 268
四、车、油、路的三位一体 273
五、城乡对流、南北对流 277
六、地道车和“涂抹” 282
七、家务机械化 286
八、殷实之家 291
九、新型市场 295
十、能源危机 300
十一、电子系统 304
十二、斗智的世界 309
十三、一种新的社会纽带 314
十四、博闻强志的电脑 320
十五、应用压倒理论 326
十六、黑人问题 332
十七、民族拼盘 340
十八、美国的华人 349
十九、出路总是会找到的 353
二十、信心危机 361
出版后记 366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美国与美国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美国与美国人"的人也喜欢 · · · · · ·
美国与美国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 更多书评 1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美国与美国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hu2391 2023-01-12 19:39:31 辽宁
“美国这一二十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这些都是好事,但是他们的社会制度却并没有变,生产关系还是原来的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是消减了,而是加深了。统治阶级固然还有能力不断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应付层出不穷的危机,但是广大人民却日益感到没头没脑地陷入了一个受着别人支配的命运中去,像是一只飞蛾扑入了蛛网,无法挣脱。” 大部分是比较浅层的观察,但老先生得出的观点还是比较深刻... “美国这一二十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这些都是好事,但是他们的社会制度却并没有变,生产关系还是原来的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是消减了,而是加深了。统治阶级固然还有能力不断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应付层出不穷的危机,但是广大人民却日益感到没头没脑地陷入了一个受着别人支配的命运中去,像是一只飞蛾扑入了蛛网,无法挣脱。” 大部分是比较浅层的观察,但老先生得出的观点还是比较深刻独到,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也比较好看。 (展开)
0 有用 乌开霁 2022-11-23 19:13:28 陕西
翻开这册书卷,读者能够看到的是一个清朝末年出生,受过国内外社会学人类学教育的大学教授三次访问美国的心理状况及变化。与此同时,更加启迪读者的便是读者身份的转化,从一个普通的读者,变成一个“玩伴”“陪游”,在短时间的阅读过程中,见证了作者这样的变化,又产生不同的文化体验,这种体验无论是对于曾经是否出访过美国的读者而言都会产生别样的冲击,这种来自文化的冲击让读者有一种“跨越”“区隔”甚至“认同”的感受,... 翻开这册书卷,读者能够看到的是一个清朝末年出生,受过国内外社会学人类学教育的大学教授三次访问美国的心理状况及变化。与此同时,更加启迪读者的便是读者身份的转化,从一个普通的读者,变成一个“玩伴”“陪游”,在短时间的阅读过程中,见证了作者这样的变化,又产生不同的文化体验,这种体验无论是对于曾经是否出访过美国的读者而言都会产生别样的冲击,这种来自文化的冲击让读者有一种“跨越”“区隔”甚至“认同”的感受,而读者正是在彼时的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和此时可能感受到的美国文化中国文化之间不断横跳,从而建构一种纵横的文化观与世界观,俨然感受到所谓文化的气象。 (展开)
0 有用 磬夏 2022-12-10 22:35:53 湖南
可以说费孝通写的关于美国的三篇随笔合集,其中第一篇和第三篇时间相差了30年,这30年可以看得出费孝通是有被震惊到的,电话、电脑等新兴产品让这位社会学家陷入了深思。
0 有用 陶鹿家 2022-11-25 20:45:02 辽宁
费老依据Mead女士写的《美国人的性格》为蓝本,同时也可以将《美国人的性格》与《乡土中国》进行比较阅读,会发现Mead女士的“社区”分析对费老社会学观点的影响。 关于美国与美国人的分析,费老始终保持中立中肯的态度,不偏不倚,我见我思我写。为了避免误会,费老也会在后记中补充,书中描写的情形只是所见美国人中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美国人的精神,让美国经济走向世界前沿,同时也带来诸多社会问题,道德上的毒刺... 费老依据Mead女士写的《美国人的性格》为蓝本,同时也可以将《美国人的性格》与《乡土中国》进行比较阅读,会发现Mead女士的“社区”分析对费老社会学观点的影响。 关于美国与美国人的分析,费老始终保持中立中肯的态度,不偏不倚,我见我思我写。为了避免误会,费老也会在后记中补充,书中描写的情形只是所见美国人中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美国人的精神,让美国经济走向世界前沿,同时也带来诸多社会问题,道德上的毒刺依旧存在。 (展开)
0 有用 长安月 2022-11-25 16:59:04 辽宁
我对英国文化相对了解一些,对美国不是很了解。但这样对比着看,能看出费老在人类学方面研究颇深。在一封十多年前的朋友从美国寄来的信中,费老曾说:“文化是客,人生是主;人生若是在追求快乐,他必须要能在手边所有的文化设备中充分地求满足。”这就是“知足常乐”的文化观。
0 有用 晏川 2023-03-24 09:17:39 江苏
很浓厚的年代色彩...一方面许多动笔时新奇之物现在已是习以为常,另一方面看待事物的出发点、思考的角度也不免陈旧。算不上学术专著但喜欢这个表述:大都市表示着美国的力量,但它们只是皮肤与肌肉,并非她的骨骼。&并非都市创造了美国,是美国人的性格造出了都市。
0 有用 国境 2023-02-09 22:23:08 浙江
费老第一次去美国是1943年,此时距离美国独立已有167年。短短167年,一个宣扬民主和科学的国家就这样成了。一个崇尚竞争、不靠背景、讲究优胜劣汰的国家。 印象深的是,在政治选举时,起初,人们参与投票率不高。后来,他们会有专门的人去动员人们参加投票。
0 有用 脉搏敲击🦋 2023-01-25 14:02:27 云南
三星半。 原来是读了The American Character后写的。有些想法现在看来是比较旧,尤其在讨论性格的部分是比较主观,但放到那个时空去看费老是够敏锐的。蛮喜欢访美掠影部分。
0 有用 hu2391 2023-01-12 19:39:31 辽宁
“美国这一二十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这些都是好事,但是他们的社会制度却并没有变,生产关系还是原来的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是消减了,而是加深了。统治阶级固然还有能力不断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应付层出不穷的危机,但是广大人民却日益感到没头没脑地陷入了一个受着别人支配的命运中去,像是一只飞蛾扑入了蛛网,无法挣脱。” 大部分是比较浅层的观察,但老先生得出的观点还是比较深刻... “美国这一二十年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这些都是好事,但是他们的社会制度却并没有变,生产关系还是原来的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是消减了,而是加深了。统治阶级固然还有能力不断地采取各种措施来应付层出不穷的危机,但是广大人民却日益感到没头没脑地陷入了一个受着别人支配的命运中去,像是一只飞蛾扑入了蛛网,无法挣脱。” 大部分是比较浅层的观察,但老先生得出的观点还是比较深刻独到,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也比较好看。 (展开)
0 有用 夏颜秋的小时光 2022-12-30 09:57:11 河北
从费孝通两次访问美国的经历里,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个国家的成长变化。正如他自己在书中所说的那样,这些对美国的看法和印象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但的确有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