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滇黔边地百年变迁的史卷
少数民族土司制度最后的挽歌
偏远蛮荒的化外之境
褪去野性,走进文明
云贵高原最后的土司家族
在历史的风云巨变中壮烈谢幕
小说阐述了清末民初地处滇黔边地的韦、班两大家族间爱恨情仇的传奇故事。100多年前,滇黔边地的大山深处居住着谷、荞两大民族,他们圈地自居,以大自然馈赠为生。谷族世袭土司府少爷韦寸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因背负着谷族盛衰的命运,只能放弃汉族女子美贞,与荞族班府的女儿林媚联姻,却由此牵涉两大家族间的恩怨纠葛,谱写出一场生死较量的热血传奇。本书以土司府少爷韦寸为叙述视角,在描写边地山区风土人情的同时,也刻画了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少数民族生存命运,展现了他们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大义,以及不断与自然、灾难、环境不屈不挠作斗争的民族精神。
九大寨的创作者
· · · · · ·
-
叶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叶辛,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有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孽债》等著作出版。曾任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人大常委等。
目录 · · · · · ·
喜欢读"九大寨"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从未走过的弯路 9.5
九大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2 条 )

历史洪流中的传奇与民族精神
《九大寨》是叶辛先生笔下的又一力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清末民初滇黔边地少数民族在社会巨变中的命运与抗争。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历史洪流中家族命运的多重纠葛,更深刻地体现了少数民族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 故事以韦、班两大家族为主线,通过土司府少爷韦...
(展开)

?《九大寨》:叶辛笔下的历史与风情交织
🌱《九大寨》是著名作家叶辛的又一力作,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清末民初地处滇黔边地的韦、班两大家族间爱恨情仇的传奇故事。 👨🎨作者介绍 叶辛,当代著名作家,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创作出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在《九大寨》中,他巧妙地将历史与地域文...
(展开)

《九大寨》:滇黔边地的浪漫与神秘
100多年前,在滇黔边地大山深处,有个叫九大寨的地方。 这里有一千多个村寨,几十万人,其中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走出过这山高谷深的地盘。 在这里,男主角韦寸(人称韦少),土司未来的接 班人,韦少自幼被父母精心培育,勤勉有大局观,遇事冷静,有自己的主见。 韦少被父母呵护...
(展开)

《九大寨》:写历史就不能仅仅写历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叶辛:作家有义务把自己的时代写好。 提到贵州,我首先想到的是茅台,可惜喝不起。然后是神奇的自然景观黄果树瀑布,红色旅游打卡地遵义会议会址,还有一个我们能吃得起的老干妈辣酱。其实,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贵州有苗族... (展开)
云贵高原最后的土司家族在历史的风云巨变中壮烈谢幕
九大寨地处滇黔边地,是“化外之地的化外之地”。有九个大寨子,每个大寨周边还有好多个小村寨,从头寨到九寨,方圆二三百里,骑着马一天都跑不拢。 但是放在地图中,不要讲当时的大清地图,就是云贵两地的地图上,也只不过是两个手指这么窄窄的一条,是真正的方寸之地。 正是...
(展开)
> 更多书评 3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九大寨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闲来读点书 2024-07-06 04:13:40 北京
明朝时期朱元璋颁布的“调北填南”政^策以来,汉族带来了更为先进的耕种方式和生活方式,当地弱小的少数民族逐渐受到分化、蚕食,坚决消融。插一句,现在云南有些地区的方言根南京话一模一样,就是那段历史的影响
0 有用 快乐头头 2024-07-28 11:21:12 辽宁
好差的文笔…
0 有用 xingfuyxh 2024-06-25 14:36:39 江苏
你可以相信叶辛的文笔,这个故事从开头就很好看,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在叶辛的笔下缓缓流淌,越看越回味无穷。
0 有用 纯溪读书 2024-06-20 07:43:45 广东
作者很有滇黔味的叙述风格,很好读的书,看到当班林媚怀着身孕得知父母被堂兄杀害,眼泪跟着掉下来。 在以班林媚的堂兄为首的荞族血九大寨,不禁也为之愤慨,韦一夫带领儿子、媳妇、土司头目与荞族叛乱分子谈判,却只有韦寸生还而唏嘘悲痛 书中韦寸的母亲,总能给人遇事不慌,具有智慧和前瞻性的为人风格 滇黔的“花撩房”让读者明白少数民族的婚姻形式,而羊九碗的独特美味又让人心生向往,感烟火人生
0 有用 是小妮妮呀 2024-07-13 22:28:27 上海
通过对滇黔边地少数民族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土司制度的深度剖析,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