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哲学家咖啡馆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微微 2022-11-30 11:58:31 江苏

    女儿已经读完,我还没读,先标记一下。

  • 8 三联书店三联书情 2022-09-21 16:07:07

    为人父母的中国读者,不妨与孩子一同阅读本书,看看在德国长大的诺拉如何运用她从母国文化体系中获得的概念、有逻辑地思考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诺拉在学校上宗教课,她由此思索人的灵魂问题。通过观察家里的小狗,诺拉认为“笛卡尔关于动物的观点太极端了…… 我家的狗可不是电脑”,她认为动物也像人一样具有情感和灵魂。维托利奥鼓励家长“严肃地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 不应直接将答案灌输给孩子,让他们死记硬背,无法形成真正的理解…… 引导孩子自发思考,让他们尽可能独自摸索,找到自己的答案。”

  • 5 Stoff 2022-09-21 15:44:49 湖南

    恭喜赫斯勒又得新译。

  • 6 筱雅edisayeah 2022-10-08 10:46:28 北京

    让所有已逝的哲学家复活,在一家咖啡馆里共同讨论?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哲学家会做出怎样的回答? 苏格拉底为什么会自称“我自己一半是怀疑主义者,一半是怀疑主义的批评者”?老子和庄子会如何评价当今这个工业化、数字化的世界? 维托利奥.赫斯勒建起来的这座咖啡馆中,异常精彩的一场场哲学辩论正在进行……

  • 5 missing 2022-10-22 00:50:19 浙江

    一位天才哲学家与一位“天才少女”的通信录。(天才少女=用心的父母+因材施教的学校)诺拉与生俱来的好奇有被好好呵护并培养着,十二岁对哲学的理解程度已经碾压国内一众大学生

  • 0 红泥小火锅 2022-12-13 22:02:28 四川

    这本书能被刷到9.8属实是让人无语 我本以为这本书应该是本零基础轻松愉快的对话通识或者内容导读,结果没营养的对话中出现的观点十分突兀又没头没尾。仿佛吃了安眠药迷失在麦田里突然被人从脑后给了一巴掌,当我怀着尊重满心欢喜的转过头想看看是谁拍的时,发现身后还是一片迷失麦田。 说白了这书的内容我能看懂我之前懂的,看不懂我之前不懂的。我觉得21岁读博25岁就当教授的天才大佬还是高估我这种废物的水平了,对话里突然冒出的专业词汇就像楼下理发店洗头池边的白瓷砖阶梯,没戴眼镜的我每次都要在这些地方栽个趔趄。 这本书对我来说应该是本了解全局后简单愉快的总结,而不是计划出发前平等轻松的启蒙。 我现在就一个想法:rnm退钱。

  • 0 GREENY 2022-12-13 08:44:17 上海

    看了前50页放弃,读感比较凌乱/和豆瓣读的又不是同一本书...

  • 0 Yggdrasil 2022-12-19 09:04:23 浙江

    喜欢前半部分,对于宗教我持保留态度。

  • 0 她她与他 2024-01-20 10:16:21 河南

    真实的书信,两代人之间的哲学交流。苏菲的现实版。

  • 0 ОЙМЯКОН 2024-02-01 15:22:40 浙江

    挺好玩的

  • 3 Ölais 2022-12-19 20:39:36 山东

    边陪一年级的外甥上网课,边读完这本书,在他身上,也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在镜像中反思和修正自己。这本书给我不少“惊异”,也带来更多困惑,困惑又牵引出好奇。这些驾轻就熟的提及是两位哲学思考者对于所有哲学认识消化吸收后的再编织,去理解它们并非没有门槛。在一个精神氛围与哲学气息流动的德国社会中长大……好幸福呜呜各种去度假!

  • 2 罗恩不吐鼻涕虫 2022-12-21 20:32:42 上海

    很好的哲学入门读物,尤其是诺拉的部分,正如她自己说的“孩子也可以参加这有趣的游戏”。

  • 0 阿龙 2022-12-26 23:22:13 湖南

    病中看 三星半

  • 0 leslie2023 2023-05-17 14:18:34 内蒙古

    我应该是入不了哲学的门了

  • 0 安吉 2023-06-07 12:05:12 山东

    写的好乱…

  • 1 欧式几何 2023-01-15 22:42:04 福建

    能遇上这样富有灵气的女孩,真是幸事。写信也是上佳的交流模式。不过全书聚焦主体性的上帝问题过多,几乎半本以后才有零星认识论、道德哲学的内容,总感觉比较散,缺少主线。

  • 1 刘也 2022-11-17 11:27:18 山东

    来做哲学游戏吧!

  • 0 陈瑜 2023-02-21 20:50:56 江苏

    作者对于儿童哲学的看法以及与儿童尝试哲学通信的行为都很值得赞赏。但我觉得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不如《苏菲的世界》,内容一方面失于过于简洁粗浅,各色哲学家走马灯似的出现,抛下几句没头没脑的话后又旋即消失,没有对他们理论的进一步解释也没有对他们的人物背景有什么补充,让人摸不着头脑;另一方面,有时又忽然冒出几个大词,比如“主体间性”这样的现象学术语,我很怀疑幼龄阅读者能否理解…………

  • 15 HW 2022-09-14 15:01:49 北京

    与其说是儿童哲学,不如说是哲学谈话录,是25岁在图宾根大学获教授职位的神学/哲学家(现在的圣母大学教授,宗座科学院研究员)赫斯勒年轻时时与12岁的小友诺拉(现在的大学古典学教师)共同完成的哲学通信集,贵在通达无碍、打破古今、东西、门户、教派之界,真挚透明,直抵人心。或许这正是哲学本来的面目。(P.S. 是真实的通信集,身份都是真的。不是《索菲的世界》,那是虚构的。所以真的没有一以贯之的线索,更没有体系。不是哲学史,也不是哲学通俗简易入门。是成人与孩子真实的通讯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