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完全是可敬可亲。王兰女士当真奇人,想知道她更多的少女生活。不看后记也不知道,这一种珍贵的跨国口述史,竟然也要等小二十年才能出版,一种明珠蒙尘。看到堂堂P大人说“为国家工作二十年”,悄悄笑了。看到“生命真是短暂而脆弱”,又看到后记四的时间,只能喟然长叹。
“我的历史就是中国的历史”。时隔五年,陈卓兄由北京到南京,他策划编辑的“私历史”丛书之《隔世的眺望:永山央和他的中国母亲》终得面世。年底,《我在郑州挺好的:父子家书(1992—2001)》也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
书信本身还好,比较神奇的是书背后的故事…很想去无锡。
非常值得一读。真实的口述史,书里书外的故事。欲罢不能。非常推荐喜马拉雅【33得99】主播朗读的版本。特别精彩!
永山央(1917-2012)1940年3月被大阪大丸兴业公司派到上海,房东是北大第一个女大学生王兰(1899-1977),1920年北大哲学系;2002年在东京关口加代引荐岑献青认识85岁的永山央,开始口述和信件整理,他有50封保存完好的40年代的王兰的信,王兰的弟弟是红学家王昆仑,永山央住了半年多去乡下之后通信联系,认王兰为义母也是人生导师;永山央1938年有个冰岛25岁女笔友介绍他读赛珍珠的《大地》,1988年辗转找到已经双目失明在养老院,女儿维持他们的通信直到2000年女笔友去世;1920年蔡元培兑现承诺开始收女生,王兰就是第一位北大女学生,小十几岁的妹妹王汝峨回忆姐姐喜欢读书,而王昆仑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把家属认为女生和邂逅蔡元培两个版本导致王兰入学,其实是找的陶孟和入学……
旧时代人的情感表达现在看起来多少觉得隔膜,但人生遭际令人感慨
120天。魂归随太湖。因《大地》而生好感,因善而结母子缘,知己与亲人般的提点似晴好朗照在彼此的生命里。
八月的最后一天读完了这本书,真好。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这个故事,以及此书出版的故事。
为了赤子之心、乱世流离,为了肝胆相照、情深意重,为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为了那些好人,为了那些奇迹。
在单向空间花了三个晚上,踩着大悦城关门的时间读完了。人在宏大历史中太渺小了,但人在真诚的情感里又很伟大。
“危险时可用我的姓。”
@廈圖
分袂太匆匆,教人猝不及防。凡此过往,注定消失在今年夏天。
超越历史成为永恒,似亲似友的乱世扶持。美丽的人事物当永远美丽。
在被摧毁被贬损被遗忘多年之后,半个多世纪前这段看似微小的个人史,得以在异国异乡之镜中被照见。在动人的书信之外,更令人唏嘘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得以被保存、记录、回响、等待和出版的过程:两个人的书信,两代人的追寻,跨越漫长的时间和距离,终于等到这圆满的一刻。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人性的善良和光辉永远有持续动人的力量。
一个日本青年却在国家霸凌中国时守住本心未随波琢流,并在苦难时施以援手,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给中国义母的信每一封后面都会写“日本对不起中国人,日本应该向中国人民道歉”。而义母对待这个日本儿子也并没有加上种族歧视,她把他只当做一个普通的人,无国界,无种族,无其他,简单的扮演者母亲的角色,用睿智,优雅,慈祥和悲悯滋养他的精神。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相互间的种种差异如同汪洋大海的此岸与彼岸,却因了人性共同的善良与真诚,在充满恐惧和黑暗的动荡年代,给了彼此温暖、信任、关爱、庇护,乃至永久的思念。
很难让人不信这个世界没有机缘巧合和缘分。
用60年想一个人 用20年出一本书 “三三得九九”深为岑献青老师访录的《隔世的眺望》感动,无以言表,首次联弹,读书陈情。朗读的过程是一次感知代入与经验代偿的过程,三人常常陷入时空错乱,时刻感到与80年前的王兰、永山央同框……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时间滚滚向前,人却留滞在颠沛混浊的世道里。但愿,循着先行者的足印,我们可以在这片茫然的无常中找寻到一些恒常的记号和证明。
王兰:“世界上的人类如果没有误会,全是好朋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鼻头一酸。永山央先生与王兰女士的故事,真的值的大家读一读。
图书馆意外发现的,还是南京出版社,格局了得
> 隔世的眺望
4 有用 Veneanar 2022-10-05 19:31:40 上海
完全是可敬可亲。王兰女士当真奇人,想知道她更多的少女生活。不看后记也不知道,这一种珍贵的跨国口述史,竟然也要等小二十年才能出版,一种明珠蒙尘。看到堂堂P大人说“为国家工作二十年”,悄悄笑了。看到“生命真是短暂而脆弱”,又看到后记四的时间,只能喟然长叹。
0 有用 马国兴 2022-10-15 15:57:06 河南
“我的历史就是中国的历史”。时隔五年,陈卓兄由北京到南京,他策划编辑的“私历史”丛书之《隔世的眺望:永山央和他的中国母亲》终得面世。年底,《我在郑州挺好的:父子家书(1992—2001)》也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
0 有用 夜 2022-10-20 23:40:37 北京
书信本身还好,比较神奇的是书背后的故事…很想去无锡。
3 有用 她 2022-12-12 09:02:43 广东
非常值得一读。真实的口述史,书里书外的故事。欲罢不能。非常推荐喜马拉雅【33得99】主播朗读的版本。特别精彩!
0 有用 烟斗客甲 2022-12-13 14:54:41 上海
永山央(1917-2012)1940年3月被大阪大丸兴业公司派到上海,房东是北大第一个女大学生王兰(1899-1977),1920年北大哲学系;2002年在东京关口加代引荐岑献青认识85岁的永山央,开始口述和信件整理,他有50封保存完好的40年代的王兰的信,王兰的弟弟是红学家王昆仑,永山央住了半年多去乡下之后通信联系,认王兰为义母也是人生导师;永山央1938年有个冰岛25岁女笔友介绍他读赛珍珠的《大地》,1988年辗转找到已经双目失明在养老院,女儿维持他们的通信直到2000年女笔友去世;1920年蔡元培兑现承诺开始收女生,王兰就是第一位北大女学生,小十几岁的妹妹王汝峨回忆姐姐喜欢读书,而王昆仑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把家属认为女生和邂逅蔡元培两个版本导致王兰入学,其实是找的陶孟和入学……
0 有用 huangmj 2024-03-10 21:21:10 北京
旧时代人的情感表达现在看起来多少觉得隔膜,但人生遭际令人感慨
0 有用 lame-fish 2023-09-23 22:06:33 浙江
120天。魂归随太湖。因《大地》而生好感,因善而结母子缘,知己与亲人般的提点似晴好朗照在彼此的生命里。
0 有用 小卡 2023-08-31 22:46:09 江西
八月的最后一天读完了这本书,真好。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这个故事,以及此书出版的故事。
0 有用 惜狐 2024-01-21 11:33:24 江苏
为了赤子之心、乱世流离,为了肝胆相照、情深意重,为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为了那些好人,为了那些奇迹。
0 有用 lym031803 2023-02-13 22:16:13 北京
在单向空间花了三个晚上,踩着大悦城关门的时间读完了。人在宏大历史中太渺小了,但人在真诚的情感里又很伟大。
1 有用 Eldorado 2023-03-15 22:34:50 江苏
“危险时可用我的姓。”
0 有用 就愛生氣 2023-03-16 18:24:33 福建
@廈圖
2 有用 🌱 2023-07-03 20:55:37 江苏
分袂太匆匆,教人猝不及防。凡此过往,注定消失在今年夏天。
0 有用 遊憂 2023-11-26 16:53:51 吉林
超越历史成为永恒,似亲似友的乱世扶持。美丽的人事物当永远美丽。
0 有用 时光 2023-12-10 22:52:43 北京
在被摧毁被贬损被遗忘多年之后,半个多世纪前这段看似微小的个人史,得以在异国异乡之镜中被照见。在动人的书信之外,更令人唏嘘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得以被保存、记录、回响、等待和出版的过程:两个人的书信,两代人的追寻,跨越漫长的时间和距离,终于等到这圆满的一刻。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人性的善良和光辉永远有持续动人的力量。
0 有用 愿空 2025-02-03 23:51:51 浙江
一个日本青年却在国家霸凌中国时守住本心未随波琢流,并在苦难时施以援手,是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给中国义母的信每一封后面都会写“日本对不起中国人,日本应该向中国人民道歉”。而义母对待这个日本儿子也并没有加上种族歧视,她把他只当做一个普通的人,无国界,无种族,无其他,简单的扮演者母亲的角色,用睿智,优雅,慈祥和悲悯滋养他的精神。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相互间的种种差异如同汪洋大海的此岸与彼岸,却因了人性共同的善良与真诚,在充满恐惧和黑暗的动荡年代,给了彼此温暖、信任、关爱、庇护,乃至永久的思念。
0 有用 iing 2024-05-27 19:19:10 江苏
很难让人不信这个世界没有机缘巧合和缘分。
0 有用 锵阿锵 2022-12-25 10:21:59 北京
用60年想一个人 用20年出一本书 “三三得九九”深为岑献青老师访录的《隔世的眺望》感动,无以言表,首次联弹,读书陈情。朗读的过程是一次感知代入与经验代偿的过程,三人常常陷入时空错乱,时刻感到与80年前的王兰、永山央同框……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时间滚滚向前,人却留滞在颠沛混浊的世道里。但愿,循着先行者的足印,我们可以在这片茫然的无常中找寻到一些恒常的记号和证明。
0 有用 現在進行時ing_ 2023-12-27 01:29:25 浙江
王兰:“世界上的人类如果没有误会,全是好朋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鼻头一酸。永山央先生与王兰女士的故事,真的值的大家读一读。
0 有用 Van 2023-10-01 15:25:13 湖北
图书馆意外发现的,还是南京出版社,格局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