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澜壮阔的大海时刻激发着人类探索与创造的欲望。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海洋、认知海洋与开发海洋的脚步。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海洋的能力日益增强,走向深蓝,发展“蓝色经济”的热潮席卷全球。然而,海洋开发活动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地凸显出来,资源过度开发、生物多样性降低、化学污染、酸化和海平面上升等现象也严重影响海洋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安全。深邃而浩瀚的大海启迪着人类寻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权衡之道。

1972年,罗马俱乐部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探讨了环境一社会一经济相互作用与制约理论,被誉为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它直接警示了经济增长的未来风险,在当时无异于清夜鸣钟,唤醒了沉浸于资本主义“繁荣盛况”的人们,激起了对人类发展观念的深入反思和变革性思考。它警告人类由于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系统破坏将引发人类福祉下降、生存风险增加的问题,并尝试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在《增长的极限》出版50周年之际,两位意大利自然资源和海洋领域的科学家伊拉里亚·佩里西和乌戈·巴迪教授,面向海洋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共同编写了《空海:蓝色经济的未来》。它成功地沿用了《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方法来探讨海洋环境对人类生存重要性的问题。作者从生物、物理、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多维度探讨了海洋文明、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与路径,提出以“涸泽而渔”的开发方式推动“蓝色经济”发展将会造成人类未来福祉和繁荣的毁灭,“蓝海”也许会变成“空海”。这个世纪警钟和发展理念也是与我国倡导创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论不谋而合,为此我们有必要东西互鉴,充分考虑到在临港工业、海洋工程、围海造地、海水养殖、海水淡化,以及海洋能开发和深海采矿等科技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会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呼唤社会各界特别是下一代年轻人,增强海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海洋治理进程,推动海洋可持续发展事业。很高兴两位年轻学者,来自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王文涛研究员和山东大学的刘纪化教授,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大势,及时翻译全书以飨读者。


虽然这本书是在探讨一个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沉重话题,但同时不失可读性。作者在探讨自然科学和经济理论的时候,融合了历史、宗教、艺术和神话故事,用通俗语言、乐观态度为读者们讲解科学知识,传播环保观念,引发读者思考与共鸣。



> 我来回应